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143)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3
相关作者:郭荣波师晓爽杨智满范晓蕾王传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发酵
  • 2篇厌氧
  • 2篇脂肪酸
  • 2篇氢气
  • 2篇甲烷
  • 1篇厌氧发酵
  • 1篇氧化碳
  • 1篇液态肥
  • 1篇衣藻
  • 1篇乙烯
  • 1篇异源
  • 1篇异源表达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游离脂肪
  • 1篇游离脂肪酸
  • 1篇诱导期
  • 1篇预处理
  • 1篇脂肪
  • 1篇脂类
  • 1篇直接进样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贵州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贵州广播电视...

作者

  • 6篇郭荣波
  • 3篇师晓爽
  • 3篇范晓蕾
  • 3篇杨智满
  • 2篇袁宪正
  • 2篇许晓晖
  • 2篇王传水
  • 2篇邱艳玲
  • 1篇安燕
  • 1篇杨雪艳
  • 1篇薛志欣
  • 1篇杨大伟
  • 1篇戴萌
  • 1篇胡鸣鸣
  • 1篇乔江涛
  • 1篇贾贞贞
  • 1篇孙梦婷
  • 1篇赵玉中
  • 1篇连淑娟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芯片的直接进样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测定莱茵衣藻中的极性脂类被引量:4
2013年
目前微藻的脂类分析主要侧重于脂肪酸酯、甘油三酯以及细胞内总脂的分析,忽视了极性脂类的分析.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芯片的全自动电喷雾进样系统联用线性离子阱质谱的技术,用于分析莱茵衣藻中的极性脂类.通过数据库Lipidblast鉴定出了35种不同种类的极性脂类,并首次鉴定出20种甜菜碱脂类.同时利用了GC/TOF-MS来检测莱茵衣藻中的游离脂肪酸,发现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是莱茵衣藻中含量最丰富的三种脂肪酸.建立的脂类分析方法为微藻脂类种类全面综合的分析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杨大伟范晓蕾Kind TobiasFiehn Oliver郭荣波
关键词:莱茵衣藻游离脂肪酸
微氧处理对城镇生活垃圾两相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以模拟的城镇生活垃圾为底物,在发酵试验起始阶段向反应体系通入不同浓度氧气(0,5,10,20 m L O2/g VS),探究微氧处理对两相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影响。研究表明,通入5 m L O2/g VS的试验组获得了最高的氢气产量(72.23 m L/g VS),较未处理组提高了45.51%;虽然通入5 m L O2/g VS的试验组也获得了最高的甲烷产量(380.35 m L/g VS),但相比其他试验组并无明显提高。从整体来看,通入5 m L O2/g VS的试验组获得了最高的VS降解率(75.66%)和最高的能量回收率(72.76%),较未处理组分别提高了5.70%和5.33%。试验表明,适量的微氧处理(5 m L O2/g VS)可以提高城镇生活垃圾两相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产能效果。
赵玉中师晓爽戴萌付善飞许晓晖郭荣波
关键词:城镇生活垃圾
农业秸秆湿干两级厌氧发酵制沼气技术被引量:5
2014年
干式发酵过程由于需水量少而成为目前国内外沼气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但是干式发酵存在启动慢和传质不均匀的局限性。采用湿式发酵作为干式发酵的接种启动阶段,将湿式和干式联合,从而力求解决干式发酵的局限性,发展出湿干结合的两级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以提高干式发酵技术的效率。采用秸秆为底物进行两级厌氧发酵,考察了第一级湿式发酵时间对后续干式发酵的影响。设置3、5、10、15和25 d五个不同湿式发酵周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湿式发酵周期为10、15和25 d实验组的累计两级甲烷产气能力相当,分别为218.63、219.44和218.85 ml·(g VS)-1,3 d[208.17 ml·(g VS)-1]和5 d[185.83 ml·(g VS)-1]实验组产气量均较低。从产气量、降解程度和实际工艺等角度综合分析得出,湿式发酵周期为10 d之后转入第二级干法发酵效果最佳。动力学拟合分析表明,RC(reaction curve)模型较GM(Modified Gompertz)和LM(Modified Logistic)模型更适用于本实验研究的厌氧发酵过程的数据模拟。
连淑娟师晓爽袁宪正杨智满王传水郭荣波
关键词:秸秆
酒糟沼气化利用的基础研发被引量:41
2014年
酒糟是酒精工业和酿酒工业的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不仅可以解决酒糟废弃物污染的问题,还可以提供能源,并且经厌氧发酵后的沼液、沼渣还可以用作生物肥。开展了中温(37℃)条件下的酒糟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研究,并分析了厌氧发酵前后物料组成变化及酒糟沼液作为生物液态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四种酒糟的沼气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玉米燃料乙醇酒糟、酱香型白酒酒糟、浓香型白酒酒糟、木薯燃料乙醇酒糟,对应的产气量分别为607.4、578.7、434.2、122.3 ml·g-1(以VS计);各酒糟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甲烷体积分数均在60%~70%之间;酒糟的沼气产量与其 VS 降解率呈正比;酒糟发酵液各元素及离子含量符合生物液态肥标准,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液态肥原料。
付善飞许晓晖师晓爽王传水乔江涛杨智满郭荣波
关键词:酒糟厌氧发酵甲烷
生物乙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乙烯是世界需求量最大的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纺织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目前,最常用的生产乙烯的方式是通过石油裂解制备乙烯,但其存在生产成本高、环境不友好等弊端,这为生物乙烯的发展带来契机。生物乙烯合成以CO2或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为原料,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优势。描述了生物乙烯合成的两种途径──间接和直接合成途径,着重论述微生物通过乙烯合成酶(EFE)直接合成乙烯的原理,描述了EFE的结构、序列及催化机制,列举了数个工程菌异源合成乙烯的成功案例,提出提高产量的策略,并对微生物制乙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孙梦婷范晓蕾郭荣波邱艳玲赵晓娴
关键词:生物乙烯微生物异源表达
CO_2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在体积350 m L的恒容反应釜中研究了CO2水合物的生成过程,实验考察了搅拌速率、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CO2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静止条件下机械搅拌可以通过促进传质传热,加速CO2水合物生成过程。随着搅拌速率的增大,CO2水合物的平均生长速率从0.283 mmol/min增大到1.132 mmol/min,且搅拌速率为800 rpm时实验条件下的水合物的诱导期最短;不同实验温度(273.65 K,274.15 K,275.15 K,276.15 K)下,CO2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的溶解速率、诱导期及反应速率变化不大,即受温度影响不明显;CO2水合物的生长受压力影响明显,增压可显著缩短诱导期、加快反应速率。水合物生长过程主要受客体分子浓度的影响,是动力学控制过程。3 MPa时CO2水合物的平均生长速率高达1.1 mmol/min,是2 MPa时的5倍。
贾贞贞安燕杨雪艳常爱香胡鸣鸣
关键词:水合物二氧化碳影响因素诱导期
利用巨藻发酵联产氢气与挥发性有机酸的研究
2015年
通过批式实验探讨了巨藻生物质厌氧发酵过程中巨藻的预处理方法、接种比、初始p H值等条件对累积产氢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结果发现,巨藻可以用来发酵联产氢气与VFA;热碱预处理比较适于巨藻发酵产氢与产酸,在4 g·L-1的Na OH和100℃处理后,接种比为0.3,初始p H值为6时,单位挥发性固体(VS)最大累积产氢量可达到36.21 m L·g-1,比未经处理巨藻提高了77.82%;同时,巨藻在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下单位VS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产率为0.15 g·g-1,且以乙酸和丁酸为主.
赵晓娴范晓蕾郭荣波薛志欣杨智满袁宪正邱艳玲
关键词:巨藻预处理发酵氢气挥发性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