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SCX2002-16)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3
相关作者:顾培英邓昌陈厚群李同春丁伟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应变模态
  • 2篇模态
  • 1篇渡槽
  • 1篇渡槽结构
  • 1篇损伤识别
  • 1篇突变
  • 1篇位移模态
  • 1篇模态参数
  • 1篇模态试验
  • 1篇结构损伤识别
  • 1篇差分

机构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南京水利科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3篇顾培英
  • 2篇李同春
  • 2篇陈厚群
  • 2篇邓昌
  • 1篇丁伟农

传媒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模态试验在梁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1
2004年
针对位移模态参数对结构损伤欠敏感 ,应用应变模态试验技术诊断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根据模型梁试验 ,重点比较研究损伤对位移模态、应变模态影响规律及其灵敏程度。得出应变模态对非节点损伤非常敏感 ,在损伤处附近发生突变 ,应变值分布也有较明显改变 ,尤其是跨中损伤第一阶。
顾培英丁伟农
关键词:应变模态模态试验模态参数突变
应变模态试验技术在渡槽结构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简支渡槽模型试验,研究结构损伤程度与应变模态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模态节线损伤时应变模态形状不变的特点,重点分析纵轴线纵向非节线(即1阶、4阶、6阶应变模态)损伤下的应变模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应变模态损伤突变区范围随损伤量的增加而增大,且低阶模态影响范围大于高阶模态影响范围;1阶应变模态对底板跨中损伤最为敏感,突变区外的大多数应变也都出现下降现象;可根据低阶应变模态的敏感性确定损伤位置和程度.
顾培英陈厚群李同春邓昌
关键词:渡槽位移模态应变模态
基于损伤应变模态的结构损伤识别直接指标法被引量:26
2007年
目前应变类损伤指标大多只能损伤定位,个别方法可初步确定损伤程度,但普遍存在一弱点,即需同时利用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要得到损伤前的模态数据非常困难,该方法难以在土木工程中推广应用.文中提出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损伤位置直接指标法ID、基于局域应变模态面积的损伤程度直接指标法IA,只需利用损伤后应变模态数据即能定位损伤、确定损伤程度.推导了损伤应变模态差分格式.建立了损伤位置直接指标、最优多项式完好应变模态曲线拟合、损伤程度直接指标数学模型.根据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统计分析,提出损伤位置判定准则:(1)若某点的每阶指标值均最大,则该点有损伤;(2)若某点的某阶或多阶指标值越大,则该点损伤可能性越大;(3)对于某阶节点损伤,则可通过其余阶的指标值定位损伤.得出损伤程度直接指标具有以下4个特点:(1)随损伤程度增加呈单调递增趋势;(2)与损伤位置无关;(3)与应变模态阶数无关;(4)与是否归一化无关.
顾培英陈厚群李同春邓昌
关键词:损伤识别差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