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X013)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邹诗鹏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虚无
  • 3篇虚无主义
  • 1篇信仰
  • 1篇形而上学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哲学
  • 1篇中国社会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社会文化思潮
  • 1篇史学
  • 1篇史学观
  • 1篇世界观
  • 1篇释学
  • 1篇思潮
  • 1篇主义
  • 1篇宗教
  • 1篇唯物
  • 1篇唯物史观
  • 1篇文化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邹诗鹏

传媒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哲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空间转向与虚无主义被引量:11
2012年
马克思、韦伯与尼采分别代表了三种典型的基于历史理论视域展开的现代性虚无主义理路:马克思通过提示并扬弃资本逻辑,并建构新社会理想从而克服虚无主义;韦伯通过切入现代性的理性化及其科层制机制,从而将虚无主义彻底化;尼采以及其后的海德格尔及列奥.施特劳斯则把虚无主义置于历史还原论。20世纪60—70年代,思想界发生了一场空间转向,其实质是从时间—历史维度向空间—场域维度的转变,并改变了虚无主义的表现方式:作为"物的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拓展并且改变了现代精神生活的形式;意义空间尤其是网络虚拟空间的兴起显然强化了虚无化体验;在场性的强化实践着从抽象形而上学向具体形而上学的转变。空间的转向强化了物化与消费主义,但同时也暴露出空间时代精神生活日益加剧的病理。
邹诗鹏
关键词:历史哲学虚无主义
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走向及其历史效应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文化思潮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即上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思潮时期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新启蒙思潮与90年代以来的各种思潮之间并不是断裂开来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折射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其走势,应当从世界历史的走向、中华民族复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维度把握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走向,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成是诸多社会文化思潮的合题、合力与中轴。
邹诗鹏
关键词:社会文化思潮意识形态
现时代虚无主义信仰处境的基本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内容提要现时代虚无主义的信仰处境,在世界观上表现为对自然界与超验世界的双重祛魅,特别表现为海德格尔所谓世界图像化与主体主义的悖论;现时代形而上学的迷失与困境,则以在场的方式表现了超越性的内在危机,从尼采到生存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见证了从"古典的虚无主义"到"否定性的虚无主义"的倒退;在宗教方面则表现为宗教世俗化与神秘主义的盛行;在个体生存上则表现为个体空前的独立性与个体在现代性境遇中不断加深的被抛及其放逐的尖锐对立。
邹诗鹏
关键词:信仰虚无主义世界观形而上学宗教
现代性的物化逻辑与虚无主义课题--马克思学说与西方现当代有关话语的界分被引量:20
2009年
现代性物化逻辑在现代性的质料层、制度层以及理念层的推展,在不同层面激起虚无主义问题。在此问题上,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以及激进政治实践基础上的分析批判,与多属于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的现当代西方主流话语显然是不同的:对于后者而言,物化逻辑植根于质料层,并直接呈现于制度层与理念层,对马克思而言,物化逻辑及由此导致的虚无主义,并非植根于现代性的质料层面、而是制度层面,并体现为相应的意识形态,其实质是资本主义拜物教;对资本主义的实践批判以及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必然体现为对物化逻辑和虚无主义的批判与克服,也体现为对虚无主义之西方性的识别与实践超越。
邹诗鹏
关键词:虚无主义
解释学史学观批判(下)被引量:6
2008年
解释学史学可分为历史解释学、哲学解释学以及后现代解释学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见证了历史的三个基本规定性(客观性、历时性与总体性)的丧失过程,并导致历史的当下化、话语化与时尚化。解释学史学观乃是当代人文学科体现和表达这一时代之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典型表征,其负面效应自有其根源。它意味着由历史学派、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以及历史主义传统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在不断加深的现代性境遇下已陷入困境,其实质是现代性历史意识的危机。哲学解释学在存在论及价值论立场上敞开的历史相对主义,直接通向了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是相对主义的存在论化。如果说历史虚无主义曾经漠视和否定历史作为过去存在的意义,并且解释学史学对于克服这种历史虚无主义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哲学解释学对认识论及其主观主义的批判就包含并实现了这一努力),那么,哲学解释学、尤其是后现代解释学则在敞开和解释历史的同时促成了历史的虚无化,从而形成了一种缺乏未来向度的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当代的历史观,本身就见证并且深刻影响了历史观及历史研究传统的当代变革,而且也值得由此展开对解释学史学观的批判。解释学史学在其路向上丧失掉的三重历史规定性,在唯物史观中都得到了建设性的保留。马克思的解释学,乃是建立在实践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拜物教批判以及意识形态批判之上的实践解释学或实践诠释学。唯物史观蕴涵的历史进步及人类解放论,更有理由作为当今无神论时代抵制和遏制历史相对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资源。显然,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及其实践而言,也十分有必要展开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邹诗鹏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