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YY0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YY013)
-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5
- 相关作者:蒋婷赵霞杨郁梅刘瑾瑾徐娟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廊坊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仲裁庭审答话中闪避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 2016年
- 在仲裁庭审中,当事人采用的话语策略是影响最终裁决结果的重要因素。作为仲裁庭审中的主要答话人,当事人在明知正面回答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的情况下,通常会使用闪避策略进行回答。为实现定纷止争,仲裁员应针对闪避策略作出及时的问话调整,提取有效信息,作出公正裁断。实证研究表明,答话人使用的各类闪避策略具有动态性、多样性与高度的语境依赖性等特点,且答话人倾向使用无明显话语标记的暗示闪避,这是其为顺应仲裁庭审规则、角色身份以及试图隐藏消极信息等不同的心理动机而进行的动态的有意识的语言选择。
- 蒋婷任晓茹何进平
- 关键词:答话顺应性
- 汉语仲裁裁决书的作者身份研究——以程式化语言为视角
- 2017年
- 在仲裁裁决书写作中,作者灵活使用各种形式的程式化语言结构,以构建语篇篇章意义、达成文本交际目的和构建作者多样动态身份。本文基于程式化语言的研究,结合身份建构观,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对20篇仲裁裁决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作为仲裁庭的发言人,仲裁裁决书作者倾向于在裁决书的中间部分,使用包含动词的短语搭配和句级架构语着重构建认证者和裁决者等强势机构身份;而在引言和裁决部分,则使用包含限制性条件的短语架构语,着重构建受社会规约以及相关法律制约的相对弱势社会身份。
- 蒋婷李夏青
- 关键词:仲裁裁决书程式化语言社会身份
- 立法语言情态模糊限制语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精确性是立法语言的灵魂,而模糊性又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立法语言中究竟应当如何认识、把握、协调这两种特性之间的关系,值得深究。通过创建英国成文法语料库,依赖于语料库的分析路径,围绕情态模糊限制语这一语言现象,我们得以透过观念的误解和事物的表象,清晰地看到:立法语言内蕴的"模糊性"是无法回避或消除的;这些"模糊性"极强的情态模糊限制语具有其他词语所不可替代的语用功能;较通用语言而言,立法语言中的情态模糊语的情态意义更明确,更具有强调意义,以便概括复杂多变的法律现象,从而保证法律的广泛适用性,进而实现法律的精准性和权威性。
- 蒋婷
- 关键词:立法语言
-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法概念和人际功能的体现手段,情态在话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仲裁员可藉此在调解中表达观点和态度,实现不同的人际意义。结合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理论和汉语中情态的特点,从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两方面入手,对19场仲裁庭审语料进行研究后得以明晰,仲裁员使用的情态资源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语境依赖性。不同阶段使用不同量值和类别的情态操作语,可增加仲裁员的回旋余地,调解人际关系。同时,超越词汇层面的情态附加语可调节仲裁员对命题的投入度和评价,是仲裁员直接或间接表达个人态度和立场的主要手段。
- 蒋婷李美奇
- 关键词:仲裁员功能语言学情态系统人际意义
- 论语言类教师胜任力特征的三个维度被引量:2
- 2013年
- 语言类教师作为培养语言类专业人才的师资条件,必须具备较强的胜任力,而胜任力则是决定语言类教师成功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并取得教育绩效的关键。文章针对语言类教师胜任力的三个维度,即专业知识维度、专业技能维度和职业道德维度进行论述,并就语言类教师胜任力培养提出了建议。
- 赵霞
- 关键词:胜任力职业道德
-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在仲裁调解中,仲裁员语气类型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调解的结果与质量。仲裁员使用各类语气资源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其态度和观点,实现与交际各方的互动,达到调解目的。结合汉语语气系统的特点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以真实的仲裁庭审笔录为研究语料,发现仲裁员使用的各类语气资源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语境依赖性。不同调解阶段中多种语气类型、语气词及语气隐喻的交叉使用,是仲裁员表达主观态度与立场,达到说理和劝诫目的的重要手段,可实现认可、反驳、调和等多样的人际意义。
- 蒋婷任晓茹
- 关键词:仲裁员语气系统人际意义
- 语篇衔接视阈下的仲裁裁决书推理实现研究
- 2016年
- 仲裁裁决书是仲裁活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而推理过程又是裁决书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阐释仲裁庭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看法,以及其作出最终裁决所依据的各项理由。推理过程最能体现仲裁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学功底,同时也是体现仲裁裁决是否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在裁决书中,认定案件事实和仲裁庭意见两部分是主体,集中体现了裁决书的推理过程。通过对认定案件事实和仲裁庭意见从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探讨裁决书的推理过程如何借助这些衔接手段得以实现。研究发现,在这两部分中,隐性衔接贯穿了裁决书的主体部分,各种显性衔接手段交叉呈现。究其原因,认定案件事实和仲裁庭意见需要借助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来为其各自的交际目的服务,而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又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得以实现。
- 蒋婷杨甜
- 关键词:裁决书显性衔接隐性衔接
- 调解话语中仲裁员的身份建构——以称呼语的语码转换为视角被引量:10
- 2014年
- 在仲裁调解活动中,仲裁员身份构建恰当与否关系着调解的成败。称呼语作为一种交际单位,不仅是用来称呼对方或间接指代的符号系统,也是讲话者身份或态度的标记,反映交际双方的位阶关系。研究表明,在所有称呼语中具有权势语义的机构身份称呼语、职业称呼语和职务称呼语占据较高比例。这显示了仲裁员旨在通过使用该类型称呼语,建构公正的、独立的、充满权威性的身份特征,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灵活使用其他柔化的称呼语形式,以此拉近对话双方的距离,构建平等的对话氛围,促进调解的顺利进行。
- 蒋婷刘瑾瑾
- 关键词:调解仲裁员称呼语身份建构
- 英文法律类论文中引言的体裁研究--以英汉对比为视角被引量:7
- 2013年
- 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局部分,引言起到了开启全篇、设置研究空间和引领读者等诸多作用,体现了一定的交际目的,有着特定的谋篇原则。本研究修正CARS体裁分析模式,基于语料库方法,对法律领域中30篇权威学术论文引言部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英汉法律学术论文的引言,在宏观语步结构和微观步骤选择等方面存有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中西方学者潜意识中蕴藏着不同的心理、写作习惯和社会文化观念。因此,国内学者在撰写英文法律学术论文的引言时,应当谙熟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中引言的体裁特征,充分认识到体裁结构特征与社会认知的对应关系,以提高英文学术论文的写作水平。
- 蒋婷徐娟
- 关键词:英汉对比体裁语步
- 态度系统视阈下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在仲裁调解中,仲裁员所用的态度资源恰当与否关系着调解的成败。态度在构建并维系仲裁员与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调解和表明其态度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调解中仲裁员使用的各类态度资源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不平衡性和语境依赖性。仲裁员调用少量的情感资源,并较多使用具有正反语义的鉴赏和判断资源,起到了拉近距离、反驳对方,或推理或劝说的功效,并在语篇层面交织成富有动感的整体,既保证了仲裁员的独立性,也实现了定纷止争的法律目标。
- 蒋婷
- 关键词:仲裁人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