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A2003215)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A2003215)
- 作品数:4 被引量:78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帝开杨冬梓李秀云覃春容史成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UU/CT在不同人群女性下生殖道中的检测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了解在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1例拟诊为下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和306例正常体检的女性进行临床检查,阴道分泌物的pH值检测,假丝酵母菌、滴虫检测,胺试验和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解脲脲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结果在601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70.1%),沙眼衣原体感染153例(25.5%),均较对照组(分别为41.2%和7.2%)明显升高,P均<0.05。此外,UU以单独感染的状态为主,也可与其它病原体呈混合感染状态;而CT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可能是当前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有必要进行常规的检查,以便正确使用有效的药物治疗。
- 张帝开狄娜罗燕李艳秋史成军胡斌程钢杨冬梓
- 关键词:阴道炎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
- 反相斑点杂交法对解脲脲原体分型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快速检测与鉴定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有外阴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601例,设为病例组,同期无自觉症状的正常体检人群306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取宫颈分泌物待检测。将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探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提取解脲脲原体DNA,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解脲脲原体特异通用引物PCR扩增DNA,然后分别与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特异探针杂交、显色。结果病例组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占70.0%,对照组解脲脲原体阳性126例占41.2%。病例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65.4%,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28.8%、43.3%、26.0%和1.9%,U.urealyticum占18.4%;对照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79.3%,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63.2%、21.1%、15.7%和0.0%,U.urealyticum占13.8%。18例阳性标本随机DNA测序鉴定,均为相应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结论U.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U.urealyticum则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临床。
- 张帝开覃春容李秀云史成军胡斌程钢杨冬梓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解脲脲原体
- 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分析被引量:26
- 2005年
- 目的对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状况进行调查,用以指导临床正确诊断治疗。方法对以外阴瘙痒及白带增多为主诉的妇女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先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胺试验及假丝酵母菌、滴虫和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特制密封棉拭子宫颈管内取样,然后采用重量差减法,求出分泌物的重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解脲脲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可疑部位取材作HSV和HPV检测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在533例入选患者中,解脲脲原体感染345例占64.7%,沙眼衣原体感染142例占26.6%,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17例占22%,非特异性阴道炎81例占15%,细菌性阴道病17例占0.03%。尖锐湿疣12例占0.02%。淋病5例,梅毒4例,生殖器疱疹2例,滴虫阴道炎2例。结论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当前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在选用抗生素时要兼顾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
- 张帝开覃春容李秀云史成军胡斌程钢杨冬梓
- 关键词:阴道炎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
-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的定量检测与致病性研究被引量:47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生育年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和正常体检人群宫颈管内解脲支原体(UU)量值间的区分及其致病性的相关性。方法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因有阴道炎症状、体征而就诊的601例患者及正常体检人群30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测定解脲支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根据两组UU拷贝数的量值不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病例组的UU阳性率70.0%,较正常体检人群组41.2%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UU 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病例数也较对照组多(47.8%与37.3%),差异有显著性(P=0.039)。病例组中UU 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患者其混合感染的概率较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患者的概率高(42.7%与32.8%),差别有显著性(P=0.037)。结论解脲支原体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时存在单独感染的意义,临床上可以考虑给予药物治疗;解脲支原体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时,一方面可能是无症状带菌状态,另一方面可能与其他病原体呈混合感染状态,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 张帝开覃春容李秀云史成军胡斌程钢杨冬梓
-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阴道炎解脲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