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606)

作品数:6 被引量:179H指数:6
相关作者:窦祖林招少枫梅卉子万桂芳兰月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吞咽
  • 5篇吞咽障碍
  • 3篇卒中
  • 2篇球囊
  • 2篇球囊扩张
  • 2篇脑干
  • 2篇脑干卒中
  • 2篇康复
  • 1篇导管
  • 1篇低频电
  • 1篇低频电刺激
  • 1篇电刺激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 1篇神经退行性
  • 1篇神经退行性病...
  • 1篇生物反馈
  • 1篇退行性病变
  • 1篇吞咽训练
  • 1篇吞咽障碍患者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窦祖林
  • 4篇招少枫
  • 2篇卫小梅
  • 2篇万桂芳
  • 2篇谢纯青
  • 2篇兰月
  • 2篇梅卉子
  • 1篇杨卫新
  • 1篇李莉
  • 1篇于帆
  • 1篇温红梅
  • 1篇张涵君
  • 1篇刘传道
  • 1篇胡佑红
  • 1篇王维
  • 1篇何怀
  • 1篇朱红军
  • 1篇林武生
  • 1篇王玉珏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在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79
2013年
目的:使用吞咽造影(VFSS)数字化分析方法观察改良球囊扩张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食道上括约肌(UES)和舌骨移动功能的影响,定量评价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变化。方法:30例脑干卒中后经吞咽造影确诊为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球囊扩张治疗组与吞咽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5例。球囊扩张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每日各1次,每次30min;吞咽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次/d,每次30min;两组治疗均为5次/周。分别在治疗前、拔除鼻饲管或治疗已达3周后,进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吞咽造影评估并进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的指标包括舌骨位移距离,UES最大开放前后径宽度。结果:球囊扩张组12例患者拔除了鼻饲管,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舌骨位移距离,UES最大开放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仅有2例拔除了鼻饲管,治疗后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舌骨位移距离,UES最大开放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能够有效地量化吞咽功能,可用于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
窦祖林兰月于帆万桂芳梅卉子朱洁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干卒中球囊扩张术
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改良导管球囊扩张治疗中枢调控机制的fMRI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球囊扩张治疗脑干卒中后上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的中枢神经调控机制。方法选取上食管括约肌开放不全或完全不开放的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10例;另选取健康受试者10例设为正常组。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3组受试者吞咽唾液时吞咽相关皮质兴奋性的变化(正常组于2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检查),并比较3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质和皮质下激活情况。结果正常组受试者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激活广泛,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脑区激活明显减少。治疗后,球囊扩张组中有7例患者恢复完全经口进食,常规治疗组仅3例恢复经口进食,且球囊扩张组患者激活脑区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多,包括前扣带回、岛叶、辅助运动区、额叶、楔前叶等,但激活体素较低(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后脑区仅左侧楔前叶较组内治疗前激活增多,且激活体素仅为22(P〈0.01)。结论改良球囊扩张术可激活感觉运动皮质及皮质下吞咽相关的功能区,并通过离皮质通路来改善吞咽功能。
卫小梅窦祖林招少枫谢纯青林武生王玉珏
关键词:球囊扩张治疗脑干卒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康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根据患者住院4周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34例)和非SAP组(1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及房颤病史)、临床表现(意识水平、进食方式、构音障碍、肺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卒中分型及实验室检查(外周淋巴细胞计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SAP组平均年龄[(73.5±10.0)岁]大于非SAP组[(67.8±10.4)岁](P=0.006,P〈0.05)。其中,年龄≥75岁、鼻胃管进食、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构音障碍、改良Barthel指数(MBI)〈40分、洼田饮水试验Ⅲ级和Ⅳ-ⅤV级、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的患者SAP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SAP的联系最为密切,是SAP的保护因素[OR=0.161,95%CI(0.059~0.438),P=0.000],吞咽障碍[OR=5.471,95%CI(2.773~10.794),P=0.000]和房颤[OR=5.373,95%CI(1.470~19.639),P=0.011]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病史、吞咽障碍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发生SAP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重视与监控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招少枫窦祖林兰月何怀杨卫新李莉张涵君刘传道朱红军王维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肺炎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B)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训练组(26例)和生物反馈组(25例)。常规训练组给予口颜面功能训练、导管球囊扩张术、电刺激及吞咽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将吞咽功能训练改为在sEMG-BFB下进行。训练前、后,采用吞咽造影观察患者食管上段括约肌(UES)的开放情况,并行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FOIS评分、UES开放程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2组FOIS评分均较组内训练前有所提高(P〈0.05),且生物反馈组训练后FOIS评分[(3.76±1.42)分]高于常规训练组[(2.77±1.42)分](P〈0.05)。训练后,常规训练组UES完全开放和不完全开放的例数分别为18例和8例,生物反馈组训练后完全开放和不完全开放的例数分别为20例和5例,与组内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sEMG-BFB治疗,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UES的开放情况,提高其吞咽功能。
温红梅窦祖林万桂芳谢纯青梅卉子招少枫
关键词:吞咽障碍康复脑梗死
肌电生物反馈和低频电刺激在吞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5
2013年
吞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理活动之一,据统计健康成年人每天大约吞咽800~2400次。吞咽过程看似容易,实际涉及复杂的神经肌肉整合,除肌肉的力量外,还包括口、咽喉与食管肌肉活动的协调性、时序性,黏膜感觉和不同的生理反射,只要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受损均会导致吞咽障碍,卒中、脑外伤、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后、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口腔、头颈外科等许多疾病都会产生吞咽障碍。由吞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吞咽障碍的临床处理与研究已逐渐成为康复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儿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招少枫窦祖林
关键词:吞咽障碍肌电生物反馈低频电刺激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放化疗后健康成年人
导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机制被引量:29
2011年
环咽肌对咽食管期的吞咽功能至关重要,环咽肌功能障碍涉及多种疾病,是临床上吞咽障碍常见的病因。目前导管球囊扩张技术因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不良并发症等特点成为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的首选干预方法。现综述导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的生物力学、神经调控以及皮质可塑性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胡佑红卫小梅窦祖林
关键词:吞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