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11K12-05-12)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韩建峰袁兴运屈秋民霍康马爱群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狭窄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支架成形术
  • 1篇中动脉
  • 1篇中动脉闭塞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细胞凋亡
  • 1篇前列地尔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韩建峰
  • 3篇霍康
  • 3篇屈秋民
  • 3篇袁兴运
  • 2篇马爱群
  • 2篇宋文峰
  • 1篇陈晨
  • 1篇白艳

传媒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对比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0μg,静脉点滴,1次/d,14 d为一疗程。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监测用药前后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 d、28 d 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增加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较重,治疗效果差;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韩建峰袁兴运霍康屈秋民马爱群
关键词: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闭塞
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Wimgspan支架、Apollo支架与常规药物治疗在中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差异。方法通过对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症状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90例,分为3组,标准化药物治疗组、Wimgspan支架治疗组和Apollo支架治疗组,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各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种支架到位成功率均为96.7%,两种支架系统之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无差别;解剖路径为Mori分型B型的手术成功率(83.3%)远低于Mori分型A型(100%);Wimgspan支架治疗后即刻残余狭窄率很高,与Apollo支架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1年后随访病变血管狭窄率两组之间差异减小,再狭窄比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支架治疗的两组患者1年内终点事件,尤其是与狭窄血管相关的卒中和死亡明显低于标准内科治疗组;1年随访结束时两组支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MMSE评分与标准化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用颅内支架治疗严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后可能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益并同时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下降。
韩建峰袁兴运霍康宋文峰屈秋民马爱群
关键词:支架成形术
颈内动脉阻塞后再通对大鼠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证实慢性脑缺血恢复血流可改善动物模型认知功能和神经细胞凋亡。方法经颈外动脉线栓法双侧颈内动脉阻塞术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并通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验证动物模型,恢复血流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再将脑组织固定和染色,用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数量变化情况,利用Fluoro-Jade C染色法特异性标记脑片中正在发生变性的神经元,观察阻断后及再通后变性的神经元数目的变化,通过观察双侧颈内动脉阻塞及再通后脑组织Bcl-2及Caspase 3的表达变化反映神经元的变性和丢失。结果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阻断能造成慢性脑缺血,引起神经元变性和死亡,导致大鼠感觉运动及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损害。脑血流的恢复能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和Caspase 3的表达,从而逆转了慢性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减缓了神经元的变性和丢失,有利于大鼠感觉运动和空间认知功能恢复。结论慢性脑缺血恢复血流可改善动物模型认知功能和神经细胞凋亡。
韩建峰霍康白艳袁兴运宋文峰屈秋民
关键词:慢性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BCL-2CASPASE
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3-05~2016-10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且接受静脉溶栓或者机械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后临床结局、住院时间、住院医疗费用等数据,治疗后临床结局评价采用发病90 d后改良RANKIN评分(mRS),将研究对象分为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两组,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机械取栓组有8例(30.8%)患者发病90 d后预后良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静脉溶栓组没有患者发病90 d后mRS分数达到0-1分(P=0.025);机械取栓组患者术后身体其他部位发生出血仅有1例(3.8%),而静脉溶栓组患者有6例(46.2%,P=0.001);机械取栓组患者入院总医疗费用及每日平均医疗费用均高于静脉溶栓组患者(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年龄和入院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后,与静脉溶栓相比,机械取栓明显降低了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的风险(OR=0.018,95%CI 0.001-0.500)。结论机械取栓从功能恢复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静脉溶栓。
高凡陈晨韩建峰
关键词:机械取栓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