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120902)

作品数:7 被引量:178H指数:6
相关作者:严小龙廖红王秀荣陈娜唐劲驰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大豆
  • 3篇根系
  • 2篇磷效率
  • 1篇低磷
  • 1篇性状
  • 1篇阳离子交换量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有效性
  • 1篇生理机制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座位
  • 1篇酸性土
  • 1篇酸性土壤
  • 1篇图像
  • 1篇图像重建
  • 1篇土壤
  • 1篇拟南芥
  • 1篇株系
  • 1篇微生态

机构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7篇严小龙
  • 6篇廖红
  • 3篇王秀荣
  • 1篇刘尼歌
  • 1篇涂攀峰
  • 1篇王应祥
  • 1篇刘玉涛
  • 1篇年海
  • 1篇庄楚雄
  • 1篇黎健龙
  • 1篇郑焱
  • 1篇梁翠月
  • 1篇万惠燕
  • 1篇莫丙波
  • 1篇李志垣
  • 1篇程小会
  • 1篇曹桂芹
  • 1篇梅曼彤
  • 1篇赵静
  • 1篇沈宏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被引量:82
2008年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黎健龙涂攀峰陈娜唐劲驰王秀荣年海廖红严小龙
关键词:茶树大豆间作微生态
大豆和水稻对铝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被引量:33
2007年
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铝处理对双子叶植物大豆和单子叶植物水稻根系生长、养分吸收、根系内含物及根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铝(10μmol.L-1)浸种刺激大豆种子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对水稻无明显促进作用.铝处理增加了两种作物根系对P的吸收,降低K、Ca、Mg的吸收.水稻比大豆根系积累较少的Al和更多的P.铝胁迫条件下,大豆和水稻根系内源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可溶性酚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且大豆根系内源柠檬酸含量下降明显.与大豆相比,水稻积累较低的柠檬酸和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酚,但两者可溶性糖没有差异.铝处理增加大豆根系柠檬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酚、可溶性糖的分泌量,且大豆分泌量显著高于水稻.在铝处理条件下,大豆根系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CEC),而水稻的CEC较低.这说明大豆和水稻对铝胁迫具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水稻的高耐铝性可能与其较高的磷吸收和较低的CEC有关,而与其根系分泌物的关系不大.
刘尼歌莫丙波严小龙沈宏
关键词:养分吸收根系分泌物
作物磷效率相关性状的QTL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6年
土壤缺磷是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利用遗传育种的途径选育磷高效的作物新品种,结合传统的改土施肥方法,是经济、环保地解决土壤缺磷问题的有效措施。数量性状座位(QTL)的定位分析为磷效率的数量性状遗传学研究和磷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本文对近年来利用分子标记对磷效率及其相关性状进行数量性状QTL定位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讨论了作物磷效率遗传改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梁泉廖红梅曼彤程小会严小龙
关键词:磷效率根系性状
细菌双杂交筛选大豆GmWNK1互作蛋白系统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大豆根系cDNA文库,同时利用大肠杆菌双杂交表达载体pBT构建了融合表达质粒pBT-GmWNK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诱饵融合蛋白的表达检测及诱饵融合蛋白的自激活鉴定后作为诱饵,从大豆根部cDNA文库中筛选与GmWNK1发生互作的蛋白质,共获得18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发现,有10个阳性克隆编码已知蛋白,8个为假阳性。研究结果为揭示WNK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研究材料。
王应祥郑焱梁翠月王秀荣庄楚雄严小龙廖红
关键词:大豆CDNA文库
基于图像重建的根系三维构型定量分析及其在大豆磷吸收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06年
植物根系三维构型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是研究植物根系生长及对养分吸收利用等营养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迄今尚无定量测定三维根构型参数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数码摄像机旋转拍摄物体获得根系多视角二维图像,并根据根系基本结构特征,创建了适合根系等线状物体三维图像的快速重建算法,重建了植物根系图像,获得根系三维构型的数字化模型及其骨架.以此模型和骨架为基础,获得直径大于0.3mm大豆根系的主根长、总根长、平均基根角度、根宽深比、介质不同层次根长分布率以及根系在生长介质中不同三维区域的分布率等三维根构型参数,并分析了这些参数与大豆生物量和磷吸收量等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以为研究植物根系生长及其营养功能提供一种新方法.
朱同林方素琴李志垣刘玉涛廖红严小龙
关键词:大豆根系图像重建磷效率
华南酸性低磷土壤中大豆根瘤菌高效株系的发现及应用被引量:21
2008年
在大豆栽培历史不同的酸性缺磷土壤上,从磷效率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系的根瘤中分离纯化出12株根瘤菌菌株.16SrD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12株根瘤菌菌株为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的慢生根瘤菌菌株,与对照大豆慢生型根瘤菌(Bradyrhizboium japonicum)USDA110菌株相比,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选取其中固氮酶活性最高的3株根瘤菌株系混合制成的根瘤菌菌剂,在华南地区典型的酸性缺磷土壤上进行田间实验,结果表明,不接种根瘤菌,3个供试大豆品系完全不能结瘤;接种根瘤菌后,供试大豆品系的结瘤率为100%,不仅能形成较多根瘤,而且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改善植株氮、磷营养状况.其中,大豆品种华春3号的地上部干重、氮和磷含量分别比不接种提高了154.3%,152.4%和163.2%.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在华南酸性缺磷土壤中发现了土著的高效根瘤菌株系,这些株系具有宿主范围广、高效结瘤、固氮效率高和耐酸、耐低磷的特点,对华南地区酸性缺磷土壤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土壤环境、宿主类型是筛选高效根瘤菌株系需考虑的关键因素,综合选择不同酸度范围土壤、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可提高获得高效根瘤菌株系的几率;增加氮营养、促进根系生长是酸性缺磷土壤上接种高效根瘤菌增加大豆磷吸收的可能机理;在酸性缺磷土壤上接种高效根瘤菌,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改善大豆氮、磷营养状况,是提高该地区大豆种植水平、发展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豆科作物接种高效根瘤菌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程凤娴曹桂芹王秀荣赵静严小龙廖红
关键词:酸性土壤低磷大豆根瘤菌
磷空间有效性对拟南芥根形态构型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磷空间有效性显著影响拟南芥主、侧根生长。在均一的磷处理下,极度磷胁迫或过量供磷均会导致拟南芥主根变短和侧根密度降低。在分层的磷处理下,上层高磷下层低磷能明显促进主根伸长生长,提高侧根在高磷区域的密度,说明植物根系在下层低磷区感受到磷胁迫信号后,可促进上层高磷区侧根的形成和发育。
万惠燕刘嘉杰王金祥严小龙廖红
关键词:拟南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