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118702)

作品数:36 被引量:435H指数:14
相关作者:陈立侨李二超梁旭方解绶启朱晓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瓦氏黄颡鱼
  • 10篇黄颡
  • 10篇黄颡鱼
  • 9篇基因
  • 9篇草鱼
  • 8篇幼鱼
  • 6篇幼鱼生长
  • 6篇中华绒螯
  • 6篇中华绒螯蟹
  • 6篇绒螯蟹
  • 5篇蛋白
  • 5篇蛋白源
  • 5篇饲料
  • 5篇克隆
  • 4篇鱼类
  • 4篇摄食
  • 4篇体组成
  • 4篇基因表达
  • 4篇基因克隆
  • 3篇代谢

机构

  • 15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暨南大学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内江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宁波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省滩涂生...

作者

  • 15篇陈立侨
  • 13篇李二超
  • 12篇梁旭方
  • 6篇麦康森
  • 6篇艾庆辉
  • 6篇解绶启
  • 5篇杨云霞
  • 5篇韩冬
  • 5篇徐玮
  • 5篇朱晓鸣
  • 5篇张彦娇
  • 5篇何珊
  • 4篇覃川杰
  • 4篇龙丽娜
  • 4篇刘秀霞
  • 4篇王琳
  • 4篇禹娜
  • 4篇黎明
  • 3篇杨英豪
  • 3篇周怡

传媒

  • 11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海洋渔业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Zoolog...
  • 2篇饲料工业
  • 2篇水产科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第九届世界华...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育银鲫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K需求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以不同维生素K水平(0.13、2.15、3.25、6.40、12、17.20和23.20 mg/kg饲料)的7种精制饲料喂养初始体重约为(2.17±0.01)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10周,每个处理3个重复,研究异育银鲫对维生素K的需求量。结果显示:饲料中维生素K的添加可以明显降低摄食率,饲料中维生素K含量为2.15mg/kg时,摄食率出现最大值,之后显著下降(P<0.05),在12 mg/kg时达到最低值。特定生长率随着维生素K的添加表现出升高的趋势,饲料中维生素K含量为12 mg/kg时,出现最大值,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维生素K的含量从0.13 mg/kg升至3.25 mg/kg时,饲料效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的进一步添加,趋于稳定(P>0.05),在12 mg/kg时达到最大值,并且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SGR=0.01FE+0.95,R2=0.95)。血液红细胞数目随着饲料维生素K含量的增加先显著升高(P<0.05),在6.40 mg/kg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P>0.05)。血红蛋白含量、血球容积比、血清钙含量与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均在不添加维生素K组出现最低值,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比、肥满度及鱼体生化组成均不受饲料维生素K水平的影响(P>0.05)。分别对饲料效率、红细胞数目进行折线回归得出异育银鲫幼鱼对维生素K的最适需求量为3.73—6.72 mg/kg饲料。
段元慧朱晓鸣韩冬杨云霞金俊琰解绶启
关键词:异育银鲫维生素K饲料利用血液指标
瓦氏黄颡鱼肝脂酶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3年
利用RT-PCR方法克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肝脂酶cDNA序列片段,并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瓦氏黄颡鱼肝脂酶cDNA片段长1065 bp,编码353个氨基酸.肝脂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为62%-100%.瓦氏黄颡鱼肝脂酶氨基酸残基包含糖基化位点、催化位点、催化中心三联体位点、脂质结合位点和多肽"盖"等主要结构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肝脂酶与草鱼、鳙、斑马鱼肝脂酶聚为一支.因此,瓦氏黄颡鱼的肝脂酶在鱼类进化中较为保守.
覃川杰陈立侨李二超杨洁萍姜雪芹
关键词:肝脂酶瓦氏黄颡鱼基因克隆
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的生长、体组成和肌肉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39
2011年
配制了十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3.53 g的异育银鲫幼鱼12周,探讨异育银鲫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效果。十种饲料中分别添加8%的鱼油(FO)、椰子油(CNO)、玉米油(CO)、亚麻油(LO)、大豆油(SO)、菜籽油(RO)、1∶1鱼油-椰子油(FCNO)、1∶1鱼油-玉米油(FCO)、1∶1鱼油-亚麻油(FLO)和1∶1∶1∶1鱼油-椰子油-玉米油-亚麻油混合油(MIX)。每组饲料三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实验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水温控制在(24±1)℃。结果表明,在单一脂肪源中,豆油组和椰子油组的增重率最高,其次是菜籽油组,鱼油、玉米油和亚麻油组的增重率最低。与相应的单一脂肪源相比,饲料中鱼油与椰子油、玉米油或亚麻油1∶1混合后使用提高了异育银鲫的生长。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异育银鲫血清生化指标、各组织的水分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肌肉脂肪酸与饲料脂肪源呈明显正相关。摄食豆油和菜籽油饲料的鱼体肌肉中20:4n-6较高,而摄食亚麻油饲料的鱼则含有较高的20:5n-3和22:6n-3,表明异育银鲫具有转化18:2n-6和18:3n-3为高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从实验可以看出,豆油、椰子油和菜籽油是异育银鲫饲料中良好的脂肪源。
陈家林韩冬朱晓鸣杨云霞解绶启
关键词:异育银鲫脂肪源肌肉脂肪酸
Feasibility of Partial Replacement of Fishmeal with Protein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n Diets of Korean Rockfish(Sebastes schlegeli)被引量:1
2014年
An 8-week feed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n indoor recirculation seawater 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artial replacement of dietary fishmeal with proteins from five source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ed utilization of Sebastes schlegeli. Six isonitrogenous and isoenergetic diets were formulated using fishmeal(FM, the control) as sole protein source, or proteins from five sources including poultry by-product meal(PBM), meat and bone meal(MBM), soybean meal(SBM), cottonseed meal(CSM) and canola meal(CNM). Fifteen percent of the crude protein provided by fish meal was replac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specific growth rate(SGR) and survival rate(SR) among fish fed PBM, MBM, SBM, CSM and whole FM diets were not significant. However, SGR and SR of fish fed CNM die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atments. Feeding rate, feed conversion, nutrient retention showed similar patterns to that of growth. Fish fed CSM and CNM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ADC) of dry matter and gross energy than those fed others while fish fed CNM showed lower ADC of crude protein than those fed others(P<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t was feasible to substitute 15% dietary protein provided by fishmeal with PBM, MBM, SBM and CSM, respectively, but not with CNM as the replacement with CNM reduced fish growth and feed utilization.
YAN QuangenZHU XiaomingYANG YunxiaHAN DongXIE Shouqi
关键词:替代鱼粉蛋白质源许氏平鲉
不同磷脂水平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胆碱需要量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2×6因子设计方法,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配制了含1%和2%磷脂,6个氯化胆碱水平(0、250、500、1 000、2 000、4 000 mg/kg饲料)的12组等氮、等脂精制饲料,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22±0.01)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每处理组各设4个平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胆碱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 000 mg/kg(1%的磷脂水平)和500 mg/kg(2%的磷脂水平)时,幼蟹的存活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9%和88%;幼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磷脂水平为1%时,1 000、2 000和4 000 mg/kg胆碱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250和500 mg/kg的处理组(P<0.05);磷脂水平为2%时,500 mg/kg和1 000 mg/kg胆碱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 mg/kg处理组(P<0.05),但与250、2 000和4 000mg/kg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全蟹粗脂肪含量、肝胰腺的甘油三酯含量、总胆固醇含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随着饲料中胆碱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磷脂和胆碱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饲料中适量添加胆碱和磷脂,可以显著提高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以及蟹体脂肪含量。以增重率为判据,采用折线回归法进行分析,得出饲料中不同磷脂水平下幼蟹的胆碱适宜需要量分别为1 429.65 mg/kg饲料(磷脂水平1%时)和529.65 mg/kg饲料(磷脂水平2%)。
齐霁陈立侨孙盛明姜海波李二超禹娜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胆碱磷脂
瓦氏黄颡鱼幼鱼标准代谢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研究了平均体质量为6.231、1.32 g和21.21 g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标准代谢,并分析了幼鱼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作为能源物的供能情况。通过测定幼鱼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出率,计算出幼鱼的呼吸熵、氧氮比和能耗率。试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和能耗率均随幼鱼体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且耗氧率、排氨率和能耗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呼吸熵与体质量则呈正相关关系。不同体质量幼鱼的二氧化碳排出率和氧氮比差异不显著;根据氧氮比的分析结果可知,瓦氏黄颡鱼幼鱼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且随着体质量的增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幼鱼对糖类的利用能力较为有限,有必要对该鱼的糖需求和利用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杨莹李二超姜雪芹覃川杰陈立侨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幼鱼标准代谢耗氧率排氨率
投饲频率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以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4.42±0.06 g)为对象,探讨了投饲频率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实验采用等量投饲法,共设置4个投饲频率(2次·d-1、3次·d-1、4次·d-1和6次·d-1,分别记为F2、F3、F4和F6组),投饲实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增加,实验鱼的增重率升高,饵料系数下降。其中,F6组增重率最高,为461.33%,但与F3组(409.67%)和F4组(443.3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应地,F3、F4与F6组实验鱼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F2组(P<0.05),而F3、F4与F6组之间的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2组和F6组肥满度较低,且显著低于F3组和F4组(P<0.05);此外,实验鱼脏体比和肝体比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胰蛋白酶活性的差异则不显著;提高投饲频率还可降低鱼的氨氮排泄率,其中F6组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其它组。结果显示,适当增加投饲频率可提高俄罗斯鲟的消化酶活力,降低蛋白被用于能量代谢的比例,从而提高了幼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和生产实际情况,建议人工养殖鲟鱼幼鱼的投饲频率大于等于4次·d-1为宜。
崔超禹娜龙丽娜曹阳黎明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增重率饵料系数体成分消化酶活力
鱼类的摄食感觉被引量:5
2010年
鱼类的摄食感觉是决定鱼类摄取食物与否的关键,也是鱼类营养学研究的基础。文章简要介绍了鱼类的摄食感觉器官——嗅觉、味觉、侧线、视觉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感觉器官在鱼类摄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感觉器官的反应在摄食过程中的关系。
赵红月薛敏解绶启
关键词:鱼类摄食感觉器官
鳜鱼胰蛋白酶和淀粉酶与胃蛋白酶原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RT-PCR及RACE法,克隆得到鳜鱼(Siniperca chuatsi)肝胰脏胰蛋白酶(trypsin,Try)、淀粉酶(amylase,Amy)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鳜鱼Try基因cDNA全长为89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鳜鱼Try与斑马鱼(Danio rerio)、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小鼠Try和人TR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4%、75.3%、74.5%和71.4%.鳜鱼Amy基因cDNA全长为1 647 bp,其中ORF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鳜鱼Amy与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Amy和人AM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7%、75.4%、71.9%和70.9%.同时对鳜鱼基因组进行PCR,获得鳜鱼Try、Amy与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ep)全基因组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鳜鱼Try基因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全长1 362 bp;鳜鱼Amy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全长4 267 bp;鳜鱼Pep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全长4 032 bp,与其它脊椎动物基因结构相似.应用Genome walker方法在鳜鱼克隆得到长度分别为1 189 bp、413 bp和527 bp的Try、Amy和Pep基因的5′侧翼区序列以及1段长为704 bp的Pep基因3′侧翼区序列,并利用相关软件预测其中具有多个可调节其表达的调控元件.鳜鱼Try、Amy和Pep基因组全序列的克隆及其序列、结构分析和分子系统进化等的研究,为鱼类消化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理功能及表达调控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陈亮梁旭方王琳李观贵林群刘秀霞
关键词: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原基因结构
不同蛋白源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以初始体重为(2.90±0.01) 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蛋白源对瓦氏黄颡鱼生长、体组成、前肠PEPT1和肝脏TOR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鱼粉(FM)、大豆浓缩蛋白(SPC)、水解鱼蛋白(FH)和晶体氨基酸混合物(CAA)为主要蛋白源,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含量为39.0%)等脂(粗脂肪含量为9.0%)的实验饲料,投喂实验鱼66d。结果显示,不同蛋白源虽然对瓦氏黄颡鱼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瓦氏黄颡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其中,SPC组瓦氏黄颡鱼SGR低于FM组,却显著高于FH组和CAA组(P<0.05)。虽然SPC组瓦氏黄颡鱼粗蛋白含量低于FM组,但其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不同蛋白源显著影响了瓦氏黄颡鱼PEPT1基因表达(P<0.05),在35d时,SPC组PEPT1表达量虽然低于FM组,但显著高于FH和CAA组(P<0.05);在66d时,SPC组瓦氏黄颡鱼前肠PEPT1表达量显著高于FM组(P<0.05)。不同蛋白源饲料对鱼体肝脏TOR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SPC组瓦氏黄颡鱼生长性能虽然低于FM组,但显著高于FH组和CAA组,这可能是通过上调前肠PEPT1表达来实现的。
杨英豪李学山麦康森徐玮张彦娇艾庆辉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大豆浓缩蛋白体组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