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895)
- 作品数:3 被引量:140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雅丽杨桂军朱广伟许海秦伯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太湖水体氮素污染状况研究进展被引量:95
- 2014年
- 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氮缺乏时,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氮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认为淡水湖泊水体的生产力主要受磷限制.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氮限制与氮和磷共同限制更为普遍,且氮的限制常常伴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了解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氮素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太湖水体氮素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从外源、内源两大方面介绍了太湖水体中氮素的来源,着重分析和比较了河道输入、大气输入以及沉积物释放不同污染源的输入比例.太湖水体氮素污染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其中西部和北部污染较重而东南部相对较轻,入湖河道输入的外源污染是造成太湖水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污染在太湖外源污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湖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释放也是氮素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对释放量的估算主要是基于底泥悬浮引起的总量估算,关于这些释放量能有多少比例可以被浮游植物利用还不清楚,尤其是有机颗粒物在水体中停留期间的矿化再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氮素的生物转化过程中,生物固氮目前对太湖氮素输入的贡献很小,反硝化作用是太湖水体氮素自净的主要途径.
- 吴雅丽许海杨桂军朱广伟秦伯强
- 关键词:太湖氮素污染来源氮素平衡
- 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对氮磷饥饿的耐受能力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在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期间,监测了梅梁湾水体中叶绿素a和氮磷营养盐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批量培养实验研究了氮磷缺乏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以探讨两种藻对氮磷饥饿的耐受能力对微囊藻水华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华期间,水体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并不高,并处于波动状态;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对氮磷饥饿的耐受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在无磷培养基中,铜绿微囊藻能保持8天的指数生长,而斜生栅藻在无氮或无磷培养基中生长都非常缓慢。两种藻对磷饥饿的耐受能力均高于氮。通过生长速率的比较,发现铜绿微囊藻对磷饥饿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斜生栅藻,因此更能够适应波动的营养供给条件。对营养盐饥饿耐受能力的不同导致两种藻在营养盐波动的情况下微囊藻更易取得优势,成为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的优势种。
- 许海吴雅丽杨桂军朱广伟秦伯强
- 关键词:氮磷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生长速率
- 太湖春季藻类生长的磷营养盐阈值研究被引量:35
- 2013年
- 为了探讨太湖春季藻类生长的磷营养盐阈值,采用原位营养盐富集生物模拟实验,研究了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对不同浓度无机磷(PO43--P)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外源磷添加能显著的促进浮游植物生长,但存在阈值.当磷浓度低于0.02mg/L时,藻类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是可控的,当磷浓度高于0.02mg/L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没有变化,因此春季藻类生长的无机磷阈值为0.02mg/L,相当于总磷阈值为0.059mg/L.太湖目前只有部分湖区总磷年平均浓度处于总磷阈值以下,控制流域的磷负荷,降低太湖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 吴雅丽许海杨桂军朱广伟秦伯强
- 关键词:太湖浮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