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576)

作品数:23 被引量:294H指数:11
相关作者:梅劲唐茂林徐达传黄美贤庄跃宏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皮瓣
  • 14篇穿支
  • 11篇支皮瓣
  • 11篇穿支皮瓣
  • 7篇缺损
  • 6篇外科
  • 5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显微外科
  • 4篇皮瓣修复
  • 3篇荧光
  • 3篇指端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手术
  • 3篇组织缺损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外
  • 3篇细胞外基质

机构

  • 17篇温州医学院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宁波市第六医...
  • 3篇宁波大学医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宁波卫生职业...

作者

  • 16篇梅劲
  • 9篇唐茂林
  • 8篇徐达传
  • 4篇庄跃宏
  • 4篇黄美贤
  • 3篇彭蒙蒙
  • 3篇胡斯旺
  • 3篇魏鹏
  • 3篇张建色
  • 3篇陈薇薇
  • 3篇丁茂超
  • 3篇余雅玲
  • 3篇王辉
  • 3篇邵培刚
  • 3篇林贤丰
  • 2篇崔怀瑞
  • 2篇张世民
  • 2篇王建红
  • 1篇薛向阳
  • 1篇金可可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解剖学报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现状被引量:85
2011年
目的对穿支皮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穿支皮瓣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穿支皮瓣是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切取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轴型皮瓣,其轴心血管为穿支(穿动脉和穿静脉)。穿支皮瓣具有对供区损伤小、不破坏供区外形、受区修复重建功能和外形好、设计灵活,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穿支皮瓣的出现开创了小型轴型皮瓣时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血管分类、皮瓣的命名以及临床应用的原则等方面存在争议,依然是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徐达传张世民唐茂林欧阳钧
关键词:穿支皮瓣穿支血管
腹部区穿支体形态学及其血供分区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下腹壁皮肤的血供及神经支配规律,为下腹部皮瓣的窃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标本10具,8具灌注明胶氧化铅,2具做红色乳胶灌注。灌注氧化铅的8具标本行螺旋CT扫描,后将数据导入Mimics图像工作站,集中对下腹壁的血管进行三维重建。之后行分层解剖及X光摄像,重点观察下腹壁的血供模式及神经支配情况。结果腹壁下动脉发出内外排两列穿支。其中,内侧列穿支走行无明显的偏向性,有分支跨越中线与对侧腹壁下动脉内排穿支吻合;外侧列穿支走行向外侧走行较长距离,与腹壁浅动脉及肋间后(下)动脉吻合。腹壁浅动脉属于腹壁浅动脉系统,分支与走行方式有3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相关的腹壁区域主要由T10~T12神经支配。T10、T11、T12神经本干在腹壁下动脉两分支前方与血管交叉,交叉位分别位于脐上(1.11±1.62)cm,脐下(1.84±1.93)cm及脐下(6.11±1.42)cm。结论内外排穿支的形态学不同,以它们为蒂的皮瓣的偏向性也不同。T10、T11、T12神经本干在腹壁下动脉两分支前方与血管交叉,分离血管蒂时应注意保护,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有其优点,是一良好的皮瓣供区。
庄跃宏黄美贤徐达传
关键词:下腹壁穿支皮瓣解剖学
离体大鼠胰腺去细胞生物支架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离体灌注加浸泡的方法制备大鼠胰腺去细胞生物支架(PDBC),为胰岛和胰腺的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型天然生物支架。方法健康成年大鼠20只,以物理冻融及灌注洗脱法(脱氧胆酸钠+DNAase),采用胆管、胰管联合逆向在体灌流法获取胰腺去细胞生物支架。并通过基因组DNA定量定性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荧光积分吸光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等进一步测定细胞残留以及观察去细胞支架,如胶原IV、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等成分的保留。结果 DNA定性分析显示,实验组未见明显DNA条带,对照组DNA条带可达100bp,定量检测实验组DNA残留不足对照组的5%;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均表明,去细胞支架无细胞残留,细胞外支架连续性完好,脉管支架保存完整;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细胞外支架成分保留较完整,未见明显细胞核成分残留。结论运用冻融加浸泡灌注制备的胰腺去细胞生物支架,细胞去除彻底,细胞外支架保留完好。
林贤丰邵营宽王辉邵培刚严夏霖陈杨金可可张建色梅劲
关键词:去细胞胰腺细胞外基质免疫荧光染色
灌注法制备离体大鼠心脏脱细胞基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索制备离体大鼠心脏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新方法,为心脏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三维立体天然支架。方法取30只成年SD大鼠心脏,运用冻融加化学萃取的组织工程学方法(胰蛋白酶、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曲拉通X-100)处理离体大鼠心脏,同时观察心脏大体形态及颜色变化,并对脱细胞支架进行基因组DNA分析;HE染色,免疫荧光法,扫描和透射电镜进一步检测鉴定脱细胞支架的生物学特征。结果心脏脱细胞支架外观透明,包膜完整,维持心脏三维立体结构,肉眼可见心脏内脉管系统;脱细胞支架DNA残留量不及对照组的3%;HE染色、扫描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心脏脱细胞生物支架去细胞彻底,细胞外基质网状结构保留完整;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胶原、弹性蛋白等细胞外支架成分保留较完整,未见明显细胞核成分残留。结论运用冻融加化学萃取法所制备的离体心脏脱细胞生物支架去细胞彻底,细胞外基质保留较完整,是较为理想的心脏三维立体生物支架材料。
彭蒙蒙林贤丰邵培刚王辉张建色王志斌梅劲
关键词:脱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荧光
去细胞全肾生物支架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通过灌注加浸泡法制备全肾细胞外基质支架,并对该生物支架进行鉴定。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取肾,行肾动脉留置针插管,灌注压3.6mmHg,恒温37℃依次浸泡灌注肝素化PBS溶液、0.05%胰蛋白酶溶液、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1%Trition X-100溶液以及含青、链霉素的PBS溶液。处理后,行DNA定量与定性分析,透射电镜、HE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残留细胞核成分,进一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铸型观察肾内血管分布情况。结果去细胞组DNA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了97%,琼脂糖凝胶电泳未见明显DNA条带;透射电镜、HE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去细胞组保留了大量细胞外基质,未见明显细胞核成分残留;铸型标本显示去细胞组血管较稀疏,分支完整、清晰。结论联合酶消化法与去垢剂洗涤法,经灌注加浸泡法处理的全肾,可有效清除肾内所有细胞成分,较好地保留细胞外基质支架和血管网络结构,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较为理想的制备组织工程肾生物支架的方法。
张建色王辉邵培刚林贤丰彭蒙蒙薛向阳梅劲
关键词:去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铸型免疫荧光
器官脱细胞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异体器官移植是彻底治疗器官衰竭的有效方法。然而,人们对移植器官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器官的供给量,其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研究者们加快对脱细胞技术领域的研究。近几年,随着脱细胞技术从组织水平过渡到器官水平,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领域出现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器官功能置换方式。2008年,Ott等学者利用Langendorff装置成功地对心脏进行了脱细胞化,且通过心肌细胞再植入使人造心脏产生搏动。随后,有不少学者对各器官进行脱细胞化技术探索。由于各器官的组织结构不相同,其脱细胞方法也不相同,本文就器官脱细胞化的研究动态及其处理方法综述如下。
彭蒙蒙梅劲
关键词:器官衰竭脱细胞LANGENDORFF人造心脏
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方法自2008年起收集国人新鲜尸体10具(20侧),使用动脉显影技术进行灌注,所有标本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尺动脉穿支血管穿出位置、穿支管径、蒂长及供血面积,重点观察尺动脉近端穿支相关指标;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针对手指及腕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临床应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缺损患者18例,应用该皮瓣面积3.0cm×2.5cm~10.0cm×5.5cm,18例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随访其疗效。穿支定位及皮瓣设计:自肱骨内上髁向豌豆骨作一直线,其近、中1/3交界点即为该穿支入皮点。以此点为中心设计带蒂或游离皮瓣。结果解剖显示近端穿支直径0.5~0.9mm,穿支蒂长33.0—47.0mm。从尺动脉发出营养前臂内侧的穿支数目为5—9支。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辨别觉5~8mm,无一例臃肿需要二期修整。供区外观、功能正常。结论尺动脉近端穿支易于定位,穿支出现恒定,管径较大,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适合于修复手及前臂等部位的中、小面积缺损。
魏义涛钟桂午梅劲唐茂林
关键词:尺动脉穿支皮瓣
腓动脉链型螺旋浆皮瓣修复足部及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研究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22例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21cm×11cm,最小5cm×4cm。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无皮瓣淤紫及水泡;供区处植皮亦全部存活,6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病例皮瓣皮肤颜色红润,质地优良,外观臃肿不明显,皮瓣弹性良好,无瘢痕挛缩,不影响足踝关节活动度,皮瓣供区亦无明显功能影响,患肢外观及行走功能良好。结论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是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该皮瓣具有血管恒定、设计科学、血流符合生理、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的优点,临床实用性较强,有推广价值。
魏鹏王扬剑陈薇薇梅劲李学渊滕晓峰刘万宝王欣陈宏
关键词:穿支皮瓣腓动脉螺旋浆显微外科手术
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初探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设计可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进行直视观察的模型,并进一步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规律。方法制作皮肤血管观察窗套件,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作为目标观察区,并分时间点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hoke血管的扩增,测量并计算微血管在各时间点的"扩增率",总结其扩增规律。结果设计的皮肤观察窗套件可清楚观察到大鼠皮肤血管的扩增过程,该观察窗套件还可根据观察对象的大小调整尺寸进而观察不同动物的choke血管。通过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观察发现第1h、1d、2d、3d、4d、6d、10d、16d目标观察区choke血管的"扩增率"分别是(1.00±0.00)、(1.11±0.08)、(1.25±0.17)、(1.36±0.22)、(1.85±0.33)、(1.82±0.38)、(1.54±0.39)和(1.83±0.45)。结论对于皮肤微血管的活体动物研究,皮窗结合体视显微镜观察是方便、有效的直视观察手段。大鼠两髂腰动脉穿支体间的choke血管在第4~6天时处于扩增高峰,逐渐减弱后在第10~16天出现二次扩增。
胡斯旺庄跃宏崔怀瑞黄美贤唐茂林徐达传
关键词:血管造影
组合皮瓣急诊一期修复手部大面积脱套伤被引量:3
2013年
手部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脱套伤并皮肤缺损的覆盖,由于面积巨大、功能要求高,临床治疗困难,尤其是合并全手背及手掌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脱套伤,处理极为棘手[1-3]。传统的腹部双皮瓣包埋术因腹部瘢痕巨大、皮瓣臃肿、断蒂时间长而影响手功能,现已较少使用;采用多组游离皮瓣组合移植,显微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供区血管蒂不好匹配,而且对供区组织影响较大[4-5]。近年来,虽然VSD技术+植皮的推广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适应证不宽,创面过大,植皮不容易成活及不耐磨导致肌腱骨骼易外露的缺点。我们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修复了6例手部大面积脱套缺损伤,1例因感染至皮瓣远端部分皮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二期植皮愈合,余5例皮瓣均成活良好。
叶朝辉陈薇薇魏鹏梅劲刘素娜彭晓旭孙镭王林杰余雅玲
关键词:大面积皮肤组合皮瓣手部皮肤缺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