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G2283007)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赵均海王娟李楠吴赛张常光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同济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统一强度理论
  • 4篇混凝土
  • 3篇中间主应力
  • 3篇隧道
  • 3篇主应力
  • 3篇钢管
  • 2篇短柱
  • 2篇盾构
  • 2篇载力
  • 2篇轴压
  • 2篇矿山法
  • 2篇矿山法隧道
  • 2篇极限承载
  • 2篇极限承载力
  • 2篇管片
  • 2篇钢纤维
  • 2篇钢纤维高强混...
  • 2篇高强
  • 2篇高强混凝土
  • 2篇承载力

机构

  • 10篇长安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9篇赵均海
  • 6篇王娟
  • 4篇李楠
  • 3篇张常光
  • 3篇吴赛
  • 3篇李艳
  • 2篇张庆贺
  • 1篇李爱国
  • 1篇孙珊珊
  • 1篇令昀
  • 1篇殷佳
  • 1篇刘琦
  • 1篇吴鹏

传媒

  • 2篇混凝土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工业建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钢结构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轴心受压的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多个圆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材料模型使用修正的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考虑了钢管和钢纤维对构件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对构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有利于构件承载力的增大;钢纤维体积率的提高使构件承载力提高较大;钢管壁厚的增大对构件承载力提高作用最大。在合理范围内增大钢管壁厚、增加钢纤维体积率并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均能够有效提高轴压构件的承载力。
李楠赵均海王娟殷佳
关键词: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本构关系极限承载力数值模拟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远场受拉孔洞塑性区半径解
2014年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和材料SD效应的影响,借鉴应变梯度理论对平面受拉孔洞进行弹塑性分析,得到相应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材料拉压强度比α值和强度参数b值对孔洞塑性区半径r0有较大影响,与b=0时相比,b=1时r0值减小了20%;当孔洞尺寸为微米量级时,考虑应变梯度理论的塑性区半径解与经典塑性解有明显差异,且孔径α和材料硬化指数m越大,孔洞塑性区半径r0越大。改变统一强度理论参数获得一系列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合理,且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实用价值。
王娟赵均海孙珊珊
关键词:统一强度理论中间主应力孔洞
内配双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
2014年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分析了钢管以及处于三向受压的核心混凝土的受力状态,建立了内配双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将公式计算结果与相应文献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同时将该公式应用于工程实例,并将其计算结果、相应文献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该公式计算结果吻合度较好。
王娟赵均海刘琦李艳
关键词:统一强度理论三向受压极限承载力
盾构通过矿山法隧道复合支护的管片内力解析解及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文章针对"矿山法+盾构法"施工形成的复合支护体系,提出了模型分析的基本假定,将初始地应力分解为静水应力作用和拉压偏应力作用,并通过围岩应力释放系数反映支护时机和开挖面空间效应,利用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了两向不等地应力条件下管片弯矩和轴力的弹性解析解;进而结合深圳地铁某区间隧道的工程实践得出了围岩应力释放系数、侧压力系数、背填层厚度和背填层弹性模量等参数的影响特性,为此新型工法的推广及复合支护的管片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张常光赵均海张庆贺
关键词:复合支护管片内力解析解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墙基于CONWEP的爆炸响应被引量:9
2014年
针对爆炸荷载下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墙,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墙体1/4模型,对墙体在爆炸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形态进行模拟分析.材料模型采用J-H-C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损伤和应变率效应,模型参数利用文献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爆炸荷载采用CONWEP爆炸模型,使用*LOAD_BLAST关键字加载.利用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折合距离下墙体的破坏模式以及墙体厚度、高跨比、边界条件和折合距离等墙体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折合距离较小时墙体发生剪切破坏,折合距离较大时墙体发生弯曲破坏,此外,墙体厚度、边界条件、高跨比和折合距离均对其动力响应产生明显的影响,与钢筋混凝土墙体对比分析发现同等条件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墙体中心位移值较小,体现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韧性对其抗爆能力的显著增强作用.
李楠赵均海吴赛王娟施明君
关键词:动力响应破坏模式
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统一解被引量:2
2014年
对于特定的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考虑混凝土榫形成的剪力键提供的有效作用,对PBL加劲肋进行受力分析。引入混凝土有效约束系数,采用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和材料拉压比的影响,推导了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将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验证了所给公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随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混凝土内摩擦角、加劲肋的宽度和厚度的增大而提高。所得结果可以为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令昀赵均海李艳吴鹏
关键词: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盾构穿过矿山法隧道的管片特性现场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深圳市地铁某区间隧道为背景工程,针对矿山法+盾构法的复合施工法中二衬管片受力特性进行现场试验,埋设混凝土应变计、土压力盒和钢筋轴力计等仪器,监测并分析混凝土管片环缝接触面纵向应变、土压力以及钢筋轴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监测量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整体预压力基本满足要求;混凝土管片环缝接触面纵向应变和土压力沿环向的分布极不均匀,壁后压浆能够改善管片的受力和控制上浮;实测管片钢筋的轴力远小于其设计值,应优化其配筋设计;需对环间螺栓进行多次有序复紧,对管片进行多次壁后补压浆.
张常光张庆贺张振光
关键词:管片土压力
圆形隧道弹-脆-塑性围岩自承载能力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围岩抗力系数在隧道开挖引起围岩变形应用中的不足,借鉴抗力系数的概念提出了评价围岩承载能力的自承载系数,给出了其物理意义,并以等值地应力作用下深埋圆形隧道为例进行了围岩自承载系数计算式推导与参数影响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围岩自承载系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评价指标,支护力、材料模型、中间主应力、围岩峰后粘聚力、剪胀特性和塑性区弹性模量均对其有显著影响;自承载系数曲线被临界支护力分成弹性和塑性两段,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或不考虑剪胀特性均会高估围岩的自承载能力,应充分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并设法提高围岩峰后粘聚力和塑性区弹性模量。
赵均海李爱国张常光
关键词:隧道工程围岩中间主应力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厚壁套管柱三轴抗拉强度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研究油气井厚壁套管柱的力学性能,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合理考虑中间主应力和材料拉压比的影响,推导了厚壁套管柱三轴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内外压比、材料的拉压比、中间主应力和径厚比等因素对不同工况下套管柱三轴抗拉强度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强度准则的选用对套管柱的三轴抗拉强度具有显著影响;材料拉压强度不等特性(SD效应)对套管柱的三轴抗拉强度也具有显著影响,当内外压比小于或等于1时,套管柱的三轴抗拉强度随材料拉压比的增大近似线性提高,当内外压比大于1时,材料SD效应的影响与外荷载有关;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自承载能力和强度潜能,提高套管柱的三轴抗拉强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内外压比和径厚比对套管柱的三轴抗拉强度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该文计算公式适用于具有SD效应和中间主应力效应的材料,并将多种屈服准则下套管柱三轴抗拉强度的表达式统一起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为油气井厚壁套管柱的设计提供借鉴。
李艳赵均海李楠王娟吴赛
关键词:统一强度理论中间主应力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预测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强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为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自学习和非线性映射,可以找到以影响因素为输入变量、以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为输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文献试验实测值的基础上采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四个三层RBF和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所建立的RBF和BP神经网络对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进行预测,并将各自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预测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良好,较之BP神经网络有更高的强度预测能力,该方法可行且预测精度满足工程需要,为工程上研究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提供了新方法。
李楠赵均海王娟吴赛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径向基混杂纤维混凝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