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103552)

作品数:20 被引量:261H指数:10
相关作者:党志易筱筠卢桂宁杨琛陶雪琴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降解
  • 11篇生物降解
  • 7篇降解菌
  • 4篇原油
  • 4篇微生物降解
  • 4篇污染
  • 3篇多环芳烃
  • 3篇鞘氨醇单胞菌
  • 3篇氯霉素
  • 3篇混合菌
  • 3篇降解特性
  • 3篇高效降解
  • 3篇高效降解菌
  • 3篇
  • 3篇GC-MS
  • 2篇单一污染
  • 2篇丁酯
  • 2篇石油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数量

机构

  • 22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仲恺农业技术...
  • 4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东省测试分...
  • 1篇广东省教育厅

作者

  • 18篇党志
  • 11篇易筱筠
  • 10篇杨琛
  • 10篇卢桂宁
  • 8篇陶雪琴
  • 3篇唐霞
  • 3篇何丽媛
  • 3篇吕玄文
  • 3篇陈晓鹏
  • 2篇段星春
  • 2篇郭楚玲
  • 2篇张慧
  • 2篇吴仁人
  • 1篇吴惠勤
  • 1篇刘红娟
  • 1篇姚丽贤
  • 1篇舒小华
  • 1篇周康群
  • 1篇冯茜丹
  • 1篇黄晓兰

传媒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Chines...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鱼塘沉积物中氯霉素的超声萃取、净化与测定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对鱼塘沉积物中氯霉素的提取、净化洗脱和测定方法研究,尝试了以甲醇为萃取剂,利用超声萃取鱼塘沉积物中的氯霉素,然后再以层析柱净化,甲醇作洗脱液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氯霉素含量。结果表明,当用甲醇超声萃取3次(30、10和10min),并用甲醇作层析柱净化洗脱液时,提取效果比较理想。利用HPLC分析氯霉素含量的色谱条件为:HpersilODS色谱柱4.6mm×250mm,进样量10μL,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5nm,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V/V)。此方法的检测限为7μg·kg-1,平均回收率为82.74%~88.38%,精密度RSD为0.4%~3.3%。应用该方法检测得到食用鱼塘和金鱼鱼塘沉积物中氯霉素的残留量分别为0.1716和0.1224mg·kg-1。
吕玄文梁敏思党志杨琛
关键词:氯霉素超声萃取HPLC
淡水养殖鱼体中氯霉素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淡水养殖鱼塘中的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碱化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样品中的氯霉素(CAP),用C18SPE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进行分析,研究了同一鱼塘4种鱼类鱼肉样品及福寿鱼不同器官或组织对氯霉素的蓄积能力,初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同一淡水养殖鱼塘中4种鱼肉样品w(CAP)分别是福寿鱼(0.40μg/kg)>青鱼(0.22μg/kg)>鲢鱼(0.15μg/kg)>鲮鱼(0.13μg/kg),其中福寿鱼w(CAP)超过欧盟和美国FAD规定的检出限(0.3μg/kg),而青鱼、鲢鱼和鲮鱼符合该检测标准,可安全食用;福寿鱼不同器官或组织的w(CAP)从高到低依次是鱼鳃1.07μg/kg,鱼头0.79μg/kg,鱼肠0.67μg/kg,鱼鳞0.52μg/kg,鱼肉0.40μg/kg,鱼骨0.13μg/kg,只有鱼骨中的w(CAP)符合欧盟和美国FAD规定的安全标准.
吕玄文党志杨琛
关键词:氯霉素安全评价
混合菌对石油的降解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分别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能降解烷烃的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GS3C、降解菲的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GY2B、降解芘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何丽媛党志
关键词:混合菌石油生物降解GC-MS
文献传递
氯霉素降解菌的驯化 筛选及分离鉴定被引量:9
2007年
从鱼塘沉积物中驯化、筛选出能以氯霉素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好氧混合菌CSFO,经过平板分离纯化和进一步筛选得到了对氯霉素有较好降解效果的纯菌株CSFO-3,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rDNA序列分析和7d生长及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0代的驯化,筛选出的好氧混合菌CSFO在底物浓度为100mg·L-1时7d的降解率为28.96%,分离纯化得到的CSFO-3菌株7d内降解率达30.01%,其菌液在降解4d时菌密度达最大,该菌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Migula),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同源性达99%。
吕玄文冯茜丹党志
关键词:氯霉素降解菌微生物降解铜绿假单胞菌
混合菌对原油的降解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0
2010年
从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四株石油组分降解菌被用于组建降解原油的混合菌体系.石油组分降解菌包括:烷烃降解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GS3C、菲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GY2B、芘降解菌GP3(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GP3A和伯克菌科的菌株(Pandoraea pnomenusa)GP3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用于对原油降解性能的测定,并对原油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不同菌株的混合培养比较,得到降解原油的最佳组合G8(GS3C+GY2B+GP3B),培养5d后使初始原油浓度为2000mg·mL-1的总去除率达到69.20%,并且对烷烃类和芳烃类化合物都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混合菌G8对原油的总去除率比单菌提高了近30%,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7,接种量为4%.
何丽媛党志唐霞卢桂宁郭楚玲吴平霄刘从强
关键词:混合菌原油生物降解GC-MS
鞘氨醇单胞菌GY2B降解菲的特性及其对多种芳香有机物的代谢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一株鞘氨醇单胞菌GY2B以菲和其他芳香化合物为惟一碳源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GY2B对10和60mg·L-1初始浓度的菲,分别在24和60h几乎降解完全,而对230mg·L-1初始浓度的菲,48h的降解率达到70%左右,此后菲浓度基本不再减少,到120h仍有大量的菲残留。计算表明,菲的初始浓度和菌株的比生长速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高初始浓度的菲样品中会积累大量的中间产物1-羟基-2-萘酸。菌株GY2B降解水杨酸、1-羟基-2-萘酸和萘的过程中检测到2-羟基粘康酸半醛的吸收峰,该菌可能通过相同的途径降解这3种化合物。试验还证实菌株GY2B降解菲的过程也有2-羟基粘康酸半醛这种中间产物,更加明确了菌株GY2B先通过水杨酸途径,再经过邻苯二酚间位途径来降解菲。
陶雪琴卢桂宁党志易筱筠杨琛
关键词:鞘氨醇单胞菌多环芳烃降解途径
石油污染土壤中芘高效降解菌群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从长期受石油污染土壤中驯化筛选到能以芘为惟一碳源生长的混合菌群GP3,其主要由假单胞菌株GP3A(Pseudom onassp.)和菌株GP3B(Pandoraea pnom enusa)组成。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混合菌GP3降解芘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150 r/min振荡培养下,混合菌GP3对15 mg/L芘的7 d降解率为90.6%。混合菌GP3降解芘的最适宜温度为35℃,最佳pH值为6.2。加入低浓度葡萄糖(100 mg/L)或菲(10 mg/L)作为共代谢底物,均可提高GP3对芘的降解率。混合菌对芘的降解速率(PDR)与芘的初始浓度呈正相关。研究重金属离子胁迫下GP3对芘的降解时发现,10 mg/L Zn2+的存在对芘降解效能影响较小,Cu2+对芘的降解有抑制作用,Cd2+对混合菌GP3有很强的毒性。
陈晓鹏易筱筠陶雪琴吴仁人杨琛党志
关键词:多环芳烃混合菌生物降解
两株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采用水-硅油双相体系从污染土壤中驯化分离到2株能够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TS2H、TS2L,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分别鉴定为乙酸钙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其降解DBP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可能的生物降解途径。结果表明,菌株TS2H、TS2L在48h内对40mg·L-1初始浓度DBP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8.64%、74.62%,TS2H降解DBP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以及一些小分子酸类和醇类物质。
段星春易筱筠杨晓为党志卢桂宁杨琛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微生物降解邻苯二甲酸酯
一株菲高效降解菌的环境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生物降解是多环芳烃从环境中去除的主要途径,菲是一种典型的三环芳烃。本研究考察了一株能高效降解多环芳烃菲的鞘氨醇单胞菌GY2B在含河沙环境及不同盐度的人工海水环境中的生长特性与降解菲的情况。结果表明:河沙的加入对菌株GY2B的生长及其高效降解菲的性能均无明显影响,65 h可将起始浓度为100 mg/L的菲降解99.5%以上;而经过驯化后在添加85%人工海水的条件下该菌也仍可正常生长并高效降解菲,66 h可将起始浓度为100 mg/L的菲几乎完全降解。本研究结果可为菌株GY2B在受多环芳烃污染的河滩、河口及近海海洋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陶雪琴孙观秋欧永聪卢桂宁周康群
关键词:鞘氨醇单胞菌生物降解河沙
菲降解菌株GY2B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被引量:25
2006年
对一株菲降解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鉴定菌株GY2B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sp.).菌株GY2B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当无机盐培养液中菲初始浓度为100mg/L时,48h内对菲降解率达到99.1%.添加100mg/L的葡萄糖和蛋白胨均可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菲的降解,pH值为中性条件时对细胞的生长较为有利.GY2B菌株还能降解1-羟基-2-萘酸、2-萘酚、萘、水杨酸、邻苯二酚和苯酚等多种芳香化合物并利用其为碳源和能源生长繁殖.GY2B菌株对菲的降解可能通过水杨酸途径.
陶雪琴卢桂宁党志杨琛易筱筠
关键词:生物降解RDNA鞘氨醇单胞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