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07402)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凤春吕莹汪伟龚剑高雨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导电聚苯胺不同纳米结构的制备被引量:9
- 2009年
- 分别以纤维状材料(如H3PW12O40/PVA纤维、头发丝、涤纶丝、玻璃丝、细铜丝)、环状材料(如细铜丝环、头发丝环)以及膜状材料(如保鲜膜)等为模板,以杂多酸H3PW12O40为掺杂剂,过二硫酸铵为氧化剂,制备了具有不同纳米结构的多酸掺杂聚苯胺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聚苯胺进行了结构和形态表征.结果表明:模板形态对聚苯胺纳米结构有较大的影响,纤维状模板导致聚苯胺具有纳米棒结构,直径在300~400 nm之间;环状模板导致聚苯胺具有微米球结构,直径在1000~3000 nm之间;膜状模板导致聚苯胺具有片状结构.所得材料的电导率均大于0.1 S/cm.
- 王凤春吕莹汪伟龚剑
- 关键词:聚苯胺电导率
- 杂多酸掺杂聚苯胺微米棒、微米球的合成、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分别以直径约为0.2mm的细铜丝和直径约为1mm的细铜丝环为模板,制得了H4SiMo12O40掺杂的不同微观结构的聚苯胺材料,用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模板形态对聚合产物结构的影响。常温下,通过对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得知以细铜丝环为模板合成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即聚苯胺微米球对100μL·L-1NH3的响应时间最短,灵敏度最高。最后初步探讨了聚苯胺的气敏机理。
- 王凤春吕莹徐敏高雨
- 关键词:杂多酸微观结构气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