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
- 作品数:939 被引量:5,704H指数:26
- 相关作者:赵晓晖陈明马俊岭郭海英侯钦午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上尿路结石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规范化治疗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规范化治疗1 071例(实验组),774例常规治疗(对照组),将两组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并发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的总体碎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肾、输尿管上段结石87.2%vs 75.5%,输尿管中下段结石:98.6%vs 84.8%),结石排净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组82.0%vs 63.1%,输尿管中下段结石:94.8%vs83.6%);在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且直径≤20mm的患者,实验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3.6%vs 7.7%,P=0.005),而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两组的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规范化治疗比常规治疗安全、有效、而且经济。
- 顾燕贺伟王国增章璟杨佳伟叶祯叶敏
-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性价比
- 辛伐他汀抑制过表达HER2型结直肠癌的肿瘤血管生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结直肠癌(CRC)血管生成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HER2和VEGF蛋白表达。采用Matrigel小管形成、MTT、伤口愈合试验和Transwell检测辛伐他汀对CRC小管形成、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另外,采用HTC-116和LoVo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模型小鼠分成2组,对照组每日注射0.1 ml磷酸盐缓冲盐水,治疗组小鼠每天注射50 mg/kg辛伐他汀。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CD31表达情况,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观察辛伐他汀对裸鼠肿瘤生长及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VEGF和HER2在CRC细胞中表达上调,而辛伐他汀明显降低其表达。辛伐他汀预处理可减少体外内皮细胞小管形成和体内微血管密度。辛伐他汀明显抑制HRG-β1诱导的血管形成。机制研究显示,辛伐他汀通过抑制VEGF分泌而显著抑制HER2诱导引起的肿瘤血管生成。结论辛伐他汀通过对HER2/VEGF轴的调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为辛伐他汀抑制过表达HER2型CRC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
- 李刚郑君华徐斌凌杰邱伟王永兵
- 关键词:辛伐他汀抗血管生成VEGF结直肠癌
- 分泌型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被引量:7
- 2020年
-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是体内广泛表达的跨膜蛋白质,已知APP经β-分泌酶切割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标志性病理分子之一,但对APP生理功能的认识比较有限。近年的研究却发现,APP经分泌酶切割的可溶性胞外片段sAPP对于兴奋性神经毒性、脑缺血、脑创伤等病理状况具有与β-淀粉样蛋白相反的神经保护作用。离体和在体研究证明,APP的α-分泌酶切割片段sAPPα可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以及促进突触的发育,并改善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进而提升学习与认知功能;APP基因缺失则造成不良后果。已报道的sAPPα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包括激活高电导钾通道,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和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钙内流,调节神经细胞的离子稳态,平衡神经元和突触的兴奋性。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研究鉴定出sAPP在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GABA_BR1a,sAPP通过与该受体结合调节突触传递,协同降低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可以预见,深入研究与发掘sAPP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与替代方法,恢复退行性病变脑组织已经降低的sAPPα水平与下游效应分子功能,将可能为相关脑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提供新思路或新策略。
- 王珉琦李文惠孙安阳
- 关键词:神经保护突触传递
- 磁共振波谱成像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针刺治疗效果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采用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观察针刺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n=27)、模型组(n=27)、假手术组(n=6),针刺组和模型组再按MRI检查时段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9只):24 h亚组、3 d亚组和7 d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构建MCAO模型,在造模后行MR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检测,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结果:MCAO模型7 d亚组的大鼠栓塞区T2WI高信号范围较24 h亚组和3d亚组有缩小趋势,假手术组T2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1H-MRS检测结果表明,针刺3 d亚组和针刺7 d亚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较模型组明显升高(31.43±2.88)比(25.90±3.48,60.84±2.76比54.31±1.40;P均<0.05),乳酸(lactate,Lac)明显降低(58.82±3.78比65.15±3.58,50.22±4.33比55.46±4.06;P均<0.05),而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检查能够客观评价针刺处理对MCAO大鼠梗死灶的干预作用,是研究脑梗死针刺治疗的可靠影像学方法。
- 李欢欢黄丙仓许晓岚武刚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针刺
- 掌振大椎穴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掌振大椎穴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和理疗对照组,各55例;推拿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掌振大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微波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眩晕评估量表(ESCV)及椎动脉血流的参数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4例和51例完成全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6.5%(P<0.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EDV加快(P<0.01),RI下降(P<0.01)及血管内径增加(P<0.05);对照组仅RI降低(P<0.05),且治疗组RI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掌振大椎穴结合牵引能有效改善CSA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
- 李伟民汪伍许敬人崔峥郭琛军戎健东金益叶磊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大椎
- 苍菊清肝降脂方对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诱导的脂肪性肝炎小鼠肝组织SIRT3-FOXO3信号通路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观察苍菊清肝降脂方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脂肪性肝炎小鼠肝组织SIRT3-FOXO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苍菊清肝降脂方高中低剂量组和易善复组,对照组给予蛋氨酸-胆碱充足(MCS)饲料,其他各组予MCD饲料,自由进食。同时用药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饮用水。造模结束后,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提取小鼠肝组织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SIRT3和FOXO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苍菊清肝降脂方干预各组TNF-α、IL-6和MDA水平下降,而SOD活性升高,且有剂量依赖趋势,苍菊清肝降脂方高剂量组和易善复组效果相当。基因和蛋白检测显示,对照组SIRT3、FOXO3基因和蛋白水平高表达,模型组二者表达明显下调,经苍菊清肝降脂方高中低剂量和易善复干预后,SIRT3、FOXO3表达上调。结论苍菊清肝降脂方可通过调节SIRT3-FOXO3信号通路改善MCD饮食诱导的脂肪性肝炎肝损伤。
- 明利平平键成扬许跃芳
- 速度向量技术测定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的生物力学性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采用速度向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20例,于基础状态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后,分别应用二维超声与VVI技术测定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面积与血管应变。通过Langewouters公式计算肱动脉血管力学参数,并描绘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在两种状态下肱动脉的压力-血管面积曲线与应变-应力曲线。结果糖尿病组NTG状态下肱动脉血管内径增量、血管面积增量、血管壁应力的降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应变-应力曲线出现右移现象。结论 VVI可评判在体肱动脉的生物力学特征,并为无创性判定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 张韬陈明马静张宇辉刘盛林冯波
- 关键词:肱动脉生物力学
- 基于突变阻滞扩增系统的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突变及其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索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RMS)联合实时荧光PCR技术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以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2143位点的两种基因型(野生型为AAA,突变型为AGA)质粒DNA为研究模型,设计ARMS引物同时对实时荧光PCR体系进行优化,对突变阻滞扩增系统联合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基因分型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在与模板匹配的ARMS引物3'端附近故意引入错配碱基,降低该ARMS引物浓度和镁离子浓度,并采用两步PCR循环的反应程序,使ARMS引物的特异性增强,能够得到清晰的基因分型结果。结论这种基于突变阻滞扩增系统的实时荧光PCR技术,实验设计简便,特异性较好,并有望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适合临床应用的突变检测方法。
- 沈维祥陈春峰张小燕郜恒骏
- 关键词:基因突变
- 多功能磁性纳米材料在腺样囊性癌肺转移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四氧化三铁(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在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治疗中的作用,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Fe_3O_4先经丙烯酸(PAA)修饰,再通过氨基聚乙二醇化马来酰亚胺(NH2-PEGMal)连接叶酸得到表面修饰叶酸的Fe_3O_4(IO-PEG-FA)。随后对纳米材料的尺寸、电位以及形貌进行评价,考察该体系的驰豫时间、升温性能以及肿瘤细胞杀伤能力以及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能力。结果 IO-PEG-FA具有较小的尺寸(约100 nm),有与Fe_3O_4相近的驰豫性能,从而可作为肿瘤转移的诊断材料;具有良好的升温性能,能高效地进行光热杀伤肿瘤细胞。体外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效率实验表明,该体系有较好的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能力。结论 IO-PEGFA在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的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 洪文伟肖国岫黄鹏
- 关键词:磁性纳米颗粒光热循环肿瘤细胞
- MUC1黏蛋白1抗体标记超顺磁纳米颗粒在胰腺癌裸鼠模型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制备MUC1黏蛋白1(MUC1)靶向修饰的探针超顺磁纳米颗粒(SPION),探讨其在胰腺癌移植模型中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釆用化学共轭法将MUC1与SPION耦联,构建靶向探针,检测其基本物理特性,包括水和直径、表面电荷及MR信号测定;同时建立胰腺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研究在裸鼠体内的成像效果。取移植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MUC1的表达。结果制备的分子探针颗粒大小约为63.5 nm,表面电荷约为10.2 mV,该探针溶液能显著降低MR横向弛豫时间(T2值)。在体内实验中,MUC1可以选择性地积聚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上,并能显著降低T2信号强度。结论制备的探针具有粒径小、超顺磁性等优点,并能实现与胰腺癌组织特异性结合,通过体内成像,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早期可靠的活体影像学资料。
- 张重捷邹奇陈杰李春生
- 关键词:腺肿瘤黏蛋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