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21003)

作品数:29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光李克秋白雪任秀智王欣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8篇基因
  • 7篇成骨
  • 7篇成骨不全
  • 6篇熔解曲线
  • 6篇突变
  • 5篇熔解曲线分析
  • 5篇高分辨率熔解...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树突状细胞
  • 4篇免疫耐受
  • 4篇基因诊断
  • 4篇分化
  • 4篇高分辨率熔解...
  • 3篇调节性
  • 3篇调节性树突状...
  • 3篇肿瘤
  • 3篇小鼠
  • 3篇免疫

机构

  • 26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天津医院
  • 6篇天津市儿童医...
  • 6篇天津市武清区...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天津市第四中...
  • 1篇天津市泌尿外...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天津医学高等...

作者

  • 20篇李光
  • 14篇李克秋
  • 7篇白雪
  • 6篇任秀智
  • 6篇王欣
  • 5篇王毅
  • 4篇董明
  • 3篇陈兴隆
  • 3篇陈丹
  • 3篇鞠明艳
  • 3篇张晓宁
  • 3篇刘义
  • 2篇何晓波
  • 2篇李颖曦
  • 2篇宋士伟
  • 2篇刘运德
  • 2篇李雪
  • 2篇鲍会静
  • 2篇强兆艳
  • 2篇王仁峰

传媒

  • 8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World ...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在成骨不全相关基因突变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A)在成骨不全(OI)相关基因突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12月于天津医院住院的5例0I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患儿、有家族史患儿父母及查体健康者(正常对照)血液标本,PCR—HRMA筛查患儿COL1A1/COL1A2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基因测序确定突变位点。有家族史患儿父母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PCR-HRMA显示,5例患儿分别在COL1A1基因11、39、8外显子及COL1A2基因19外显子区域结果异常,患儿熔解曲线与正常对照比较存在差异,提示患儿基因变异,标准熔解曲线显示患儿基因型均为杂合子。5例患儿基因测序结果分别为COL1A1基因c.768dupC、C.2644c〉T、C.635G〉A以及COL1A2基因c.982G〉A、C.948C〉T。患儿1、2基因突变导致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临床诊断均为Ⅰ型OI。患儿3、4基因突变均使α螺旋结构域甘氨酸(Gly)被替代,临床诊断为Ⅳ型OI。患儿5基因变异未造成氨基酸的改变,该变异不是导致0I的原因,可能的致病原因有待研究。结论PCR—HRMA因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高通量、无污染等优势,成为0I基因筛查有效的新方法。COL1A1基因突变C.768dupC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
白雪李克秋李光任秀智常小丽张天可官士珍王毅
关键词:成骨不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肝移植患者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浓度/剂量比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移植患者细胞色素P450 3A5基因(CYP3A5)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FK506)浓度/剂量(C/D)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7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片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患者CYP3A5和MDR1 G2677T/A和C3435T基因分型,同时测定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FK506 C/D比值,比较不同基因分型对肝移植患者FK506 C/D比值的影响。结果:97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1周、2周和1个月,CYP3A5*3/*3基因型患者的FK506 C/D比值显著高于CYP3A5*1/*3基因型患者(P<0.05);MDR1 G2677T/A和C3435T各基因型患者的FK506 C/D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P3A5 1*3基因多态性与FK 506C/D比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CYP3A5*1/*3基因型患者较CYP3A5*3/*3基因型患者术后应用FK506所需剂量高,监测患者CYP3A5基因多态性有助于肝移植术后FK506的个体化治疗。
朱立勤章袁王楠杨建伟廖莎莎张彦文景亚青李光
关键词:肝移植他克莫司CYP3A5基因多态性
Impact of non-oncological factors on tumor recurrenc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被引量:6
2016年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neoplasm of the liver and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related death worldwide. Liver transplantation(LT) has become one of the best curative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HCC, although tumor recurrence after LT is a major and unaddressed cause of mortality. Furthermore, the factor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and most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HCC, such as the number and size of the HCC nodules,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the presence of hepatic vascular invasion,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alpha-fetoprotein, and the tumor stage outside of the Milan criteria. Thus,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factors that a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HCC(i.e., "non-oncological factors"), which have emerged as predictors of tumor recurrence. This review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nononcological factors on tumor recurrence after LT.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factors may provide new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clinical strategies for the prophylaxis and surveillance of tumor recurrence after LT, which can help reduce recurrence and improve patient survival.
Xiang-Qian GuWei-Ping ZhengDa-Hong TengJi-San SunHong Zheng
关键词:TRANSPLANTATIONIMMUNOSUPPRESSIVEHEPATOCELLULARRECURRENCELIVINGDONOR
三种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用3种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比较细胞纯度、得率、实验成本及所需时间,选择最适宜的分离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分别用贴壁法、免疫磁珠法和流式细胞术法进一步分离单核细胞。经CD14抗体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计算细胞得率、实验成本及所需时间。结果:用贴壁法、免疫磁珠法和流式细胞术法分离单核细胞,细胞纯度分别为18.8%、80%和73.4%;细胞得率为5%、11%和7.5%;每获得2×107个单核细胞,实验成本约500元、1 500元和2 100元,实验耗时约6 h、6 h和10 h。结论:免疫磁珠法是最适宜的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方法,具有细胞纯度与得率较高,实验成本较低,耗时较短的优点。
陈丹王小东童静植丁文孙科何景华强兆艳李光康毅
关键词:单核细胞贴壁法免疫磁珠流式细胞术
成骨不全患儿COL1A1基因第45外显子两个突变位点的筛查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polymease chain reaction-high-resolutionmelting analysis, PCR-HRMA)技术筛查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患者COL1A1/COL1A2基因的突变,并探讨突变位点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集家系成员(患儿、患儿父母)以及50名正常对照的血液样本,应用PCR-HRMA技术筛查患儿家系及正常对照者的COL1A1/COLIA2基因突变,并用基因测序验证。应用蛋白预测软件PolyPhen、SIFT及AlignGVGD对两个杂合突变进行预测。结果该患儿及其父母COL1A1基因第45外显子区域的PCR-HRMA结果显示异常,标准熔解曲线和差异熔解曲线与正常对照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测序结果显示,患儿COL1A1基因第45外显子区域发生两个杂合突变(c.3235G〉A、c.3247G〉A),临床诊断为Ⅳ型OI。c.3235G〉A来源于患有OI的父亲,使α螺旋结构域1079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ly)突变为丝氨酸(Ser)。c.3247G〉A来源于表型正常的母亲,使1083位氨基酸由丙氨酸(Ala)突变为苏氨酸(Thr)。5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这两种突变。3种蛋白预测软件PolyPhen、SIFT及AlignGVGD均预测c.3235G〉A突变可能影响蛋白的功能。而c.3247G〉A突变,PolyPhen软件预测其可能为良性。结论COL1A1基因第45外显子上同时存在c.3235G〉A、c.3247G〉A突变的病例在人类胶原突变数据库中未见报道。COL1A1基因c.3235G〉A突变可能是导致该患儿成骨不全的主要原因。
鞠明艳张天可白雪任秀智李克秋李光
关键词:成骨不全基因诊断
ExoQuick提取人血清外泌体方法改良及比较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优化经Exo Quick提取人血清中外泌体(exosome)的方法以获得高质量exosome,并与超速离心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Exo Quick试剂盒及其改良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血清exosome。利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BCA)法进行蛋白定量;Western blot检测exosome表面标志物CD63;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差异。结果:3种方法均可提取到血清exosome,电镜下观察到圆形或椭圆形膜性囊泡结构;Exo Quick试剂盒法及其改进方法提取所得样本浓度显著高于传统超速离心法(P<0.05);SDS-PAGE显示3种方法提取样本蛋白表达强度及丰度存在差异;Western blot表明3种方法提取exosome均表达其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63,且含同浓度蛋白的情况下,Exo Quick试剂盒法及改良法其CD63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超速离心法。结论:3种方法均能提取血清中exosome,Exo Quick试剂盒法及改良方法提取exosome效率更高,同时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提取样品中的杂蛋白。
王仁峰耿振李朝阳鲍会静李雪周迪苏宋士伟刘运德
关键词:外泌体超速离心法
三维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而被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及研究,但是在目前的培养条件下,其极易发生老化和自分化而失去应用价值。目的:研究三维球体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性及衰老的影响。方法:取3周龄C57/B6小鼠,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包被有壳聚糖的培养板和普通培养板。培养5 d后分别收集两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及干性相关标志分子,应用PI和Annexin-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β-Gal染色鉴定衰老。结果与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第3天就可以聚集成球状生长,球体状生长的细胞干性相关标志分子CD44和Sca-1表达高于普通培养细胞,PI和Annexin-V染色可见球体培养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且通过β-Gal染色可见球体状态生长的细胞无明显衰老。上述结果表明,三维球体培养技术有益于维持间充质干细胞的干性,减少其凋亡并延缓衰老。
贺鑫李雪鲍会静王仁峰刘运德宋士伟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性衰老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人尿路膀胱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检测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菌株毒力基因,并将人膀胱癌细胞系EJ细胞应用于UPEC的黏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PCR和复合PCR方法检测UPEC132菌株毒力基因pap C,hly和cnf1;制备EJ的单层细胞爬片用于UPEC和阴性对照菌株E.coli K-12p678-54的黏附试验;分别于不同作用时间观察黏附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计算黏附率和黏附指数。结果PCR检测显示UPEC132菌株具有毒力基因pap C,hly和cnf1,将其作用于EJ细胞后,15 min细菌开始黏附,120 min达到高峰。而阴性对照组结果均为阴性。经光镜镜检,UPEC黏附EJ细胞后使其产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结论 EJ细胞可用于UPEC的黏附试验,为建立UPEC细胞感染模型和深入探究UPEC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谷超王海涛周晓冬侯敏李光
关键词:膀胱癌EJ细胞毒力基因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获取途径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作用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双向免疫调节功能,既可诱导免疫应答,又可诱导免疫耐受。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T细胞的免疫活性,诱导免疫耐受。DCreg可通过不同机制经药物、细胞因子、局部微环境产生,其诱导的免疫耐受作用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期,DCreg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已在1型糖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本文就DCreg的获取途径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李颖曦陈丹李克秋李光
关键词:树突细胞免疫耐受器官移植类风湿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免疫调节性能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鉴定其向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分化潜能,并探讨其免疫调节性能。方法无菌条件下摘取Sprague-Dawley(SD)大鼠股骨和胫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胰酶消化传代培养。待培养至第3代时进行流式鉴定,检测分离的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潜能。与Wistar大鼠脾脏来源T细胞进行共培养,分为直接接触组和Transwell共培养组,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机制。结果BMSCs呈梭形生长,生长至第3代的细胞经检测发现几乎不表达CD34和CD45,高表达CD29、CD44和CD90,且经诱导后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与脾脏来源T细胞共培养可有效降低CD8+的效应T细胞(Teffs)的比例,并且增加CD4+CD25+双阳性的调节性T细胞(Tregs)数量,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性能。与T细胞共培养后BMSCs的IL-10和TGF-β1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其中与T细胞直接接触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BMSCs可能通过直接接触以及分泌细胞因子来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张志强刘义李克秋李光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分化神经免疫调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