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901010014)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坚杨志敏朱炳耀庄志鸿陈彬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油桐
  • 2篇小油桐
  • 1篇性状
  • 1篇育苗
  • 1篇育苗技术
  • 1篇育苗技术研究
  • 1篇种子
  • 1篇种子形态
  • 1篇种子性状
  • 1篇分子标记
  • 1篇ISSR分子...

机构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宁德市农业科...

作者

  • 2篇庄志鸿
  • 2篇朱炳耀
  • 2篇杨志敏
  • 2篇陈坚
  • 1篇林丛发
  • 1篇陈彬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小油桐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提供优质的小油桐种苗。[方法]用高锰酸钾处理种子,对种子直播和芽苗移栽2种育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处理为最佳,其发芽时间提早24~36h,发芽率提高14.7个百分点,成苗率提高11.2个百分点;苗期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增加18.1%和50.0%。种子直播和芽苗移栽试验表明,半年生苗芽苗移栽比直播苗高15.0%,地径大41.2%,分枝明显增多,平均侧根数比种子直播苗多64.2%,定植后成活率比直播苗提高10.0个百分点,当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增加20.0%和23.6%。[结论]用高锰酸钾浸种可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和成苗率;在种子出苗后,芽苗移栽的苗木明显优于种子直播培育的苗木。
朱炳耀林丛发杨志敏庄志鸿陈坚
关键词:小油桐
不同区域小油桐种质差异与ISSR分子标记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从台湾、贵州、云南、江西、江苏、湖北、重庆和福建省引进小油桐样品7份,苗木4份,对种子进行形态观察、纵横径测量、百粒重和含油率测试,结果发现:各地收集的种子形态相近,但在种子大小,百粒重,含油率方面各不相同,以云南勐纳种子最大,含油率最高,达59.2%。经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发现:11个小油桐品种的遗传距离和地理位置没有必然联系;用5条ISSR引物可以鉴别出至少6种小油桐的种质资源,但分别从江西九江、贵州望谟和湖北咸丰引进的3个商品种(种子)却难以辨别,而分别从福建漳州和云南购买的商品种苗木之间也难以区别。这说明我国不同地域种植的商品种可能出自相近的种源。
朱炳耀杨志敏庄志鸿陈彬陈坚
关键词:种子形态种子性状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