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310)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任宝平魏辅文黎大勇彭正松周歧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金丝猴
  • 3篇滇金丝猴
  • 1篇选择性
  • 1篇夜宿地
  • 1篇英文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社群行为
  • 1篇生境
  • 1篇生境选择
  • 1篇饲养
  • 1篇饲养条件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海拔
  • 1篇白马雪山
  • 1篇白马雪山自然...
  • 1篇保护区
  • 1篇初秋
  • 1篇川金丝猴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4篇任宝平
  • 3篇魏辅文
  • 2篇彭正松
  • 2篇黎大勇
  • 1篇周歧海
  • 1篇张树义
  • 1篇李保国
  • 1篇李庆芬
  • 1篇周岐海
  • 1篇梁冰
  • 1篇李明

传媒

  • 2篇兽类学报
  • 1篇Curren...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塔城滇金丝猴初秋对生境的选择性被引量:16
2006年
2005年9月到11月初,作者在云南省维西县塔城乡格华箐对一群滇金丝猴的初秋生境选择情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记录到的滇金丝猴活动位置设置50个20m×20m的样方,测定了12个生态因子(郁闭度、地形特征、海拔、坡向、坡度、植被类型、水源距离、人为干扰、乔木数量、死树情况、乔木胸径、地衣等级).对该群滇金丝猴初秋生境喜好程度分析表明,初秋时节,滇金丝猴喜欢在20°-40°之间的坡度、郁闭度在40%-80%之间的山坡坡面活动,活动区间一般在海拔2 700-3 300 m之间,对阔叶落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比较喜欢,喜欢乔木的平均胸径>20 cm和远离人群(>500 m)的生境.尽管地衣是其主要食物,但对地衣和乔木数量的要求不高,对离水源的远近和活动地点有无死树无要求.对各种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78.37%,可以较好的反映初秋滇金丝猴的生境特征.
黎大勇彭正松任宝平Cyril C.Grüter周歧海魏辅文
关键词:滇金丝猴初秋生境选择
云南塔城滇金丝猴掘食行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云南塔城一个滇金丝猴群进行了连续跟踪,旨在调查其生境利用情况。在此期间,我们发现滇金丝猴在地面有掘土行为。通过照片分析,发现滇金丝猴的这种掘食行为旨在获取某种植物地下球茎。后分别在两个地点采用焦点动物行为记录法对这种掘食行为进行了记录。通过比较单次掘食行为的持续时间、掘食行为的发生频次以及掘取成功率,我们发现这些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组个体间的差异明显。成年雄猴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在单次掘食行为的时间花费上,成年雄猴和雌猴之间无差别,而亚成年个体表现为用时短和变换挖掘地点频繁的特点。就雄猴而言,成年有助于掘食成功。同时发现,带新生仔的雌猴也会下地采掘,但尚无成功采食纪录。进食植物球茎的过程中未发现分享块茎行为,但有抢食表现。
任宝平李明魏辅文
关键词:滇金丝猴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格花箐滇金丝猴夜宿地的季节性选择被引量:9
2009年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端的格花箐,对一群(约250只)滇金丝猴的夜宿地选择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整个调查历时13个月,确认研究群的夜宿点54个,共记录夜宿地的利用次数137次,提示研究群在其中一些地点多次夜宿。滇金丝猴夜宿地在平均海拔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猴群夜宿地的平均海拔为3352m,为一年中夜宿地分布最高的时期;春季猴群则多选择在低海拔地区夜宿,平均海拔在一年中最低(3082m)。猴群夜宿地集中分布于3200~3400m的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夜宿地数量和利用频次差异明显。虽然猴群夜宿地主要位于针阔混交林中,但是不同季节猴群夜宿地植被的组成明显不同。猴群明显偏好在位于南坡面和西坡面的地点过夜,在夏季和秋季尚未发现北坡向的夜宿地。研究还表明,不同季节,猴群都会不同程度地在少数几个地点多次过夜,但大多数夜宿地在一年中仅利用一次。滇金丝猴为什么会对某些地点多次利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黎大勇任宝平Cyril C.Grueter周岐海彭正松魏辅文李保国
关键词:滇金丝猴夜宿地海拔植被类型
饲养条件下川金丝猴群中主雄的移除和替换对社群行为的影响(英文)被引量:8
2007年
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对一群半散养的川金丝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行为学研究。在此期间,猴群中发生了4起家庭主雄被移除和替代事件和一个雌性群因繁殖需要引入一个成年雄猴的事件,该过程在饲养条件下首次被完整记录。观察发现,繁殖群中,在家庭主雄猴的健康状况良好期间,群中各雄性成员间的社会等级关系相当稳定,很少变动。主雄猴有效地控制着群体的秩序,并严格地看护着其家庭中的雌猴免受其他雄猴的侵扰,而且它也很少对其他低序位雄猴主动攻击。全雄群中则再由一个高序位雄猴控制其他低序位雄猴。疾病、衰老、前主雄猴的存在以及被饲养人员从群中移除进行治疗等都可能引起猴群社会发生很大动荡,尤其是全雄群中各雄猴的社会等级序位发生剧烈改变,甚至发生家庭主雄的替代。在本报道中,人为因素在主雄替代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主雄替代一旦成功,新主雄会把原主雄赶入全雄群,攻击追撵其他低序位雄猴,并彻底与全雄群完全脱离。对于每一个新主雄,家庭中的雌猴对其的接纳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倾向。雌性性选择可能是野生猴群中新家庭群建立一种内在基础机制,同时提示偷配发生的可能性。
任宝平梁冰张树义李庆芬Cyril C.GRUETER
关键词:川金丝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