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GA06B301)
- 作品数:19 被引量:162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秋玉刘欣杨传平吕世翔赵敏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褐腐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研究褐腐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近5年褐腐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生物降解、生物质转化、发酵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其在环境价值和生物技术方面的潜能,而有关生物降解或转化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单独的,缺乏系统化。因此,加强褐腐菌对木质纤维素剩余物的降解与利用,能为其今后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彭木王秋玉訾晓雪
-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生物预处理发酵
- 干旱胁迫对白桦木材结构和物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全同胞子代幼树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试验植株的1年生小枝、多年生粗枝和4年生主干木材横截面切片的显微镜观察,以及木质部物理特性的扫描分析,探讨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干旱胁迫对白桦木材结构和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和施肥都会影响白桦的木材结构和物理特性。干旱胁迫下施肥处理:白桦小枝的形成层细胞多,韧皮部较厚,细胞较大;粗枝的形成层及其附近的细胞比较规则;主干韧皮部细胞比较完整,大而整齐,韧皮部厚,形成层及附近有较大的导管细胞。胁迫未施肥处理:小枝的次生韧皮部细胞小且排列无序,数量少;粗枝的形成层及其附近的细胞小,排列形态混乱,形态明显不规则,主干韧皮部细胞明显遭到破坏。胁迫未施肥处理:小枝胞壁率、管孔密度和导管比量在胁迫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中期达到最大值,末期最小;纤维比量的变化趋势与胞壁率、管孔密度和导管比量刚好相反,即在中期最小,末期最大。胁迫施肥处理:小枝的胞壁率胁迫初期最大,胁迫末期最小;管孔密度和导管比量与未施肥对照相反,胁迫末期最大,胁迫中期最小;纤维比量在胁迫中期和末期较大且相近,胁迫初期较小。
- 陈鹏飞薛建鹏王秋玉
- 关键词:白桦干旱胁迫施肥物理特性
- 白腐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8
- 2009年
- 木质素由于具有各种生物学稳定的复杂键型而不易被微生物降解,进而阻碍了纤维素的降解利用,而纤维素是重要的能源性物质,同时又是纸浆的主要成分,因此有效利用木质纤维素的关键是木质素的去除。本文总结白腐菌在生物制浆、乙醇制备的预处理、堆肥和饲料的制备方面的应用,概括提高白腐菌利用效率的方法,并对使用白腐菌处理木质纤维素材料进行展望。
- 吕世翔王秋玉
- 关键词:白腐菌纤维素木质素降解
- 白桦天然种群木材材质性状的变异与相关性被引量:10
- 2008年
- 以东北5个白桦天然林种群为对象,较全面地研究了白桦木材材质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然林白桦种群间木材纤维宽度、长宽比、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小拉什强度和年轮宽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壁腔比、木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差异不显著。白桦导管比量与均温和降雨量、胞壁率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9)。在种群间木材基本密度与胞壁率呈显著正相关(r>0.9);纤维宽度与胞壁率、纤维壁腔比、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r>0.8),纤维长度与微纤丝角呈负相关(r=-0.97)。
- 刘晓春贾洪柏王秋玉
- 关键词:白桦材质性状
- 白桦花芽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初步建立白桦花芽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2-DE)技术,以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以白桦花芽为实验材料,对关键环节如样品处理、上样量和染色方法等进行一系列优化。结果:蛋白上样量为50~60μg、银染剂中采用0.16%的AgNO3染色12min,即可获得蛋白点的形态规则、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2-DE图谱。结论:建立了适合多糖、醌类等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较多的白桦花芽蛋白提取方法,为开展白桦发育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宋学东李慧玉姜静梁艳
- 关键词:白桦花芽双向电泳
- 碳源和氮源对木蹄层孔菌产漆酶的影响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对不同碳源和氮源及碳氮比对木蹄层孔菌产漆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漆酶产量,同时分析了该漆酶的酶学性质。漆酶合成的最适碳源是麦麸,最适氮源是蛋白胨,C∶N为10.4,优化后漆酶产量增加了约7.88倍;反应最适pH为3.0,最适反应温度为50℃,K m为0.20 mmol/L,V max为2.58 mmol/L·min;DTT 0.1mmol/L和NaN310mmol/L几乎能抑制漆酶全部活性,终浓度为10mmol/L的Ba2+,Ca2+,Co2+和Fe2+也几乎能抑制该酶的全部活性。该研究将为木蹄层孔菌漆酶的生产及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信息。
- 尚洁吴秋霞练小龙王秋玉
- 关键词:酶学性质
- 木蹄层孔菌不同居群间生长特性、木质素降解酶与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被引量:6
- 2012年
- 以帽儿山、长白山、凉水、本溪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4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长度测量法比较4个地点木蹄层孔菌菌株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采用菌丝体干重法比较4个地点木蹄层孔菌菌株在PDA液体培养基中生物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木蹄层孔菌在23℃下生长速度显著高于28℃,说明木蹄层孔菌的生长对温度较敏感,23℃更适合木蹄层孔菌的生长。在同一温度下培养,4个地点的木蹄层孔菌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通过比色法检测4个地点的木蹄层孔菌木质素降解相关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活性差异,结果显示同一种酶酶活性在4个地点间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时,3种酶在PDA培养基上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完全培养基。同时,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初探了木蹄层孔菌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4个居群中多态位点比率最高的是本溪,其次是帽儿山和凉水,而长白山最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为24.74%,居群内的遗传分化为75.26%,木蹄层孔菌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居群内部。根据Nei's遗传距离对木蹄层孔菌4个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帽儿山和本溪居群最先聚类,其次聚类的是长白山居群,最后是凉水居群。
- 曹宇徐晔王秋玉
- 关键词:白腐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
- 不同树种纯林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以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7种人工纯林(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林、黑皮油松、白桦、胡桃楸、水曲柳、黄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下土壤酸碱度、相对含水量、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因子的测定,评价不同树种纯林对土壤生物学特性以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林型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影响差异显著,各影响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发现细菌为土壤微生物优势菌群,树种对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比真菌显著。主分量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对评价不同树种对森林土壤质量的影响更具代表性,其次是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7种人工林中胡桃楸林、水曲柳林的土壤熟化程度和肥力水平较高,兴安落叶松林、黑皮油松林相对较低;黄檗林和白桦林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较高,水曲柳林较低。系统聚类结果与主分量分析一致,针叶林聚为一类,白桦林和黄檗林聚为一类,胡桃楸林与水曲柳林聚为一类。
- 康颖李聪王秋玉
-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主分量系统聚类
- 小兴安岭地区白桦纸浆材优良家系选择被引量:19
- 2009年
- 以59个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s.)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树高、胸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苯醇抽提物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7个性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运用选择指数法开展了白桦纸浆材优良家系选择,并对这些入选家系作了遗传增益估算。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家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家系遗传力为0.52~0.92;遗传变异系数除树高(20.71%)较大外,其它性状皆小于5%。对7个性状进行了多重比较并绘制了散点图,发现选择的性状标准不同,选择出的优良家系也不尽相同。进一步运用等权重的指数选择方法综合选择出了7个生长和材性兼优的家系。入选家系各性状的遗传增益为0.24%~9.52%,生长性状的遗传增益大于材质性状的遗传增益。
- 祝泽兵刘桂丰姜静杨传平穆怀志周滈杨玉林张广波
- 关键词:自由授粉家系纸浆材
- 白桦木材生物制浆的木材腐朽菌菌种选择
- 2011年
- 采用5种木材腐朽菌,分别对30株天然林白桦木材进行木材腐朽处理,检测并比较腐朽木材和新鲜木材中木质素、纤维素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其重量、木质素和纤维素损失率最高,桦剥管菌次之,白囊耙齿菌最低;木蹄层孔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纤维素含量略高于新鲜白桦木材,其他4种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纤维素含量都低于新鲜白桦木材,其中桦剥管菌和彩绒革盖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纤维素含量较低。木蹄层孔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1%NaOH抽出物含量最低,苯醇抽出物含量中等,纤维素含量最高,木质素含量较低,相比之下它腐朽白桦木材的能力较强,适用于以白桦木材为原料的生物辅助造纸。
- 姚舜禹宋兴舜王秋玉
- 关键词:白桦木材腐朽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