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939)
- 作品数:8 被引量:84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雪华张冬青刘炳亚朱正纲钱柳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沉默树突状细胞恒定链以增强其抗肿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 初步观察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树突状细胞(DCs)恒定链(Ii)后,DCs疫苗的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 从小鼠骨髓分离骨髓前体细胞,细胞经100ng/ml GM—CSF和100ng/ml IL-4诱导培养6d后,转染针对DCs Ii链特异的Ii—siRNA,转染后加用50ng/ml TNF—α继续诱导细胞成熟48h,然后分别用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果及CCK-8试剂盒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此外,DCs共转染Ii—siRNA和小鼠胃癌前体细胞MFC的总RNA后,与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通过ELISA检测培养上清IFN-γ和IL-4的水平,并收集致敏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结果 Ii—siRNA明显抑制DCs Ii的表达。沉默Ii链能够增强DCs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促使淋巴细胞向Th1的方向漂移[IFN-γ:(5107±351)pg/ml,IL-4:(65±13)pg/ml,P〈0.05]。淋巴细胞经共转染Ii—siRNA和MFC RNA的DCs激活后,明显而特异地杀伤靶肿瘤细胞(杀伤百分率:66.94%±2.75%,P〈0.05)。结论 通过siRNA沉默DCs的Ii链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增强抗肿瘤免疫的方法。
- 柯山陈雪华蔡劬李建芳俞焙秦顾琴龙朱正纲刘炳亚
- 关键词:RNA干扰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自身反应性B细胞被引量:8
- 2009年
- 钱柳陆梅生张冬青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谱IL-13
- 槲寄生凝集素的制备与免疫学功能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从中国槲寄生中提取的55 kD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活性。方法:通过CM-Sepharose和ConA柱分离和纯化了分子量为55 kD的槲寄生凝集素。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纯化的槲寄生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并经Annexin V染色法研究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机制。结果:从中国槲寄生中分离纯化了由两个30 kD亚基组成的55 kD槲寄生凝集素蛋白,其具有特异诱导人γδT细胞扩增和以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并能促进TNFα-释放和抑制IL-10的释放的作用。结论:中国槲寄生凝集素具有免疫学调节作用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在研究抗肿瘤和免疫学机制中具有应用价值。
- 余奇文张继英龚芳马妍慧程伟志陈雪华马安伦张冬青
- 关键词:槲寄生凝集素CASPASE细胞凋亡ΓΔT细胞
- EBV介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可能机制被引量:4
- 2012年
-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症、进行性骨质破坏和关节功能丧失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RA的发病率约达0.4%~1.0%,全球为0.5%~1%,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尽管R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 赵蓉张冬青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EBV自身免疫性疾病介导滑膜炎症
-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9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56例肺癌患者(其中20例早中期肺癌、36例晚期肺癌);18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总T细胞(CD3+)、Th细胞(CD3+CD4+)、Tc细胞(CD3+CD8+)、NK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6+CD56+)、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Foxp3+)占CD4+T细胞比例和CD3+γδT细胞比例。结果:56例肺癌患者总T细胞(CD3+)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61.41%±7.88%vs71.63%±5.59%,P<0.001),肺癌患者Tc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23.58%±7.18%vs28.44%±5.20%,P<0.05),肺癌患者Treg比例明显高于健康组(6.20%±1.63%vs3.65%±2.00%,P<0.001);肿瘤组外周血CD3+γδ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组(3.35%±1.41%vs5.53%±1.87%,P<0.01)。但肺癌患者晚期组与肺癌早中期组比较外周血CD3+γδ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3.70%±1.89%vs2.64%±1.41%,P<0.05),肺癌患者晚期组与早中期组比较外周血Treg细胞比较显著增高(6.78%±2.64%vs5.06%±1.22%,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低于健康组(15.02%±7.61%vs18.74%±6.39%,P<0.05),而Th细胞和NKT细胞都有所降低,但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总T细胞、Th细胞、Tc细胞和NK细胞都有所降低,Treg细胞有所上升,提示肺癌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Treg细胞和CD3+γδT细胞与肺癌的临床病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 邹静刘斌陈雪华李宁丽王利
- 关键词:肺癌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ΓΔT细胞
- 冬凌草甲素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机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体外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80μmol/L冬凌草甲素分别处理SGC-7901细胞后,CCK8法检测冬凌草甲素体外对SGC-7901细胞抑制生长的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冬凌草甲素诱导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blot测定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冬凌草甲素对SGC-7901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10~80μmol/L)而逐渐增强,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此外,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冬凌草甲素浓度为0、10、40、60、80μmol/L,作用24h后,G2/M期细胞数分别是(9.90±1.17)%、(9.94±0.27)%、(11.76±0.16)%、(15.64±1.48)%和(22.59±1.01)%;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1.79±1.03)%、(30.90±0.47)%、(29.25±0.80)%、(21.46±1.61)%、(18.81±0.61)%,冬凌草甲素能够使得SGC-7901细胞周期呈剂量依赖性阻滞于G2/M期;冬凌草甲素浓度为80μmol/L,作用12、24h后,凋亡率分别为(12.78±1.54)%、(20.62±2.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2±0.55)%,其能使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随着冬凌草甲素作用时间延长,SGC-7901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逐渐减弱,前体Caspase-3被激活。结论冬凌草甲素能够诱导SGC-7901细胞产生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其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Caspase-3的激活相关。
- 刘家云顾琴龙杨忠印李建芳陈雪华刘炳亚朱正纲
-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胃癌细胞周期脱噬作用CASPASES
- 肿瘤血管形成的模型建立与显微图像定量分析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法研究肿瘤新生血管相关模型。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胃癌细胞系建立体外小管形成模型与血管拟态形成模型,以鸡的受精卵建立鸡胚尿囊膜活体血管形成模型,观察抑癌基因IRXl对血管形成和血管拟态形成的影响。显微镜所摄数字图片通过ImageProPlus(IPP)专业图像软件进行分析。通过计数点和线长度分析体外小管形成;通过吸光度法测量血管拟态的PAS阳性物质;通过计数法和角度测量法计算鸡胚尿囊膜血管数目。结果IRXl转基因组与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示了抑制血管形成能力,其小管形成数量三组分别为(12.80±3.83)、(29.00±5.34)和(28.20±4.32)个(P〈0.01),三组的小管连接点分别为(13.20±2.59)、(25.00±2.24)和(24.60±3.21)个(P〈0.01),三组的小管长度分别为(821.5±12.5)、(930.9±13.5)和(948.4±18.1)μm(P=0.022)。IRXl基因转染组的PAS阳性物质吸光度值(3606±363)显著低于空载体组(14200±1251)与空白对照组(15043±1220,P〈0.01)。IRXl基因转染组的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数量明显少于空载体组与空白对照组,三组角测量血管数量分别为(6.41±2.60)、(10.27±2.65)和(9.18±1.99)个(P〈0.01)。结论体外血管形成、血管拟态模型和鸡胚活体血管形成模型研究均显示,IRXl基因转染可以明显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上述模型适用于以血管为靶点的基因干预或者药物筛选研究;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在肿瘤血管形成的定量分析研究中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 蒋金玲刘卫仁于颖彦倪培华吴建林计骏张佳年陈雪华刘炳亚朱正纲
- 关键词:新生血管化病理性生理性疾病模型
- γδ T细胞诱导与分化的初步研究-Ⅰ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在异戊烯焦磷酸(IPP)作用下,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的增殖和亚型变化,以期获得足够的具有不同特征的γδT细胞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经IPP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状态,评估其γδT细胞的比例、亚型和表型格局。结果: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数量虽占较低比例,但两者的γδT细胞存在显著异质性。健康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主要以Vγ9Vδ2 TCR亚群为主;初始分选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Vγ9Vδ2T细胞主要为中央记忆型(CD27+CD45RA-)和效应记忆型(CD27-CD45RA-);IPP诱导后,γδT细胞显著扩增,Vγ9Vδ2 T细胞亚群转变为以效应记忆型为主,并高表达HLA-DR和B7分子。而新生儿脐带血来源的γδT细胞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亚群异质性,其Vγ9Vδ2 T细胞主要为CD27+CD45RA+的幼稚型细胞;经IPP诱导14天后,γδT细胞获得扩增(比例增高)且Vγ9Vδ2 T细胞趋向中央记忆型和效应记忆型分化,但仍以幼稚型为主。结论: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在数量、亚群诸方面存在差异;IPP具有诱导和扩增外周血γδT细胞的生物学作用,而脐带血来源的γδT细胞还需相关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才能呈现出其分化成熟为可用于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验的效应记忆型γδT细胞的潜能。关于其具有的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将另文报道。
- 胡朝英钱柳程伟志黄秋愉汪萍余奇文张继英陈雪华张冬青
- 关键词:T细胞新生儿脐带血细胞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