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SW-320)

作品数:10 被引量:152H指数:7
相关作者:程中平黄宏文姜正旺李作洲刘亚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猕猴桃
  • 4篇杂交
  • 3篇中华猕猴桃
  • 3篇种间
  • 3篇种间杂交
  • 3篇猕猴
  • 2篇幼胚
  • 2篇生物学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自然居群
  • 2篇微卫星
  • 2篇系统发育
  • 2篇美味猕猴桃
  • 2篇居群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地理分布研究
  • 1篇遗传分化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5篇程中平
  • 4篇黄宏文
  • 3篇姜正旺
  • 2篇李丽
  • 2篇李洪林
  • 2篇王圣梅
  • 2篇杨波
  • 2篇陈绪中
  • 2篇刘亚令
  • 2篇李作洲
  • 2篇付志惠
  • 1篇黄汉钱
  • 1篇张鹏飞
  • 1篇张忠慧
  • 1篇徐立铭
  • 1篇王彦昌
  • 1篇刘艳玲
  • 1篇李琼
  • 1篇李大卫
  • 1篇刘义飞

传媒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果树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肉桃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多态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利用RAPD技术,采用从2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筛选的22引物对17个硬肉桃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扩增180个位点的谱带的聚类,分析供试硬肉桃的系统发育,将供试的硬肉桃品种分为5组;并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硬肉桃的分子检索表;提出了重点保存的硬肉桃种质有大红袍、五月鲜、秦岭冬桃、一线红、阳泉肉桃和大甜桃。
程中平
关键词:硬肉桃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基因组DNARAPD系统发育
基于ITS序列探讨核果类果树桃、李、杏、梅、樱的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34
2007年
测定了桃属(Amygdalus L.)8个野生种的ITS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已有的3个近缘属(李属、杏属和樱属)18个代表种的ITS数据,组成数据距阵,应用PAUP程序中的最大简约法构建了核果类果树桃李杏梅樱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基因树上,桃李杏梅樱类植物被分成2大分支,樱属(Cerasus Mill.)各个种构成一单系分支(CladeⅠ),并与其余各属构成另一单系分支,形成姊妹群关系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自展支持率分别为68%;而李属(Prunus L.)、杏属(Armeniaca Mill.)和桃属(Amygdalus L.)聚在一起构成另一个单系分支(CladeⅡ),得到了Bootstrap值的有力支持(100%),表明它们三属之间可能存在很近的亲缘关系或具有共同的起源。在CladeⅡ分支内又分成两支,一支为桃属,一支为李属和杏属,其自展支持率为100%和54%。最后根据ITS基因树并结合各属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讨论了核果类果树的进化和分类问题。
刘艳玲徐立铭程中平
关键词:核果类系统发育
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种间杂交的胚抢救被引量:3
2005年
付志惠李洪林杨波
关键词:中华猕猴桃胚抢救种间杂交美味猕猴桃幼胚变种
紫果猕猴桃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被引量:12
2004年
以紫果猕猴桃(Actinidiaargutavar.purpurea)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植株再生。结果表明: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分化率不同;0.2mg/LZT与0.5mg/LGA3配合使用有利于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7%蔗糖、600mg/LCH与400mg/LGln都有利于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在添加0.5mg/L6-BA、0.05mg/LNAA与0.5mg/LGA3的MS培养基中植株的再生率达93.3%。
付志惠李洪林李琼杨波
关键词:幼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4个猕猴桃新品种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比较被引量:19
2007年
武汉植物园通过多年的实生、芽变以及杂交等多种育种手段,选育出多个优良性状的猕猴桃新品种,在我国猕猴桃产区进行区试、中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2002-2004年,作者对武汉植物园培育的4个猕猴桃品种与传统“Hayward”在物候期、结果习性以及果实性状上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武汉植物园选育的4个猕猴桃新品种果肉颜色均为黄色,其中“金早”为极早熟品种,在武汉地区8月中旬成熟;“金霞”、“金桃”、“金艳”猕猴桃座果率高,Vc含量高,其中“金桃”、“金艳”猕猴桃综合性状优于传统猕猴桃品种“Hayward”。
陈绪中李丽王圣梅程中平黄汉钱
关键词:猕猴桃生物学特性
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倍性变异及地理分布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根据已有的猕猴桃自然地理分布资料,通过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野外分布居群的详细调查,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我国西部高原台地向中东部丘陵平原过渡地带6个纯中华猕猴桃、1个纯美味猕猴桃和5个中华/美味猕猴桃同域分布居群共276个个体的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中华猕猴桃存在二倍体和四倍体,美味猕猴桃存在四倍体、五倍体和六倍体;(2)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在经度和纬度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猕猴桃在经度上偏东分布而美味猕猴桃偏西,纬度分布上中华猕猴桃偏南而美味猕猴桃偏北;而且不同倍性小种在经、纬度分布上呈现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的分布在经度上依次从东到西、纬度上从南到北;(3)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不同倍性小种的海拔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倍体小种分布海拔最低,四倍体小种次之,六倍体小种海拔分布最高,但通过LSD分析四倍体个体和六倍体个体在海拔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中华/美味猕猴桃这两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的倍性变异及地理分布的探讨,提出了猕猴桃倍性小种分布的上述规律并给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创新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提供了初步的研究基础,尤其是为我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曾华李大卫黄宏文
关键词: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倍性变异
红叶桃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RAPD技术 ,采用筛选的 2 2个随机引物对 9个红叶桃类型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通过扩增位点的谱带的聚类 ,分析供试红叶桃的系统发育 ,并运用特殊谱带 ,建立了红叶桃的分子检索表 ,提出了重点保存的红叶桃种质有筑波 3号、筑波
程中平
关键词:红叶桃种质资源RAPD分析随机引物基因组
猕猴桃自然居群SSR遗传变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28
2006年
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同域分布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自然居群SSR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选用的9对SSR引物在两物种中共扩增出104个等位基因。选择频率在20–80%的SSR等位基因,运用等样本对频率方法分别对同域分布的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各1个居群及其中华/美味猕猴桃复合居群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I值计算。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变异在居群内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空间结构,尽管近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居群内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但也有相当比例(29.6–48.0%)的等位基因在种内居群中和复合居群中(河南西峡51.0%,陕西商南44.7%)呈现渐变、衰退、双向衰退或侵扰模式。而且其居群内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规律,不论是在种内还是复合居群中都基本一致:相距在100m以内,特别是30m范围内的个体间的等位基因表现出显著性的正相关,但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逐渐显示出负相关,说明猕猴桃属植物的有效传粉距离可能在100m左右,种子散播主要集中在30m的近距离内。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是其传粉和种子散播等生物学特性与生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种子近距离的散播、花粉传播的有限距离及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这两个近缘物种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猕猴桃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居群扩散及其地理系统发育进化等方面的规律,并为制定相应的保育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刘亚令李作洲张鹏飞姜正旺黄宏文
关键词:ACTINIDIACHINENSISACTINIDIA微卫星
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结构及其种间杂交渐渗被引量:26
2008年
利用9对SSR引物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两近缘种的5个同域分布复合体和各自1个非同域分布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居群遗传结构的分析以及种间杂交渐渗的探讨。结果表明:1)两物种共有等位基因比例高达81.13%,物种特有等位基因较少(中华猕猴桃:13.27%,美味猕猴桃:5.61%),但共享等位基因表型频率在两近缘种间存在差异,而且与各同域复合体中两物种样本的交错程度或间距存在关联;2)两种猕猴桃均具有极高遗传多样性,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Ho=0.749,PIC=0.818)都略高于中华猕猴桃(Ho=0.686,PIC=0.799);3)两猕猴桃物种均具有较低的Nei’s居群遗传分化度,但AMOVA分析结果揭示种内异域居群间(FST=0.0915)和同域复合体种间(FST=0.1115)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中华猕猴桃居群遗传分化(GST=0.086;FST=0.2121)高于美味猕猴桃(GST=0.080;FST=0.1420);4)同域分布复合体两物种间的遗传分化(GST=0.020)低于物种内异域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中华猕猴桃:GST=0.086;美味猕猴桃:GST=0.080),同域复合体物种间的基因流(Nm=7.89-29.75)远远高于同种异域居群间(中华猕猴桃:Nm=2.663;美味猕猴桃:Nm=2.880);5)居群UPGMA聚类揭示在同一地域的居群优先聚类,个体聚类结果显示多数个体聚在各自居群组内,但各地理居群并不按地理距离的远近聚类,这与Mantel相关性检测所揭示的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性相关的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不仅受其广域分布、远交、晚期分化等生活史特性的影响,同时还与猕猴桃的染色体基数高(x=29)、倍性复杂和种间杂交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两种猕猴桃的共享祖先多态性和同域分布种间杂交基因渗透对两猕猴桃的居群遗传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亚令李作洲姜正旺刘义飞黄宏文
关键词:猕猴桃遗传分化微卫星
猕猴桃种间远缘杂交胚珠培养被引量:11
2006年
狗枣猕猴桃(Actinidiakolomikta)在远缘杂交过程中容易落果,无法获得杂交后代,针对这一问题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圃中狗枣猕猴桃为母本,4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A.chinensi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授粉后29、45d小心剔取胚珠接种于培养基上,4℃条件下暗处理2周后转移至光下培养,每4周继代1次,当幼苗生长高度达3cm以上且根系发达时炼苗移栽。结果显示,培养基MS+GA30.2mg/L+NAA0.2mg/L+ZT1.0mg/L上,胚珠的萌发率最高,达到36.67%,在培养基MS+GA30.5mg/L+NAA0.5mg/L+6-BA2.0mg/L上,幼苗长势好,而培养基1/2MS+IBA0.7mg/L对根系的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陈绪中李丽张忠慧程中平黄宏文姜正旺王彦昌王圣梅
关键词:猕猴桃种间杂交胚珠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