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11402)

作品数:14 被引量:219H指数:9
相关作者:叶思源丁喜桂安乐生赵全升刘贯群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黄河三角洲
  • 4篇湿地
  • 3篇地下水
  • 3篇植被
  • 3篇滨海湿地
  • 3篇沉积环境
  • 2篇水文
  • 2篇水文化学
  • 2篇辽河三角洲
  • 2篇化学特征
  • 2篇黄河三角洲滨...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下水动态
  • 1篇地下水位
  • 1篇地质
  • 1篇岩土
  • 1篇岩土工程
  • 1篇岩心

机构

  • 9篇青岛海洋地质...
  • 6篇青岛大学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路易斯安那州...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天津华北地质...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叶思源
  • 8篇丁喜桂
  • 5篇赵全升
  • 5篇安乐生
  • 3篇刘贯群
  • 3篇赵广明
  • 2篇宫少军
  • 2篇高茂生
  • 2篇袁红明
  • 2篇王锦
  • 1篇王爱华
  • 1篇王家生
  • 1篇朱志伟
  • 1篇许乃岑
  • 1篇朱远峰
  • 1篇秦志亮
  • 1篇缪雄谊
  • 1篇刘强
  • 1篇许颖
  • 1篇乔吉果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
  • 2篇沉积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北京测绘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健康条件评价概念模型被引量:12
2009年
滨海湿地健康与生物学特征主要取决于区域上的水文与盐度体制以及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现状。然而,由于滨海湿地条件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对滨海湿地系统条件进行评价,目前仍是环境科学的难点。中国地质调查局(CGS)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湿地研究中心合作先后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生态环境及中国黄河三角洲(YRD)滨海湿地评价建立了概念模型。本文将陈述YRD湿地评价的概念模型。此模型的建立在于确定滨海湿地当前的条件和随时间改善或退化的过程,以及确定优先管理的区域。CGS项目之所以选取YRD作为滨海湿地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或黄河断流,该区湿地生境十分脆弱。本文提出此概念模型可为今后湿地条件评价指标确定、调查研究活动和数据采集提供指导。通过该模型的构建,使环境变化可用具体指标来度量,从而服务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活动。
叶思源SMITH Gregory Jame高茂生丁喜桂刘强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有机碳的时空演变、环境功能及其埋藏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滨海湿地有机碳的时空分布规律,是研究影响滨海湿地固碳能力及其对当今环境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作用的关键。尽管土壤中总碳含量是评价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其中球囊霉素相关蛋白质(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作为有机碳的一种重要组在部分,可代表和行使有机碳在滨海湿地固碳能力中的相关作用。
刘瑾叶思源叶思源
关键词:球囊霉素辽河三角洲生物硅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在野外调查、观测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利用地学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位时空变化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一般在0.50~2.50 m,其中滨海地带普遍小于1.00 m。(2)区内黄河现行流路两侧的河成高地及滨海近岸的局部地区年内地下水位动态属基本稳定型,其地下水位动态成因类型属"渗入-径流"或"水文"型,而其它地区年内地下水位动态属震荡起伏型,且以"降-升-降"型为主,其地下水位动态成因类型属"渗入-蒸发"型。(3)总体上该地区年内地下水位以相对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为主,而年际地下水位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及"蓝黄"战略在区内叠加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区域地下水位动态及其效应。
安乐生赵全升许颖
关键词:地下水地下水位地下水动态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ZK1孔岩心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5个钻孔岩心的ZK1钻孔,对其剖面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岩性描述、粒度测试和有孔虫鉴定,分析了ZK1孔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通过计算粒级—标准偏差的变化获得了ZK1孔沉积物中对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粒度组分的范围为3.75~4Ф和>10Ф。敏感粒度组分含量随深度变化的初步分析、各种粒度参数垂向分布特征及有孔虫资料表明,黄河三角洲ZK1孔的沉积环境大致可分为4段:Ⅰ(0~5.14 m)为1904—1976年上三角洲平原沉积;Ⅱ(5.14~17.41m)为1855年以来的下三角洲平原沉积;Ⅲ(17.41~22.6 m)为1855年以前的陆架沉积;Ⅳ(22.6~24.6 m)为潮坪沉积。
丁喜桂叶思源宫少军赵广明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作用被引量:77
2012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和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均需要了解当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在沉积环境分区和补-径-排系统分区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与地统计、Piper三线图和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主要水化学参数Na+、Mg2+、Ca2+、Cl-、SO24-、HCO3-和TDS的质量浓度分别介于0.1~25.0g.L-1、3.6~3 815.0 mg.L-1、5.6~3 377.0 mg.L-1、0.1~45.1 g.L-1、24.2~4 947.0 mg.L-1、62.6~850.0 mg.L-1和0.4~80.7 g.L-1之间,各离子质量浓度均值进一步表明区域内Cl-、Na+和TDS质量浓度很高,而HCO 3-、CO23-和K+质量浓度很低.②Cl-和TDS质量浓度沿地下水流向逐渐增大,二者均呈现显著的方向性空间变异和空间分布一致性,揭示了Cl-是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控离子.③从补给区到排泄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Na+-Mg2+-Ca2+-Cl--SO42-等复杂类型快速过渡到Na+-Mg2+-Ca2+-Cl-(或Mg2+-Na+-Ca2+-Cl-)及Na+-Mg2+-Cl-型,并在海岸滩涂区演化成Na+-Cl-这一简单类型的水.④混合、蒸发浓缩、溶滤、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作用.该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形成的关键驱动因素是黄河入海流路的变迁和海水入侵.
安乐生赵全升叶思源刘贯群丁喜桂
关键词:地下水水文化学水化学特征海水入侵河道变迁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20
2017年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并对区域NDVI与主要环境变量进行了单因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A排序可将黄河三角洲植被分为翅碱蓬、柽柳-翅碱蓬、芦苇-柽柳、芦苇4个主要群落类型(群丛),DCCA与DCA排序图总体相似,但DCCA更清晰地表明其第一轴主要代表的是潜水Cl^-浓度等关键水盐因子,且随着水土环境系统盐分含量的减小,群落由翅碱蓬逐渐向芦苇演变。区域典型植被群落和NDVI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2个环境因素影响较大(NDVI与2个环境变量间建立的二元回归方程R^2=0.57),而土壤Cl^-含量的植被效应实际上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的影响。在区域地下水普遍浅埋条件下,地下水成为影响植被生长与分布的生态环境最敏感要素,而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是这一要素中的2个关键因子,尤其是后者梯度变化对天然植被分布格局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安乐生安乐生赵全升赵全升
关键词:植被分布环境解释黄河三角洲
基于云计算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模糊检索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传统的模糊检索方法存在检索速度慢、检索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模糊检索方法设计。构建基于云计算的勘察数据库模糊检索框架,对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岩土勘察数据检索加密算法进行设计,生成了岩土工程数据库加密秘钥,实现了基于云计算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模糊检索。通过与传统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的结果证明,基于云计算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模糊检索方法的检索速度较快,在关键词为10个时,检索时间为1.591 s,实际应用性能较好,检索工作效率较高。
霍玉兵
关键词:云计算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
黄河三角洲不同类型湿地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利用ICP-MS对2006-2008年采自黄河三角洲湿地系统的208个表层土壤(沉积物)样品进行了14项稀土元素(REE)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覆盖下REE的配分模式特征.结果表明:上三角洲平原湿地表层土壤稀土元素总量(∑REE)分布范围为137.29×10-6~267.82×10-6,平均值为166.73×10-6.碱蓬湿地和光滩湿地的配分曲线比较接近;芦苇湿地和柽柳湿地的配分曲线也比较接近,具有配分曲线整体低于碱蓬湿地和光滩湿地的趋势.研究区浅海湿地表层沉积物∑REE为143.11×10-6~222.48×10-6,平均值为180.80× 10-6.黄河上三角洲平原各类湿地稀土元素配分曲线高于黄河浅海湿地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黄河浅海湿地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高于黄河沉积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且其配分曲线LREE较分散,而HREE较集中甚至重合.由此证明,稀土元素与植物分带具有成因关系,即黄河三角洲湿地系统LREE较多的参与到了植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HREE在湿地生态系统呈生物化学惰性.
缪雄谊叶思源丁喜桂袁红明赵广明王锦
关键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湿地黄河三角洲
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锶钡比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探讨——以现代黄河三角洲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锶钡比是常用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手段之一,黄河三角洲钻孔沉积物的传统全量锶钡比介于0.45±0.5之间,无法判别其海陆相沉积环境。黄河三角洲钻孔样品的选择性提取结果表明,全样的总量钡和锶中的75%以上的钡和50%以上的锶赋存于与沉积时的海陆相地球化学环境无关的陆源碎屑矿物中,在判别海陆相沉积环境时是应该剔除的。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的锶除碎屑硅酸盐矿物态外,主要呈现可交换态和碳酸态,赋存形态比较单一;而钡除了碎屑硅酸盐矿物态外其赋存形态复杂。以提取可交换态为主的醋酸钠法和醋酸铵法、以提取可交换态和碳酸盐态为主的柠檬酸法和稀盐酸法及络合剂+稀盐酸法所提取的锶钡比,均能较好地区分黄河三角洲的海陆相沉积环境。来自黄土的黄河三角洲物源的高碳酸钙和醋酸不能提取重晶石中钡的双重特殊性,导致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稀醋酸法提取的结果具有高锶低钡的特征并造成锶钡比偏高,尽管其锶钡比都大于1.0,但其对沉积时盐度环境的响应灵敏度大于其他选择性提取方法。选择性提取方法是解决目前传统的全样总量锶钡比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效果不佳问题的唯一有效手段。
王爱华叶思源刘建坤丁喜桂李华玲许乃岑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健康条件评价被引量:14
2011年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描述滨海湿地健康条件的4项功能,充分考虑滨海湿地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特征及其健康响应因素,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健康条件评价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以统计监测和遥感数据为基础,采用RS和GIS技术,通过栅格化实现分区评价及其结果的优化整合,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健康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现状健康条件处于健康的占14.2%,亚健康的占61.9%,一般病态的占23.9%;近期(2010—2015年),河口三角洲湿地生境质量会逐步改善,向健康方向发展,而北部和南部部分滩涂区及神仙沟流路等局部地区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环境质量会有一定的降低;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健康条件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水循环关键过程及其时空变化、湿地开发等人类负面干扰和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应继续加大黄河下游生态调度的力度、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促进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持续健康发展。
安乐生刘贯群叶思源赵全升丁喜桂张建伟
关键词:湿地健康黄河三角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