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民委科研基金(09XB07)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朱悦梅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职官
  • 7篇职官制度
  • 7篇官制
  • 3篇唐朝
  • 3篇唐代
  • 2篇节度
  • 2篇军事
  • 2篇考析
  • 2篇出土
  • 2篇出土文献
  • 1篇都城
  • 1篇游牧
  • 1篇游牧民族
  • 1篇人口
  • 1篇社会控制
  • 1篇丝绸之路
  • 1篇吐蕃王朝
  • 1篇清末
  • 1篇宗教
  • 1篇宗教文化

机构

  • 1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1篇朱悦梅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民族研究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敦煌研究
  • 1篇西域研究
  • 1篇西藏研究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吐鲁番学研究
  • 1篇“丝绸之路与...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吐蕃占领西域期间的军事建制及其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吐蕃王朝占领西域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后,以绿洲城邦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地理条件及与之相应的当地社会生活方式,对驻扎吐蕃势力的军事建制产生了一定影响。历史典籍及西域、敦煌出土古藏文文献对吐蕃在西域的统治多有反映,从中可以看出,吐蕃在西域的军事建制是以吐蕃王朝建立之初的"三勇部"及军事部落联盟制度为基础,在军事扩张过程中逐步军事区域化、集团化的结果。吐蕃攻略西域的军区由四道节度(khrom)组成,与其河西、关陇、川康、西洱河等战区相平行。节度之下的基层军事建制,亦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西域绿洲地区传统意义上的以交通线路与城邦保障为主的管理模式,给养方式则出现分配土地、资财登记造册、军粮统一发放等形式,相应地引发职官体系及其职能的调整。
朱悦梅
关键词:职官制度
吐蕃王朝占领区人口考被引量:4
2009年
7至9世纪间,随着吐蕃王朝的强盛与扩张,其疆域迅速扩大,尤其是安史乱后到吐蕃王朝灭亡期间,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些吐蕃王朝的占领区,当地居民遂成为吐蕃王朝所管辖的人口,同时,吐蕃还从唐境虏掠大批人口充实其占领区。这些因素使吐蕃王朝人口激增,成为藏族历史上占有人口最多的时期。保守估计,有唐一代仅吐蕃新占领区的人口峰值就接近300万。吐蕃所控人口的变化与分布,对当地的民族成分构成及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悦梅
关键词:唐朝人口民族关系
鹿传霖保川图藏举措考析被引量:6
2012年
清末,由于西藏商上政权在川西瞻对地区管理不善,导致川康中部地区发生民变,影响了清王朝在川藏地区的有效统治。四川总督鹿传霖于1895年上任后,以武力平息藏瞻之争,同时实施了一系列"保川图藏"的措施。据档案史料分析,其措施主要有收瞻对为川属、在瞻对地方设置屯官进行管理、将"三瞻"更名"定瞻"并设直隶厅取代原建昌道以完善川边防戍体系、架设通藏电线以畅通讯、请调藏族爱国活佛入藏通达番情、保障川藏与中原地区的通商等。这些举措符合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地区管理与社会控制要求,具有固疆定边的政治前瞻性,对今天的川藏地区开发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朱悦梅
关键词:清末鹿传霖
从出土文献看吐蕃占领西域后的管理制度
吐蕃势力于8世纪末叶开始控制了天山南路地区,在罗布泊地区到帕米尔高原一线有着稳定的控制。从西域出土古藏文文献看,吐蕃在西域实施军事、民事与羁縻三种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方式是建立在吐蕃部落联盟制基础之上的,与此同时,吐蕃进入...
朱悦梅
关键词:唐朝出土文献职官制度
文献传递
吐蕃在于阗与罗布泊的军事体系及其活动被引量:3
2013年
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中叶,吐蕃帝国(7至9世纪中叶)占领并统治包括于阗、罗布泊和敦煌在内的丝绸之路南道与河西走廊大部,时间长达50余年。新占领地区被分为若干个称为“军镇”(khrom)的军事管理区,如罗布泊地区的萨毗军镇和包括敦煌在内的瓜州(Kwa—eu)军镇。而于阗这样的小王国(?~1006年左右),在吐蕃的统治下,仍被允许保留他们自己的政权。包括先前已降服了的苏毗与象雄所部在内的吐蕃军队被派驻于此,而汉、于阗、吐谷浑(A—zha)和通颊(Mthong—khyab)等当地民众,也被招募进了吐蕃军事体系当中。
武内绍人朱悦梅
关键词:军事体系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军事管理
吐蕃中节度考被引量:12
2010年
吐蕃节度使制度是吐蕃王朝在军事发展进程中设置于占领区的军事建制。其中,中节度是吐蕃王朝针对西洱河地区诸蛮部落的军事战略而部署的军事单位,有独立的军事建制体系和攻防区域。以传世汉藏文史籍、碑铭及敦煌文献为依据,通过对吐蕃在西川、西洱河地区军事战略部署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节度的形成可追溯到吐蕃部落制时期对外军事部署形式中的三大"勇部";管辖区域随着吐蕃与当地诸部关系的变化而有所伸缩;由于吐蕃对西洱河地区攻略中军事地理交通的特殊性,吐蕃中节度亦被称作"铁桥节度"。
朱悦梅
关键词:唐代职官制度
吐蕃职官管理制度之宗教因素考析被引量:1
2013年
吐蕃王朝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既受到赞普时期苯教及其文化心理的影响,又因全面接触佛教文化而受到影响。通过对藏文典籍的梳理,还可以发现佛教文化在借助苯教神灵及吐蕃本土文化赢得吐蕃社会普遍认可的同时,佛教僧人也继承了原来苯教僧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开始在赞普王庭中担任低级官员,获得了象征官僚身份的低级告身,但这些官职多与其宗教职能相关,尚未真正职掌管理事务。佛教僧人地位提升直到能够参与王朝重大事务的决策,经历了由一般僧侣到贵族身份的转化过程,即首先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相当规模的经济财产,继而争取到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高级告身,最终成为左右王朝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的主要力量,同时,也实现了宗教文化与世俗管理的全面结合,为吐蕃王朝及其后世社会制度走向政教合一奠定了文化基础与制度模式。
朱悦梅
关键词:苯教佛教宗教文化职官制度
从出土文献看唐代吐蕃占领西域后的管理制度被引量:4
2012年
吐蕃势力于8世纪末叶开始控制了天山南路地区,在罗布泊地区到帕米尔高原一线稳定地控制着。从西域出土古藏文文献看,吐蕃在西域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实施军事、民事与羁縻三种管理模式,这是建立在吐蕃部落联盟制基础之上的。另外,吐蕃进入西域军事力量的来源几乎涵盖了吐蕃本土的大部分部落,一方面表明吐蕃在西域的军事管理模式较之军事部落联盟制管理制度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另一方面,又是对吐蕃部落联盟制度本质的维护,即从实质上满足吐蕃贵族对"海外"扩张利益进行均衡分配的要求。
朱悦梅
关键词:唐朝职官制度
吐蕃占领西域期间的社会控制被引量:2
2012年
吐蕃王朝占领西域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后,以绿洲城邦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地理条件及与之相应的当地社会生活方式,对驻扎吐蕃势力的社会控制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藏汉典籍及西域、敦煌出土古藏文文献对吐蕃在西域的统治多有反映,从中可以看出,吐蕃在西域的军事建制是以吐蕃王朝建立之初的"三勇部"及军事部落联盟制度为基础,在军事扩张过程中逐步军事区域化、集团化的结果;吐蕃的基层军事建制,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西域绿洲地区传统意义上的以交通线路与城邦保障为主的管理模式,实现其对区域内部的军事控制;吐蕃在西域地方的既得利益由贵族势力进行均分,这符合统治阶层在社会控制中的心理机制;而通过对西域地方土著政权的利用,辅助了其对扩张区的社会控制。
朱悦梅
关键词:社会控制唐代职官制度
吐谷浑王都伏俟城选址议——兼谈游牧民族建都选址的观念被引量:1
2011年
吐谷浑政权后期以青海湖西南岸的伏俟城为王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通过对自然地理、地缘政治、交通路线、区域经济、军事地理等几个建都选址的要素分析后发现,各项历史地理因素在吐谷浑设置王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农耕民族建都选址所遵行的原则多有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取了城的形式,实质上仍以游牧民族的自身社会生活特征为主导,反映出游牧民族建都选址的规律与特征。
朱悦梅
关键词:都城游牧民族历史地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