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3070)
- 作品数:16 被引量:166H指数:8
- 相关作者:刘桂建吴斌王兴明梅静梁郑刘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淮北芦岭矿区土壤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淮北芦岭煤矿区17个代表性土壤样品和一个煤矸石样品进行28种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PAHs在矿区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行为,评价了PAHs在矿区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28种PAHs,总含量(干重)∑28PAHs从0.35μg/g到6.21μg/g,平均值为1.69μg/g.其中16种是USEPA规定的优控PAHs,总含量(干重)∑16PAHs从0.23μg/g到3.53μg/g,平均值为1.00μg/g.按相关评价标准,该区部分土壤受到PAHs中度到重度污染,且该区PAHs污染来源是煤矸石堆和生物质燃料燃烧.通过毒性评价可知,PAHs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主要是苯并[a]芘,TEQ达60.68%.
- 刘静静王儒威刘桂建张佳妹
- 关键词:土壤AROMATIC
- 淮南潘二矿太原组灰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沉积环境的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选择淮南潘二煤矿石炭系太原组13层灰岩作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基础上对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灰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进而对其沉积环境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各层灰岩中Zr,Th,Sc含量较低且Y/Ho比值较高,表明各层灰岩均未受到陆源碎屑物的混染;其中轻稀土(LREE)弱亏损、La正异常、Y正异常、高Y/Ho值呈现出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这反映了灰岩沉积环境具有典型海相沉积的特征;δCe反映出各层灰岩沉积时氧化还原条件不同;δEu正异常反映了整个灰岩段沉积时处于近海岸环境,并伴随有陆相有机物质分解风化,进而进入灰岩沉积水体中,从而使Eu呈现显著的正异常.
- 吴斌吴盾万宗启刘桂建孙若愚
- 关键词:太原组稀土元素特征沉积环境
- 长城窝堡井田煤中砷赋存状态的初步研究
- 2009年
- 对长城窝堡井田煤中砷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得出:研究区煤中砷含量较高,算术平均含量高达95.5m g/kg,远高于中国煤中砷的含量;砷与灰分之间关系不明显,砷主要赋存在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中,有机硫是导致煤中有机结合态砷存在的一个因素。
- 陈桂珍郭亚静
- 关键词:煤砷赋存状态
- 1957年至2007年淮北平原气候变率及气候基本态特征被引量:15
- 2012年
- 运用1957年-2007年淮北平原23个气象站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从平均值和变率等方面分析了淮北平原近51a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①近51a来淮北平原春、秋、冬季及年气温增温趋势显著,尤其是春、冬季;降水呈不显著的增长趋势。气温和降水由低基本态向高基本态过渡,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基本态下;②无论是气温还是降水,其变率随时间而变,目前均处于大气候变率时段,要注意高气候基本态和大气候变率结合易导致的高温、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③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异常低温(寒冬)和异常高温(酷暑)出现频率高;80年代呈"凉夏"特点,极端气温事件较少;90年代以来持续"暖冬",异常高温(酷暑)有所增加。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以来降水极端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但前者以少雨(干旱)为主,后者以多雨(洪涝)为主。
- 袁新田刘桂建
- 关键词:气候变率气候基本态气候倾向率淮北平原
- 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6
- 2012年
- 以淮北卧龙湖煤矿包含岩浆岩、煤层的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浆岩、煤岩混合带、高变质煤样品采集,结合逐级化学提取实验,采用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原煤样、岩浆岩样、煤灰分以及煤和岩浆岩逐级提取实验中各种提取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分布模式以及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岩浆岩在侵入过程中与煤层间发生一定的物质交换作用,岩样与煤样中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差较大,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煤和岩浆岩中稀土元素都是以硅酸盐结合态占主导,但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的供给.
- 姜萌萌刘桂建吴斌郑刘根
- 关键词:岩浆岩煤地球化学
- Zn,Pb,Cd,Cu在淮南新庄孜煤矿矸石山附近土壤和作物中分布特征被引量:46
- 2012年
-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淮南新庄孜煤矿矸石山周边土壤、黄豆、水稻中Zn,Pb,Cd,Cu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呈碱性,土壤中Zn,Pb含量在深度为20~40 cm最高,分别为43.08,15.61 mg.kg-1,但均低于淮南市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0~20 cm)中Cd含量(0.124 mg.kg-1)最高,深部土壤(20~40 cm)中Cu含量(24.27 mg.kg-1)最高,分别超淮南市土壤背景值106.76%,0.46%;土壤中Zn,Pb,Cd,Cu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显著,表层土壤中Zn,Pb含量均在距矸石山一定距离后达峰值,推测可能由煤矸石山产生的粉尘颗粒物随大气迁移造成.通过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土壤中理化性质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总磷对土壤Zn,Cd含量影响较大,有机质对土壤Pb,Cu含量影响较大.Cd主要分布在黄豆和水稻的根部,Zn较易向黄豆和水稻地上部分迁移.黄豆和水稻地上部Zn富集系数较高,其叶、壳、籽中重金属富集能力大小为Zn>Cu>Cd>Pb.Pb在水稻籽实中达0.52 mg.kg-1(干重),超国家食品中铅限量卫生标准1.3倍,水稻籽实中较高的Pb含量可能对食用此稻米人群产生一定膳食风险.
- 王兴明董众兵刘桂建梅静梁
- 关键词:重金属
- 淮南煤田丁集井田B组煤中硼元素与沉积环境演化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为了查清丁集矿区B组煤层的沉积环境及其赋存规律,对井田内3个补勘钻孔中142件煤样进行了测试分析,特别对硼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从4-1煤至8煤硼元素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B组煤层沉积在以咸水为主导的多变环境下,且大部分煤层沉积在半咸水—咸水的环境中;多变的沉积环境致使B组煤中部分煤层出现分叉与合并现象、其厚度较薄且间距较小。
- 童文林刘昆陈肖
- 关键词:硼沉积环境
- 淮南丁集煤矿A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7
- 2012年
-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淮南丁集煤矿A组煤18个煤样、9个顶底板样品中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丁集煤矿A组煤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其中元素Tm是邻区淮北煤和中国煤中近10倍。且LREE明显富集,HREE相对亏损,δCe较明显的负异常,说明成煤沼泽环境受海水影响较大,且1煤到3煤受海水影响逐渐减弱。
- 张时珍刘桂建严智操吴斌
- 关键词:地球化学淮南煤田
- 淮南矿区煤矸石的物质组成特征及资源化评价被引量:23
- 2011年
- 本文利用各种测试方法,对淮南谢桥、新庄孜和张集煤矿采集的不同层位来源的240个煤矸石样品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微量元素的进行测试与分析,得出了淮南矿区不同煤矿煤矸石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评价了煤矸石中有害元素的环境影响作用。结合煤矸石基本特征,提出了合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为煤矿开采过程的主要固体废物煤矸石综合利用和资源化、煤矿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资料。
- 陈永春李守勤周春财
- 关键词:煤矸石微量元素资源化淮南矿区
- 煤热解过程中含硫气体的释放特征被引量:7
- 2012年
- 利用热解炉-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和热解炉-同步辐射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不同含硫量的煤IBC105和C22650在热解过程中释放的8种含硫气体,并对这8种含硫气体的释放规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00℃—400℃的热解区间内含硫气体释放相对较多,表明硫元素大部分是以有机态的形式在煤中赋存,而且芳香硫相对于脂肪硫含量较多;同时含硫量较高的煤IBC105中噻吩硫的热解释放量,较煤C22650多;由于煤中芳香性有机物的裂解多以苄基的形式出现,因此在两种煤中二苄基硫醚释放量都较噻吩或者苯并噻吩多.
- 尹浩刘桂建刘静静
- 关键词:煤热解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