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323)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9H指数:8
- 相关作者:张磊李红英张晓煜王静韩颖娟更多>>
- 相关机构: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农林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基于GIS的中国北方起泡酒葡萄生态区划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为进行我国北方优质起泡酒葡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促进我国起泡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连续30年(1981—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逐级分区与集优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中国北方霞多丽、贵人香、白诗南、雷司令、白品乐、黑品乐等不同品种起泡酒葡萄的生长习性与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北方起泡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方法及指标,再应用GIS技术,按可种植区划分制作起泡酒优质生态区区划图,通过气候适应性分析进行研究,对我国北方起泡酒葡萄种植和生态分布进行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起泡酒葡萄在我国北方适宜生长的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华北的内蒙古中部及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热量条件充足、成熟期降水量小、土壤多为钙质土,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宜不同品种和熟性酿酒葡萄的成熟和品质形成,是发展优质起泡酒葡萄产业基地的首选.
- 袁海燕张晓煜李红英张磊马国飞王静张学艺
- 关键词:起泡酒生态适应性区划
- 基于GIS的宁夏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与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前国内外酿酒葡萄生态区划多侧重于气候区划,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气候和环境资源,本着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优中选优的区划原则,提出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的区划指标,运用GIS技术,完成宁夏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结果表明:宁夏中北部大部地区可以种植酿酒葡萄,约占宁夏国土总面积的1/3;在可种植区域内,气候最适宜区面积占32%,主要集中在北部灌区特别是贺兰山东麓大部地区;在气候最适宜区内,生态特优区占1.8%,分布在距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青铜峡鸽子山和中宁白马、余丁乡北部部分山地。研究成果可大大提高宁夏酿酒葡萄区划结果的精细化程度,直接服务当地酿酒葡萄基地选择和区域化发展。
- 李红英张晓煜曹宁张磊卫建国朱永宁
- 关键词:酿酒葡萄GIS生态区划
- 宁夏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生态适宜性区划被引量:9
- 2014年
- 酿酒葡萄产业精细化发展对适宜性区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集优法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宁夏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研究了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宁夏中、北大部均能种植酿酒葡萄,其中,早熟品种气候适宜区集中分布在中部干旱带与北部灌区接连的区域,中熟品种气候适宜区分布在灌区银川以南的大部区域,晚熟品种气候适宜区分布在银川及其以北大部区域,面积分别为16100、8500和9697 km2;生态最适宜区,早、中、晚熟面积分别为730、270和38.4 km2,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距离银川西约30 km的贺兰山东麓、青铜峡鸽子山和牛首山山地、中宁北部山地和石嘴山北部大武口等。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宁夏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生态资源提供依据。
- 李红英张晓煜王静张磊张磊
- 关键词:酿酒葡萄熟性生态适宜性区划
- 宁夏年、季平均气温时空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宁夏年、季平均气温时空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提高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宁夏全境19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季平均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利用EOF分解法、谱分析法和Mann-Kendall法对宁夏年、季平均气温进行时空分解、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宁夏年、季气温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宁夏春、夏季平均气温有一个明显的增高趋势,秋、冬季气温变化不明显,且宁夏夏季平均气温的局地性差异较大,冬季一致性较高。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且自1995年以来温度升高显著。宁夏平均气温南低北高,六盘山区是相对阴冷区。宁夏年平均气温具有年代际的振荡变化,20世纪60年代平均气温趋势变化频繁,发生了两次突变。年平均气温在1978、1986、1999年趋势发生了突变。【结论】宁夏是我国西北主要农业生产区,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并存,需要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
- 王迎春李平东胡连山
- 关键词:平均气温农业生产
- 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酿酒葡萄各发展阶段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阐述了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发展历史,从指标体系产生的气候背景、区划范围、区划方法以及区划结果方面列举了气候区划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浅析了我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韩颖娟李红英张磊段晓凤曹宁
- 关键词: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 中国北方酿酒葡萄美乐优质生态区划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为明确国内酿酒葡萄主栽品种之一的美乐在我国北方的发展趋势,本文综合运用模糊数学、集优法和逐步分区法,借助GIS小网格推算技术、空间分析和图层运算等功能,完成中国北方美乐生态区划。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大部分省份均可以种植酿酒葡萄,而美乐生态最适宜以及适宜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几大山系和水系区域。包括,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内蒙古部分地区、贺兰山东西两麓宁夏部分县市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部地区,沿太行山、天山山脉的部分地区,以及西北地区沿黄河流域的宁夏中北部和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根据区划结果建议美乐种植应从传统的环渤海湾产区和黄河故道产区向西北产区转移,同时注意与其它品种的搭配种植,以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
- 李红英张晓煜王静张磊袁海燕
- 关键词:酿酒葡萄美乐GIS生态区划
- 基于GIS的中国北方干红酒用葡萄品种生态区划被引量:17
- 2014年
-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受市场影响大,产业本身发展不完善。产区规划和区划是推动葡萄酒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在葡萄酒中占主导地位的干红酒用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模糊数学、集优法和逐步分区法,借助GIS小网格推算技术、空间分析和图层运算等功能,完成中国北方干红酒用葡萄品种生态区划。结果表明,干红酒用葡萄生态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南段余脉区域,辽西走廊大部等;环渤海湾地区的山东半岛大部,河北秦皇岛地区和辽东半岛大部等;晋冀交界地区的张家口和大同部分市县等;西北地区贺兰山东西两麓地区和沿黄河区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天山东段北麓部分地区。
- 李红英张晓煜韩颖娟张磊王静
- 关键词:干红葡萄酒生态区划GIS
- 基于GIS的中国北方酿酒葡萄歌海娜(Grenache Noir)生态适宜性区划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中国北方1981—2010年的地面气候资料计算了无霜期、≥10℃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等指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确定了欧亚种酿酒葡萄可种植的北界,在可种植区的基础上基于集优法采用≥10℃积温、干燥度和土壤类型完成了中国北方酿酒葡萄歌海娜(Grenache Noir)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歌海娜生态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山东中部的沂山低山丘陵区和胶东半岛的低山丘陵区大部;河北的遵化、迁西、抚宁和秦皇岛;河南的洛河、伊河流域;另外,辽宁的绥中西北部、陕西的商洛和丹凤、甘肃的陇南白龙江流域也为歌海娜的优质生态区。
- 王静张磊张磊张晓煜李红英
- 关键词:酿酒葡萄GIS
- 我国北方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的生态区划被引量:11
- 2014年
-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别建立了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的生态区划指标体系,采用逐步分层法和集优法相结合的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了我国北方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的精细化生态区划。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早、中、晚熟酿酒葡萄的最适宜生态区均呈零星分布,面积较小,并且其区域基本不会互相重叠。早、中、晚熟品种的适宜区分布均较为广泛,虽然相互间略有重叠,但大部分地区有所差异;某一特定的区域很难既是早熟品种又是晚熟品种或者是中熟品种的最适宜生态区。在中国北方进行产业布局和原料基地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熟性酿酒葡萄对生态因子的特殊需求,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确保将不同熟性的品种种植在其优质生态区内。
- 张磊张晓煜李红英王静袁海燕
- 关键词:熟性酿酒葡萄生态区划
- 我国北方赤霞珠葡萄生态区划被引量:9
- 2014年
-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制定了赤霞珠的生态区划指标体系。采用逐步分区法和集优法相结合的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了中国北方赤霞珠葡萄的精细化生态区划研究,制作了区划图。结果表明,中国北方赤霞珠葡萄生态区可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和不可种植区5类。作为中晚熟品种的赤霞珠葡萄,其最适宜生态区在中国北方呈零星分布,面积较小,并且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适宜生态区的分布较为广泛,西北、华北、东北和中原地区均有分布,涵盖了目前北方主要的酿酒葡萄产区。在进行赤霞珠葡萄的原料基地建设布局时,要重点考虑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发展,有条件地选择在次适宜区发展,尽量避免建在不适宜区和不可种植区。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酿酒葡萄产业规划、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布局提供参考。
- 张磊张晓煜段晓凤李红英韩颖娟卫建国
- 关键词:赤霞珠生态区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