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86)

作品数:8 被引量:301H指数:7
相关作者:陈柏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执法
  • 2篇上访
  • 2篇社会
  • 2篇法治
  • 1篇信访
  • 1篇信访机制
  • 1篇学界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成果
  • 1篇依法
  • 1篇依法治国
  • 1篇异化
  • 1篇执法不严
  • 1篇执法困境
  • 1篇治国
  • 1篇社会情境
  • 1篇社会稳定
  • 1篇社会压力
  • 1篇社会治理
  • 1篇社科

机构

  • 7篇中南财经政法...
  • 3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8篇陈柏峰

传媒

  • 2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法学研究
  • 1篇法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法学家
  • 1篇法商研究
  • 1篇中国乡村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群体性涉法闹访及其法治被引量:36
2013年
在基层法治实践中,一些过去由法院或特定行政机构依法处理的纠纷,日渐成为群体性涉法闹访的缘由,党政介入的处理结果表现出反法制性。法律系统的低效、对既有规则的不满、维权能力的不足、闹访的较大收益,是当事人诉诸群体性涉法闹访的原因。群体聚集之后的挟尸、打砸等行为看似极端,在闹访的语境中却是理性的,因为这些行为能引起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促进问题解决。党政系统在日常治理中表现出规则依赖和选择性执法的倾向,在处理闹访事件时受制于行政问责制度,表现出强烈的社会稳定偏好,这给了群体性涉法闹访不断生产的空间。群体性涉法闹访现象带来了维权成本和治理成本同时攀升、灰色暴力蔓延、法治"领地"萎缩等后果。对此,需要反思社会稳定与法治的关系,加强法治建设。
陈柏峰
关键词:社会稳定法治
信访机制的异化与基层治理的转型——从武汉山乡个案展开被引量:2
2016年
在武汉山乡的征地拆迁个案中,上访人经历了从协商型上访、维权型上访到谋利型上访的尴尬过程,这意味着信访机制的异化。从基层信访治理实践来看,资源媒介型治理模式是信访机制异化的根本原因。在资源总量大幅增加的条件下,基层政府通过利益诱导来对上访进行直接治理,或者通过资源配置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从而实现对上访的间接治理。资源媒介型治理模式是思想教育型治理模式的替代。市场经济条件和基层政府的自利性,使得以说服、教育、调解为主,强制、惩罚为辅的思想教育型治理正在丧失正当性。资源媒介型治理不是权力的合法运用,因此信访治理转型任重道远。需要确立正当利益原则,对民众和基层政府的利益诉求以正当利益为标准,并通过财政预算制度来确保基层政府遵守正当利益原则。
陈柏峰
城镇规划区违建执法困境及其解释——国家能力的视角被引量:66
2015年
既有理论框架难以全面解释违建执法的困境。实际上,违建执法的困境反映执法领域国家能力的不足。从执法的结构和过程看,国家能力不足表现在多个层面:执法机构的"孤岛现象"普遍,不同机构之间难以有效合作;一线执法人员的素养欠缺,且其工作难以被执法机构有效考核;执法人员在进入社区空间、处理执法事务时受阻严重。由于国家能力的不足,执法人员常常接受执法对象的讨价还价,违建执法表现出"日常惰性一专项治理"的循环结构,强力执法与违法不究处于共生状态。改善社会治理,需要在执法领域强化国家能力,需要从执法机构、执法人员及其与社会的互动等多方面着手。
陈柏峰
关键词:社会治理城镇化
城管执法冲突的社会情境——以《城管来了》为文本展开被引量:46
2013年
在当下中国,城管的公共形象负面,几乎被等同于暴力执法、扰民、欺压弱势群体、腐败等。然而,从其体制形成来看,城管执法克服了多头执法体制的诸多弊端,大体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从纪实作品《城管来了》来看,城管在食品安全、城市交通、市民人身财产安全、社区安宁等多方面均有着积极作用,执法冲突的发生有其结构性原因:执法矛盾向城管集中、政府行政决策风险向城管转移、执法受益者是"沉默的大多数"。《城管来了》反映的执法实践与传媒表达的大不相同,因为很多传媒将个别城管执法事件加以刻板印象化,掩盖了城管执法的积极面向,通过"污名"建构了负面的城管整体形象,并将暴力抗法摊贩的形象圆形化,将问题归结为抽象的体制问题。这无助于解决问题。传媒应当客观全面地报道城管执法的社会情境,帮助不同人群共享经验、凝聚共识、达致理解和弥合矛盾。
陈柏峰
关键词:城管社会情境传媒
偏执型上访及其治理的机制被引量:27
2015年
偏执型上访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可见于多种典型情形,其诉求缺乏合法依据,属于无理的范畴。上访人的心态是偏执的,在信访事项上寄托了很多情感,且上访过程中继续投入情感,进一步强化了偏执心态。偏执型上访很难在法治框架内解决,却又不能不接待。这是因为,信访不仅是法治事业的一部分,更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部门不能拒绝来访群众,不能置群众困难于不顾,从而实质上承担了无限的责任。上访人可以在法治体系和群众工作体系中自由选择有利于己的权利,信访部门却要同时承担两个体系施加的双重责任。在此压力下,信访部门实际上承担了心理疏导功能。
陈柏峰
基层社会的弹性执法及其后果被引量:40
2015年
以湖北南山市禁止机动三轮车的交警执法为例,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一类执法不严现象做出解释。为避免激烈冲突及其带来的社会压力和行政压力,交警往往进行弹性执法:根据情势选择严格执法、折扣执法或一线弃权。执法弹性格局的塑造,缘于执法权在时空上的非均质分布、民众偏好差异因素的介入,以及执法者与执法对象之间的协商。客观存在的社会群体利益矛盾、尚难容纳多元利益诉求的法律系统、执法对象激发的社会话语压力、青睐变通权宜的法律文化,都在具体场景中推动弹性执法。弹性执法有着消极的法治后果,且面临诸多风险。相关探讨或印证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和法治实践的复杂性,并对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依法治国有所启示。
陈柏峰
关键词:执法不严社会压力依法治国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制度预防及其挑战被引量:34
2015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诸多旨在"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保障司法权独立公正行使"的制度措施,需在现实语境中讨论其可能的实践效果。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目前既有基于人情、关系和金钱的腐败性干预,也有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治理性干预。"党管政法"的组织构架和法院的"合一制"组织模式,为干预提供了制度性渠道,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形势是导致治理性干预的关键因素。相关制度措施在实践中可能遭遇复杂挑战。因监督困难、社会生态未变、职业伦理不高等原因,司法人员可能仍难拒斥腐败性干预,而禁止治理性干预将遭遇党政与司法的关系、社会治理、法官素养等多重压力。司法制度改革已有了政治性决断,进一步的实施需要细致的研究分析。
陈柏峰
关键词:干预司法司法权
社科法学及其功用被引量:78
2014年
在法学的众多研究方法中,能够体现法律人知识和思维独特性的,当属法教义学;而更具有社会亲和力、更能回应社会和公共政策需求的,当属社科法学。社科法学力图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分析法律现象、预测法律效果。最近十多年来,社科法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日渐受到法学界的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法学论著宣称“经济学分析”、“社会学建构”、“人类学进路”,社科法学的学术进路得到广泛的承认固然令人欣喜,但是社科法学是否因缺乏界定而模糊、因运用广泛而显随意值得反思。因此,需要追问的是,社科法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研究立场、进路和方法?它在多大程度上是法律实践者或学者所需要掌握的方法进路?与将法律规范作为信条的法教义学相比,其必要性和功用何在?目前,社科法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着墨颇多,对具体研究方法也有不少讨论,但是缺乏系统梳理社科法学的特征、功能、作用、意义、优势等的学术成果。本文尝试描绘一幅社科法学的全景图像,并提出相应的主张。
陈柏峰
关键词:法学界社科学术成果经济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