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507)

作品数:11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周霞王熙楚郭秉娇秦瑶王苇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球菌
  • 5篇肠球菌
  • 4篇羊脑
  • 4篇基因
  • 4篇羔羊
  • 4篇羔羊脑炎
  • 4篇粪肠球菌
  • 3篇芽孢
  • 3篇芽孢杆菌
  • 3篇枯草芽孢杆菌
  • 2篇芽胞
  • 2篇芽胞杆菌
  • 2篇原核
  • 2篇原核表达
  • 2篇生物被膜
  • 2篇相关基因
  • 2篇李斯特菌
  • 2篇克隆与原核表...
  • 2篇枯草芽胞杆菌
  • 2篇核表达

机构

  • 1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作者

  • 12篇周霞
  • 8篇王熙楚
  • 7篇王苇
  • 7篇郭秉娇
  • 7篇秦瑶
  • 4篇王晓兰
  • 4篇郑婷婷
  • 3篇李劼
  • 3篇剡根强
  • 2篇张文举
  • 2篇孔静雅
  • 2篇邬琴
  • 1篇李爽
  • 1篇屈勇刚
  • 1篇王礼伟
  • 1篇韩猛立
  • 1篇马勋
  • 1篇齐亚银
  • 1篇王东
  • 1篇卢帅

传媒

  • 4篇动物医学进展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asa1、ace和esp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肠球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仅次于大肠杆菌的常在菌,通常不引起发病,当抗生素大量使用或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宿主与肠球菌之间的共生状态失衡,肠球菌离开正常寄居部位进入其他器官,在毒力因子的作用下,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1-2]。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已越来越普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3-5]。目前发现的肠球菌毒力因子基因有10余种,在众多毒力因子基因中,有的基因控制产生特定的毒素,有的基因控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这些物质吸附在宿主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抵抗巨噬细胞吞噬,造成组织损伤以及免疫逃避等,有的甚至能直接损伤宿主细胞[6]。因此研究肠球菌的毒力因子,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肠球菌的致病机制,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郭秉娇王东王熙楚秦瑶王苇周霞剡根强
关键词:粪肠球菌原核表达
不同动物来源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因子基因的检测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探究不同动物来源正常菌群肠球菌携带10种毒力因子基因(asa1、ace、esp、cylA、gelE、EF0591、EF3314、asa373、efaA、sprE)的情况、分离株相同毒力因子基因相应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与致羔羊脑炎肠球菌和GenBank上登录的人源肠球菌同一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法结合PCR方法对270份不同地区、不同动物来源的肛试样品进行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肠球菌的10种毒力因子基因,对部分毒力因子基因扩增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270份样品中共分离到259株肠球菌,其中13株携带3种毒力因子基因,31株携带4种毒力因子基因,39株携带5种以上的毒力因子基因,不同来源肠球菌所拥有的相同毒力因子基因片段之间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动物来源正常菌群肠球菌的不同分离株分别携带10种毒力因子基因中的部分基因,某些菌株拥有较高的毒力因子基因组合,且这种组合因畜种和养殖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郭秉娇王熙楚秦瑶王苇周霞剡根强
关键词:关键词肠球菌
日粮添加耐受性枯草芽孢杆菌Q04对肉鸡肠道菌群、生产性能、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通过16S rRNA鉴定、生物学特性筛选以及小鼠安全性评价的来自于土壤的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将该菌株用于肉鸡生产,通过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数量变化以及对部分生化、免疫指标的影。选取杂交肉鸡240只,随...
郑婷婷王苇秦瑶龙康周霞王晓兰张文举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肉鸡肠道菌群生化指标免疫指标
文献传递
土源枯草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4年
从土壤中采集样品分离枯草芽胞杆菌,检测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而筛选出性状优良的益生菌。采集土样采用倾注培养法,通过培养特征、形态观察及生化鉴定,结合特征性16SrRNA PCR扩增及序列分析鉴定菌株;采用平板稀释法对分离株进行了耐酸性试验、耐胆盐试验、耐高温试验及耐药试验。从23份土壤中分离鉴定出10株枯草芽胞杆菌,其中2个菌株具有耐高温、耐胆碱、耐酸及耐药作用等良好的益生菌特性。
秦瑶王苇郭秉娇王熙楚周霞王晓兰
关键词:枯草芽胞杆菌生物学特性
flaA基因的缺失对绵羊脑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究flaA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90SB_2黏附和侵袭MBMEC、RAW264.7能力、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进行了flaA基因缺失株LM90SB_2-ΔflaA与野毒株LM90SB2对细胞黏附和侵袭试验,定性定量分析了他们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小鼠不同脏器中载菌量差异。结果显示:LM90SB_2-ΔflaA对MBMEC的黏附菌数较野毒株LM90SB_2低,且两者差异性显著(P<0.05),两者对MBMEC的侵袭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LM90SB_2-ΔflaA对RAW264.7的黏附和侵袭数均显著低于野毒株LM90SB_2(P<0.05);LM90SB_2-ΔflaA与LM90SB_2的BF形成规律基本相同,但缺失株形成的BF总量显著低于野毒株的(P<0.05),且与野毒株相比,缺失株的BF结构中核酸与多糖的分布均松散、稀疏、散点状分布。本研究结果表明,flaA基因对LM90SB_2的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均有影响,在其BF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柴迎锦孔静雅邬琴李劼周霞马勋韩猛立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细胞黏附细胞侵袭生物被膜
2株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被引量:38
2014年
本试验旨在检测2株枯草芽孢杆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菌作用。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作为指示菌,采用2株枯草芽孢杆菌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同时接种及先后接种的方法,对其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物颉颃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先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再接种致病菌抑制作用最明显且在24h时抑菌作用最强,同时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和致病菌抑制作用次之,先接种致病菌再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提示,2株枯草芽孢杆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的强弱有差异,且与枯草芽孢杆菌和致病菌接种的时间长短有关。
秦瑶王苇郭秉娇王熙楚张文举周霞王晓兰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抑菌试验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XJ05 LuxS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2014年
采用PCR技术从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XJ05基因组中扩增得到LuxS基因的全序列,对其进行分析,同时与其他细菌相应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粪肠球菌XJ05的LuxS基因全长459bp,编码152个氨基酸,具有功能序列HXXEH,核苷酸同源性与GenBank上的枯草芽胞杆菌和粪肠球菌V583同源性最高,分别为61.2%和100%;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诱导后表达分子质量为20ku的蛋白质,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特异性条带。说明XJ05的luxS基因与肠球菌V583和枯草芽胞杆菌亲缘关系较近,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郭秉娇卢帅王熙楚郑婷婷周霞剡根强
关键词:粪肠球菌LUXS基因原核表达
优良枯草芽胞杆菌的筛选及对小鼠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为进一步鉴定、分析和评价分离于鸡粪便的13株芽胞杆菌,根据枯草芽胞杆菌16Sr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13株分离于鸡粪便的芽胞杆菌,将扩增片段测序并分析同源性;将鉴定的枯草芽胞杆菌进行耐酸、耐胆盐、耐高温等试验,同时用不同剂量菌液分别以不同方式感染小鼠,定期称重、观察各脏器病理变化和计算主要脏器系数。结果显示,Q04、Q05、Q09与GenBank公布的枯草芽胞杆菌16S rRNA序列同源性为99%,且Q04在pH2.5,胆盐浓度2g/L以及100℃时生长良好;感染小鼠全部健康存活,体重均有增加;小鼠脏器无病变,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由结果可知,分离鉴定菌株Q04、Q05、Q09为枯草芽胞杆菌,其中Q04具有更好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对小鼠安全无毒,可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王苇秦瑶周霞屈勇刚王礼伟郭秉娇王熙楚李劼王晓兰
关键词:枯草芽胞杆菌RRNA安全性评价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EF3183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4年
为研究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分离株表面蛋白EF3183基因的结构及功能,采用PCR方法扩增EF3183基因,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分子结构,推测其生物学功能,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长1060 bp的表面蛋白EF3183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序列包含有1个105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51个氨基酸;无信号肽;有2个跨膜区;抗原表位预测显示表面蛋白EF3183有15个抗原表位;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XJ11株表面蛋白EF3183基因与粪肠球菌v583的EF3183基因的进化距离最近。本研究成功获得了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EF3183基因,为今后研究此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王熙楚孔科伟郭秉娇郑婷婷周霞
关键词: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绵羊脑炎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及相关基因的检测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检测绵羊脑炎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并确定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在该菌中的分布情况,采用结晶紫染色结合测定OD值的方法观察羊脑炎李斯特菌生物膜在不同时间段形成情况,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flaA、recA、relA、prfA、yneA、agrA、luxS、degU、motB、sigB、hpt)在该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37℃,绵羊脑炎李斯特菌生物膜在2h^8h的OD值与0h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9h^48hOD值呈平稳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h开始生物膜初具形态,呈现散落的网格结构,2h^6h矩阵网格结构明显,6h^8h形成高度有序的网格结构,9h^48h依然具备生物膜网状结构特征,但个别网状结构脱落。11种生物膜相关基因在绵羊脑炎李斯特菌中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应序列同源性为87.22%~99.29%。结果表明2h^6h生物膜进入黏附期和生长期,6h^8h进入成熟稳定阶段,9h^48h逐渐进入播散期;LM90携带11种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
邬琴闫圆圆王振梁淋渊郑婷婷孔科委王熙楚周霞
关键词:生物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