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355)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罗振亚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日常口语化的解构性写作--20世纪90年代的“民间诗歌”考察被引量:4
- 2008年
- 20世纪90年代诗歌界的"民间写作",始终秉承着平民立场,在日常经验、凡俗生活和事物表象里开掘诗意;它以事物和语言的自动呈现,或以"后口语"的推进,解构象征和深度隐喻模式,给诗歌涂抹上了一层超现实的色彩;它是诗坛活力的象征,但也存在精品、经典稀少的缺憾,时时停滞于虚空的先锋姿态中。
- 罗振亚
- 关键词:民间写作日常口语解构
- 喧嚣背后的沉寂与生长:新世纪诗坛印象被引量:6
- 2008年
- 写作队伍的壮大,诗歌活动的频繁,诗歌的文化化、世俗化趋势,以及民刊、网络诗歌的空前发达等现象,表明新世纪诗歌似乎出现了复兴的迹象;但诗坛喧嚣热闹背后的残酷现实是平淡和沉寂,经典诗人诗作少,精神贫血,形式飘移,"问题"重重。新世纪诗歌在沉寂中也孕育着一种生长,确立清洁的诗歌精神,介入社会和生活,同时注意打磨艺术自身,这使缪斯充满了希望。
- 罗振亚
- 关键词:新世纪诗歌秩序重建
- 集体“突围表演”的背后与“失败的运动”--70后诗歌的发生动因与价值估衡
- 2009年
- 70后诗歌的集体"突围表演",是出于创作主体的精神外化和他们对影响焦虑的对抗;也是中外诗歌传统双重启迪的结晶;民刊和网络媒体的刺激对它的生成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70后诗歌打开了诗歌写作的多种可能性,其表达上的"快乐"特征也指向了文学写作终极意义的游戏本质;但是就目前的平庸的现状来看,只能说70后诗歌是一场"失败的运动"。
- 罗振亚
- 新时期先锋诗歌的民刊策略被引量:3
- 2007年
- 自朦胧诗的《今天》开辟自办刊物的特殊出版形式始,民刊策略构成了新时期先锋诗歌的基本生存与传播方式。民刊策略和先锋诗人的民间立场有关,而民间立场的直接后果是以注重艺术前卫性的创造、新的生长点的发掘,实现了对主流文化、刊物的有益挑战。民刊策略也表明新时期先锋诗歌仍存在着没有达到中心和主流的亚文化特征,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点。
- 罗振亚
- 关键词:先锋诗歌民间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