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575006)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吴文伟廖森赖水彬苏云峰伍朝广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氧化铋
  • 2篇纳米
  • 1篇低热固相合成
  • 1篇冶炼
  • 1篇冶炼渣
  • 1篇液相
  • 1篇有价金属
  • 1篇湿法冶金
  • 1篇数据挖掘
  • 1篇数据挖掘技术
  • 1篇前驱体
  • 1篇热解
  • 1篇热解行为
  • 1篇热力学分析
  • 1篇转化法
  • 1篇无机非金属
  • 1篇无机非金属材...
  • 1篇磷酸镧
  • 1篇纳米氧化铋
  • 1篇结晶度

机构

  • 4篇广西大学

作者

  • 4篇廖森
  • 4篇吴文伟
  • 3篇赖水彬
  • 1篇陈霞
  • 1篇姜求宇
  • 1篇孙建华
  • 1篇王天顺
  • 1篇吴洪特
  • 1篇伍朝广
  • 1篇黄雯静
  • 1篇苏云峰

传媒

  • 2篇有色金属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工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还原挥发富集火法炼铅锑渣中铟及其他有价金属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根据火法炼铅锑弃渣的特点,对回转窑火法还原挥发富集该渣中的铟及其他有价金属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出的渣中相关化合物最低还原温度及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表明了工艺的可行性,结果可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吴文伟赖水彬廖森
关键词:
由氯氧化铋直接制备纳米氧化铋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由氯氧化铋直接制备纳米氧化铋新工艺。氯氧化铋经碳酸氢铵-氨水二次脱氯转型后得到氧化铋前驱体碳酸氧铋,烘干后热解得氧化铋产品,平均粒径约40nm,含氯仅为0.62%。增大碳酸氢铵浓度、适当提高溶液的pH值及转化液的温度均有利于氯的脱除,在pH=9,温度为50℃下进行二次脱氯效果最佳,而530℃下煅烧2.5h则有利于得到细颗粒的产品。与传统的硝酸盐体系比较,新工艺不仅消除了NOx的污染,而且易获得纯度高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吴文伟赖水彬姜求宇廖森苏云峰伍朝广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氧化铋湿法冶金纳米
低热固相合成磷酸镧及其结晶度被引量:4
2007年
The low heat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material lanthanum phosphate was studied,and the target product was obtained successfully with La(NO3)3·6H2O and(NH4)3PO4·3H2O as raw materials and PEG-400 as surfactant via the low heat solid state reaction.Crystallization calculated with XRD data of the product was used as the testing index,and application of uniform experimental design as well as data mining technology were used in the test.The synthesis tests were perform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esults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duct synthesized with the optimal technical condition was LaPO4·0.5H2O with the size of 23 nm and crystallization of 97.8%.TG/DTA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PO4 could be obtained from dehydration of LaPO4·0.5H2O at 300℃.
吴洪特廖森吴文伟陈霞王天顺
关键词:磷酸镧固相反应均匀设计数据挖掘技术
液相转化法从氯氧化铋制备纳米氧化铋及其前驱体的热解行为被引量:6
2006年
氯氧化铋经碳酸钠溶液二次脱氯转型后得到氧化铋前驱体碳酸氧铋,将其烘干,进行热解,即得氧化铋产品。考察了Na2CO3用量、搅拌时间、转化温度、固液比、pH值等对脱氯的影响。采用TG/DSC、XRD和红外光谱对前驱体及其热解产品进行表征,确定最佳的热解温度。结果表明,最佳的脱氯工艺条件为:氯氧化铋3.0 g,NaCO33.0 g,加水25 mL,转化温度45℃,搅拌时间25 m in;最佳热解条件580℃热解2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氧化铋产品平均一次粒径约为67 nm,含氯量为0.43%。
吴文伟赖水彬苏鹏廖森孙建华黄雯静
关键词:氧化铋纳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