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176)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3
相关作者:常宝华熊伟高树生张静楠孙贺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缝洞
  • 5篇盐岩
  • 5篇油藏
  • 5篇碳酸盐岩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缝洞型
  • 4篇缝洞型油藏
  • 3篇溶洞
  • 2篇试井
  • 2篇注气
  • 2篇物理模拟
  • 2篇含水率
  • 2篇缝洞单元
  • 1篇单井
  • 1篇氮气
  • 1篇序列对
  • 1篇油藏试井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常宝华
  • 6篇熊伟
  • 3篇高树生
  • 2篇朱文卿
  • 2篇孙贺东
  • 2篇张静楠
  • 1篇段宝江
  • 1篇江杰
  • 1篇胡志明
  • 1篇刘俊锋
  • 1篇翟姝玲
  • 1篇张正红
  • 1篇李世银
  • 1篇谢恩
  • 1篇佘姣凤
  • 1篇康博
  • 1篇杨欣
  • 1篇潘懋
  • 1篇裴广平
  • 1篇安为国

传媒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缝洞型油藏注气开发单元优选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目前缝洞型油藏采收率低、稳产困难等问题,开展注气开发物理模拟实验。考虑储层隔层、底水规模及连通性、注气压力恢复程度等对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认识到储层无隔层,底水连通较好、规模较小,周期储层压力恢复程度较高时注气开发效果较好。推导注气开发的理论模型,编程分析注气后采收率大幅度提高,可以有效降低油井含水率。综合考虑剩余油量、水体规模及连通性、储层连通性、缝洞体积、油井钻遇/连通位置及油水界面位置等参数,给出注气开发单元优选原则,并进行实例分析。
康博熊伟张正红常宝华韩兴杰朱文卿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缝洞单元注气物理模拟采收率
裂缝孔洞储层连通溶洞模式注气效果研究
2017年
针对缝洞碳酸盐岩油藏主要进行自喷采油或停喷后注水替油作业,导致本体溶洞内存在大量剩余油的问题,开展了缝洞碳酸盐岩油藏注气采油开发效果的研究。对裂缝孔洞储层连通溶洞模式进行模型简化,计算分析氮气、甲烷及二氧化碳气体的注入适应性,通过物理模拟方法对该类储层进行自喷、注水及注气模拟实验,并建立了注气开发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对于该类储层溶洞连通底水规模越大,裂缝孔洞储层物性越好,注气开发效果越差,且随注气周期增加,缝洞体的弹性能量逐渐增大。在矿场条件下,应选择上部裂缝孔洞储层物性较差,溶洞连通底水规模较小的缝洞体进行注气实践;建立弹性产率与压缩系数的线性关系式,可预测气顶体积、油水能量及周期产出量等参数,为注气效果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朱文卿常宝华熊伟高树生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物理模拟注气氮气
无供给溶洞弹性开采实验被引量:1
2011年
大型溶洞是塔里木油田缝洞型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其成因复杂,结构相对简单,分布极不规律,是构成复杂缝洞型油藏的一个基础。目前该类油藏的开采方式主要依靠弹性能量开采。为了研究溶洞弹性开采自喷期阶段的井底压力和产量的变化规律,本文对其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又进行了模拟油和高黏度原油的物理模拟实验,理论分析结果和模拟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吻合。结果表明,井底压力随开采时间呈指数递减趋势,递减指数与井口产量控制和溶洞内油水体积比、压缩系数有关,油井产量随开采时间也呈指数递减趋势;累积产量与累积压降曲线呈直线关系,其斜率的物理意义是单位生产压差下的累计产液量,大小只与溶洞内油水体积比和压缩系数有关,由此可估算溶洞体积范围。
熊伟刘玉祥常宝华高树生张静楠
关键词:溶洞缝洞型油藏
大尺度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含水率变化规律被引量:19
2011年
大尺度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组合形式多样、油水关系复杂,储层认识较为困难,且不同的缝洞组合模式具有不同的含水率变化特征;针对洞边裂缝组合模式和多洞多缝组合模式,以弹性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分析油水界面变化与裂缝的关系,研究了对应油井的含水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缝洞组合模式的单井含水率曲线都呈台阶状变化,对于洞边裂缝组合模式,洞边与井沟通的裂缝条数直接影响油井含水率曲线台阶的个数;对于多洞多缝的组合模式,油水界面淹过溶洞个数直接影响油井含水率曲线台阶的个数。含水率曲线台阶的高度、长度及无水采油期的长短均与缝洞模式有关,针对矿场实际生产中的曲线进行了简单分析。结合地震及试井资料可综合判别地下缝洞组合模式及属性参数,对油田矿场认识储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常宝华熊伟高树生丁鲲张静楠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含水率大尺度溶洞
一种缝洞型油气藏水体能量评价方法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缝洞型油气藏水体能量评价困难的问题,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分析了缝洞型油藏见水前后油水产量变化规律,通过无因次简化得到产水、产油方程,经过无因次产水方程拟合分析及产油方程拟合验证,建立了一种新的缝洞型油藏有限水体能量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水体规模、避水高度及连通性等因素,以产水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曲线拟合方法求取水体规模、避水高度及连通性等相关参数。
常宝华李世银谢恩孙贺东江杰陈苑
单井缝洞系统注水对含水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对塔河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缝洞系统部分油井注水引起含水率大幅升高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注水对油井含水率的影响机理。通过分析储层特征,简化单井缝洞系统,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来认识缝洞系统内油水界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井见水后对单井缝洞系统进行注水替油会对油井含水率和产油量有较大的影响,即油水界面距离井底较近的情况下,注水会引起含水率大幅度升高,甚至水淹,其原因在于缝洞系统内油水界面的位置与井底的距离较近,注水会大幅度升高油水界面,引起油水界面快速跃至井底,使得油井含水率大幅度升高,建议针对该种情况进行缝洞单元的油水界面分析及剩余储量计算和经济评价,适当采用缝洞体内侧钻或注气开发等增产措施。
熊伟常宝华潘懋王秋丽胡志明
关键词:缝洞含水率注水碳酸盐岩溶洞
产量序列对回压试井测试结果的影响
2015年
处理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产能试井资料时,发现部分气井的回压试井资料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产量序列变化频繁,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以二项式产能公式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产量序列对回压试井测试结果的影响,给出4个生产制度的误差公式,结合现场实例认识到采用产量递增序列误差较小,且尽可能提高产量间等比系数,扩大每个制度间的产量差距,有利于减小误差,为回压试井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常宝华佘姣凤杨欣刘磊王鹏程孙贺东
关键词:回压试井产能
碳酸盐岩油气藏缝洞单元多学科综合划分方法研究--以塔里木盆地轮古11井区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对于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进行缝洞单元精细研究非常重要。盲目部署加密井,很容易导致因为所在单元的储量已被动用而失利。本文采用的碳酸盐岩缝洞单元多学科综合划分方法是:在有井控制的地区,首先分析井间连通性,然后结合生产动态、常规解析试井、流体性质、数值试井等多学科资料确定缝洞单元边界;在无井控制的地区,影响连通性最重要的主控因素是储层本身的相互连通性,其次才是断裂和裂缝,这时可在连通性约束下进行储层和裂缝预测,并以此为主要依据确定缝洞单元边界。对塔里木盆地轮古油气田轮古11井区划分出80个缝洞单元,其中有55个为储量未动用单元(潜力单元),并部署了一些加密井,已钻的XW1井获得了成功,投产初期日产油95t,不含水。
邓兴梁刘俊锋裴广平李保华翟姝玲常少英高翔王霞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藏缝洞单元
双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分析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基于弹性理论和达西定律,针对双洞缝型碳酸盐岩油藏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简化的试井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与逆变换的方法求得井底压力表达式,并对影响压力特征曲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原油黏度主要影响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早期直线段的长短。溶洞体积相对大小主要影响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中期下凹段的凹曲幅度。裂缝渗透率主要影响压力曲线的早期直线段斜率和压力导数曲线的截距大小。
段宝江常宝华安为国熊伟高树生胡志明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试井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