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5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576)
- 作品数:23 被引量:296H指数:11
- 相关作者:梅劲唐茂林徐达传黄美贤庄跃宏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现状被引量:85
- 2011年
- 目的对穿支皮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穿支皮瓣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穿支皮瓣是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切取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轴型皮瓣,其轴心血管为穿支(穿动脉和穿静脉)。穿支皮瓣具有对供区损伤小、不破坏供区外形、受区修复重建功能和外形好、设计灵活,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穿支皮瓣的出现开创了小型轴型皮瓣时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血管分类、皮瓣的命名以及临床应用的原则等方面存在争议,依然是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 徐达传张世民唐茂林欧阳钧
- 关键词:穿支皮瓣穿支血管
- 腹部区穿支体形态学及其血供分区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下腹壁皮肤的血供及神经支配规律,为下腹部皮瓣的窃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标本10具,8具灌注明胶氧化铅,2具做红色乳胶灌注。灌注氧化铅的8具标本行螺旋CT扫描,后将数据导入Mimics图像工作站,集中对下腹壁的血管进行三维重建。之后行分层解剖及X光摄像,重点观察下腹壁的血供模式及神经支配情况。结果腹壁下动脉发出内外排两列穿支。其中,内侧列穿支走行无明显的偏向性,有分支跨越中线与对侧腹壁下动脉内排穿支吻合;外侧列穿支走行向外侧走行较长距离,与腹壁浅动脉及肋间后(下)动脉吻合。腹壁浅动脉属于腹壁浅动脉系统,分支与走行方式有3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相关的腹壁区域主要由T10~T12神经支配。T10、T11、T12神经本干在腹壁下动脉两分支前方与血管交叉,交叉位分别位于脐上(1.11±1.62)cm,脐下(1.84±1.93)cm及脐下(6.11±1.42)cm。结论内外排穿支的形态学不同,以它们为蒂的皮瓣的偏向性也不同。T10、T11、T12神经本干在腹壁下动脉两分支前方与血管交叉,分离血管蒂时应注意保护,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有其优点,是一良好的皮瓣供区。
- 庄跃宏黄美贤徐达传
- 关键词:下腹壁穿支皮瓣解剖学
- 离体大鼠胰腺去细胞生物支架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通过离体灌注加浸泡的方法制备大鼠胰腺去细胞生物支架(PDBC),为胰岛和胰腺的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型天然生物支架。方法健康成年大鼠20只,以物理冻融及灌注洗脱法(脱氧胆酸钠+DNAase),采用胆管、胰管联合逆向在体灌流法获取胰腺去细胞生物支架。并通过基因组DNA定量定性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荧光积分吸光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等进一步测定细胞残留以及观察去细胞支架,如胶原IV、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等成分的保留。结果 DNA定性分析显示,实验组未见明显DNA条带,对照组DNA条带可达100bp,定量检测实验组DNA残留不足对照组的5%;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均表明,去细胞支架无细胞残留,细胞外支架连续性完好,脉管支架保存完整;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细胞外支架成分保留较完整,未见明显细胞核成分残留。结论运用冻融加浸泡灌注制备的胰腺去细胞生物支架,细胞去除彻底,细胞外支架保留完好。
- 林贤丰邵营宽王辉邵培刚严夏霖陈杨金可可张建色梅劲
- 关键词:去细胞胰腺细胞外基质免疫荧光染色
- 灌注法制备离体大鼠心脏脱细胞基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索制备离体大鼠心脏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新方法,为心脏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三维立体天然支架。方法取30只成年SD大鼠心脏,运用冻融加化学萃取的组织工程学方法(胰蛋白酶、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曲拉通X-100)处理离体大鼠心脏,同时观察心脏大体形态及颜色变化,并对脱细胞支架进行基因组DNA分析;HE染色,免疫荧光法,扫描和透射电镜进一步检测鉴定脱细胞支架的生物学特征。结果心脏脱细胞支架外观透明,包膜完整,维持心脏三维立体结构,肉眼可见心脏内脉管系统;脱细胞支架DNA残留量不及对照组的3%;HE染色、扫描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心脏脱细胞生物支架去细胞彻底,细胞外基质网状结构保留完整;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胶原、弹性蛋白等细胞外支架成分保留较完整,未见明显细胞核成分残留。结论运用冻融加化学萃取法所制备的离体心脏脱细胞生物支架去细胞彻底,细胞外基质保留较完整,是较为理想的心脏三维立体生物支架材料。
- 彭蒙蒙林贤丰邵培刚王辉张建色王志斌梅劲
- 关键词:脱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荧光
- 去细胞全肾生物支架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通过灌注加浸泡法制备全肾细胞外基质支架,并对该生物支架进行鉴定。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取肾,行肾动脉留置针插管,灌注压3.6mmHg,恒温37℃依次浸泡灌注肝素化PBS溶液、0.05%胰蛋白酶溶液、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1%Trition X-100溶液以及含青、链霉素的PBS溶液。处理后,行DNA定量与定性分析,透射电镜、HE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残留细胞核成分,进一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铸型观察肾内血管分布情况。结果去细胞组DNA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了97%,琼脂糖凝胶电泳未见明显DNA条带;透射电镜、HE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去细胞组保留了大量细胞外基质,未见明显细胞核成分残留;铸型标本显示去细胞组血管较稀疏,分支完整、清晰。结论联合酶消化法与去垢剂洗涤法,经灌注加浸泡法处理的全肾,可有效清除肾内所有细胞成分,较好地保留细胞外基质支架和血管网络结构,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较为理想的制备组织工程肾生物支架的方法。
- 张建色王辉邵培刚林贤丰彭蒙蒙薛向阳梅劲
- 关键词:去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铸型免疫荧光
- 器官脱细胞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异体器官移植是彻底治疗器官衰竭的有效方法。然而,人们对移植器官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器官的供给量,其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研究者们加快对脱细胞技术领域的研究。近几年,随着脱细胞技术从组织水平过渡到器官水平,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领域出现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器官功能置换方式。2008年,Ott等学者利用Langendorff装置成功地对心脏进行了脱细胞化,且通过心肌细胞再植入使人造心脏产生搏动。随后,有不少学者对各器官进行脱细胞化技术探索。由于各器官的组织结构不相同,其脱细胞方法也不相同,本文就器官脱细胞化的研究动态及其处理方法综述如下。
- 彭蒙蒙梅劲
- 关键词:器官衰竭脱细胞LANGENDORFF人造心脏
- 指端缺损修复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3
- 2013年
- 在急诊创伤中,手外伤所占的比例在15.0%∽28.6%[1],指端软组织缺损是手外伤的一种常见损伤,对此类损伤治疗原则为尽量保持手指长度,指腹饱满和良好的外形,指腹要有良好的感觉。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很多,现对近年以来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2一、游离植皮游离植皮是取中厚断层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于创面。中厚断层皮片有挛缩及色素沉着的明显缺点,故临床上较多运用全厚皮片修复指端缺损,陆忠辉等[2]运用全厚皮片修复指端缺损26例,指端缺损面积:0.5 cm×0.5 cm∽1.5 cm×1.5 cm,皮片全部成活。皮肤质地、外形、弹性、色泽均良好,供区皮肤愈合良好。
- 周佳鑫沈华军魏鹏王扬剑陈薇薇梅劲余雅玲唐茂林
- 关键词:指端软组织缺损缺损修复全厚皮片移植游离植皮皮片修复
- 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 2014年
- 皮瓣外科在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供区损伤最小化、受区功能最大化。由于穿支皮瓣能最大限度满足上述条件,因此发展迅速。本文重点总结穿支皮瓣近年在基础与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基础研究方面包括:穿支皮瓣3D可视化研究、穿支体间choke vessels在体动态研究;临床应用方面包括:穿支血管的术前影像导航技术、带蒂穿支皮瓣、游离穿支皮瓣、自由穿支皮瓣、穿支微型皮瓣和特殊形式穿支皮瓣以及影响穿支皮瓣成活的血管因素等。
- 徐达传
- 关键词:穿支血管穿支皮瓣显微外科解剖显微外科
- 尺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 为尺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10具动脉铸型标本。取新鲜成人尸体25具(50侧),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通过直接层次解剖,应用图像分析和测量系统Scion image,对前臂内侧区穿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 格式输入Mimics 图像工作站,对尺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该区共有外径≥0.5mm 的穿支(7.0±2.0)支,外径(0.6± 0.2) mm,蒂长(2.7±1.4)cm,单穿支的供血面积(26.0±7.0)cm2。尺动脉除在远端发出粗大的尺动脉腕上皮支,在肱骨内上髁以下8~10cm处也有较粗、恒定的穿支,尺动脉多个穿支相互吻合形成前臂内侧血管链。结论 可以尺动脉近端穿支为基础设计游离皮瓣,以内侧血管链为基础设计长而窄的增压穿支皮瓣也是切实可行的。
- 沈忠飞梅劲陈加俊徐达传
- 关键词:尺动脉穿支皮瓣显微外科
- 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10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测膝降动脉行程及穿支分布特点。临床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切取面积5cm×8cm~6cm×15cm,6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血管蒂,5例以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S3级。结论膝降动脉股内侧皮穿支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四肢远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 竺枫陈宏薛建波魏鹏戚建武王科杰丁茂超梅劲
- 关键词:膝降动脉穿支皮瓣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