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JX4A03)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唐洲平潘超朱遂强倪厚杰胡晓晴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出血
  • 7篇出血
  • 3篇引流
  • 3篇引流术
  • 3篇干细胞
  • 2篇行为学
  • 2篇血肿
  • 2篇脂肪干细胞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行为
  • 2篇神经行为学
  • 2篇保守
  • 2篇保守治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肿周围
  • 1篇引流术后
  • 1篇引流术治疗
  • 1篇预后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8篇唐洲平
  • 3篇潘超
  • 3篇朱遂强
  • 3篇胡晓晴
  • 3篇倪厚杰
  • 2篇许峰
  • 2篇刘娜
  • 2篇连立飞
  • 2篇朱文浩
  • 2篇刘永明
  • 2篇曾文高
  • 2篇陈娟
  • 1篇王刚
  • 1篇刘志广
  • 1篇康慧聪
  • 1篇谢雪微
  • 1篇王书新
  • 1篇李新华
  • 1篇梁奇明
  • 1篇骆翔

传媒

  • 3篇神经损伤与功...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发展现状被引量:16
2014年
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指利用CT精确定位后,钻破颅骨和硬脑膜并置管缓慢抽吸,辅以液化剂引流,将大血肿逐步缩小为小血肿,达到降低颅内高压和清除血肿的目的,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出血后继发的脑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目前,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神经科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2009年我国的一项脑出血治疗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出血位于基底节区、出血量25 ~ 40 ml的患者中经过微创术治疗者预后明显好于采取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者[1].
潘超唐洲平
关键词:保守治疗脑出血临床预后随机对照研究清除血肿
脂肪干细胞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仍是临床一大难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探索用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但都存在伦理学或取材难等问题。
董沙沙胡晓晴唐洲平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
益肺健脾通窍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益肺健脾通窍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肺健脾通窍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态反应及炎性反应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P<0.05);治疗后两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等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E、IL-4、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0.83%(P<0.05)。结论:益肺健脾通窍方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应用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机体过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汪琳彭丽娟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近远期疗效
脑出血诊疗新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脑出血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其相对于脑缺血而言,治疗更加棘手,但近年来发布的多项相关研究成果为脑出血的诊疗提供了思路和启发。
唐洲平潘超朱遂强
关键词:脑出血诊疗
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颅内积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微创术)后颅内积气的发生情况。方法:接受微创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34例,术后出现颅内积气的患者为A组(n=97),未出现颅内积气的病例为B组(n=37)。对2组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中双针穿刺比例、血肿抽吸量及引流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双针穿刺是影响术后颅内积气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常出现颅内积气,但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双针穿刺可能增加术后颅内积气的风险。
许峰连立飞朱文浩王刚徐珂康慧聪刘晓艳唐洲平朱遂强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积气抽吸引流手术治疗
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分析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按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微创组31例和保守组19例,分别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GCS)和血肿体积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与保守组相比,微创组患者入院1周后GCS评分明显升高,血肿体积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3个月后ADL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显著改善基底核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明显减小血肿体积。
刘志广许峰朱文浩连立飞潘超梁奇明雷靖安唐洲平朱遂强
关键词:基底核区脑出血中等量微创穿刺引流术
实验性脑出血后大鼠行为学和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学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学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学的特点。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大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脑内注入VII型胶原酶制成脑尾状核出血模型,并按不同时间点(1、3、7、14、28d)分为5个亚组。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HE染色分别观察脑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3d时最明显[3d与1、7d无明显差异(P>0.05);与14d和28d有显著差异(P<0.05)]。脑出血后1d在尾壳核区域可见血肿形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3d时脑水肿明显;7d时血肿周围脑组织有胶质细胞增生;14d时血肿区逐渐形成不规则囊腔;28d时囊腔仍然存在,出血周边区见胶质细胞进一步增多。结论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的改变、血肿及囊腔的形成与出血时间有关。
陈娟胡晓晴刘永明曾文高倪厚杰唐洲平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行为学病理学
脂肪干细胞侧脑室定向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2011年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侧脑室定向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ADSC,于移植前48h用Brdu抗原标记。另取大鼠制备尾状核脑出血(ICH)模型,将建模后的大鼠分为2组,ADSC组于建模后48h定向右侧脑室移植标记的ADSC,对照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在完成ICH建模时及移植后1、3、7、14、28d等时间点,对两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及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情况,按照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试剂盒的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按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试剂盒说明检测VEGF的表达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体外ADSC具有分化为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能力。在移植后3、7、14d,ADSC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免疫双荧光检测显示,Brdu标记的ADSC在大鼠脑组织内存活并且向病灶部位迁移,部分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TUNEL检测显示,移植后3d时ADSC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渺少于对照组(P〈0.05)。移植3d后,ADSC组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脑室定向移植的ADSC在脑损伤病灶周围可以存活,并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移植后ADSC可抑制细胞凋亡,分泌VEGF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陈娟胡晓晴谢雪微刘永明刘娜曾文高倪厚杰王书新骆翔唐洲平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脑出血神经行为学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NGF组24只、脑出血组12只和假手术组12只。Ⅶ型胶原酶尾状核注射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NGF组给予NGF血肿内注射,脑出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进针。分别于术后1、3及7 d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灶周Nest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细胞数。结果:造模后7 d,NGF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低于NGF组1 d及3 d时的评分(P<0.05),且低于脑出血组7 d时的评分(P<0.05)。各时间点NGF组Nestin及VEGF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高于脑出血组(P<0.05);NGF组7 d时Nestin及VEGF阳性细胞数高于同组1 d及3 d时(P<0.05)。结论:外源性NGF有助于促进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脑出血大鼠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及促进脑组织分泌VEGF有关。
倪厚杰刘娜李新华唐洲平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