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312)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许建中边巴罗布侯天勇罗飞靳慧勇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组织工程骨
  • 2篇股骨
  • 2篇BMSCS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异位成骨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头坏死
  • 1篇脱钙
  • 1篇脱钙骨
  • 1篇脱钙骨基质
  • 1篇缺损
  • 1篇缺损模型
  • 1篇误诊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许建中
  • 4篇侯天勇
  • 4篇边巴罗布
  • 3篇罗飞
  • 2篇吴雪晖
  • 2篇靳慧勇
  • 1篇武涛
  • 1篇李志强
  • 1篇刘杰
  • 1篇易绍萱
  • 1篇常正奇
  • 1篇姜恒
  • 1篇向和东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股骨头坏死误诊的现状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30岁至6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临床的症状包括疼痛以及髋部不适等,股骨头坏死在早期很难发现,由于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和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将会造成股骨头变形以及塌陷,从而引起骨性关节炎,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会丧失髋关节的基本功能。股骨头坏死的病状体征和早期症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因此,造成误诊的情况频繁发生。此外,有些疾病的症状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最后反而容易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
潘凯华李聪向和东武涛许建中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疾病症状误诊
兔间充质干细胞在Vanco-AB-FG三维支架中的增殖和分化
2011年
目的观察兔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BMSCs)在带有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的纤维蛋白凝胶(vancomycin alginate beads embedded in fibrin gel,Vanco-AB-FG)中增殖和成骨分化情况。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家兔,通过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BMSCs。实验组:将兔BMSCs溶解于纤维蛋白原溶液中,以注射的方式均匀接种于Vanco-AB-FG内部构建组织工程骨;对照组:将BMSCs直接接种于Vanco-AB-FG复合物表面。测定生长曲线比较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观察两组BMSCs成骨分化的情况。结果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早期(前7 d)处于三维生长模式的实验组细胞的增殖速度慢于处于二维生长环境的对照组,在5 d和7 d时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后期(9 d后)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12 d达到峰值,为5.98 pg/(min.mg.ce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茜素红染色显示实验组Vanco-AB-FG复合物的内部和表面均有明显的钙化结节。结论 BMSCs可以在Vanco-AB-FG复合物内增殖和成骨分化。
边巴罗布侯天勇吴雪晖许建中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
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的构建及评估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简便易行的标准化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方法测量小鼠股骨的解剖参数。将30只2~3月龄FVB/N品系的小鼠分成3组,每组10只,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内固定物固定后分别制备长度为1、2 mm和2.5 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模型,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的方法来观察骨缺损的愈合进程。结果术后3个月通过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证实1 mm的缺损可以通过自身修复机制完成骨缺损的愈合,而2、2.5 mm的缺损则无法自行愈合,建模成功率为89.7%。结论通过自行设计的内固定物构建的小鼠股骨缺损模型,在不填充植骨材料的情况下,2 mm以上的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
靳慧勇侯天勇罗飞李志强易绍萱常正奇边巴罗布许建中
关键词:股骨动物模型小鼠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观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和体内移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结合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及其体内移植情况,为筛选优良的支架材料和三维构建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2岁龄青山羊(体重约25kg)髂骨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面分子CD29、CD60L、CD45和CD44表达情况。将质粒pLEGFP-N1扩增、提取后酶切鉴定。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质粒转染到PT67包装细胞,G418筛选后扩增,获取病毒液。根据测定的滴度转染BMSCs,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的BMSCs,扩增后作为种子细胞,以脱钙骨基质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种子细胞。将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山羊股骨缺损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获得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状,CD29和CD44呈阳性表达,CD60L和CD45呈阴性。质粒pLEGFP-N1用HindⅢ、BamHⅠ、SalⅠ和BglⅡ内切酶酶切后,凝胶电泳可见其相对分子质量约6900bp。将pLEGFP-N1转染到PT67包装细胞扩增后获取病毒液。根据测定的滴度(1.3×106cfu/mL)转染BMSCs,获得GFP表达阳性的BMSCs克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观察到BMSCs在组织工程骨支架上分布、增殖和迁移。将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山羊股骨缺损处,28d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在移植区仍存在。结论荧光蛋白标记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可很好地观察支架上和移植体内的细胞,为组织工程产物三维培养的立体观察提供了可行方法 。
侯天勇边巴罗布罗飞吴雪晖靳慧勇姜恒许建中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BMSCS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冻干组织工程骨与组织工程骨成骨活性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目前组织工程骨(tissue engineered bone,TEB)缺乏有效可行的储存、运输方法。评估TEB经过冻干处理后其成骨活性变化及其异位成骨能力,探索新的TEB储存和运输策略。方法取志愿者捐献的骨髓和骨组织分别培养hBMSCs和制备脱钙骨基质(decalcifi ed bone matrix,DBM),取第3代hBMSCs与DBM复合构建TEB,分别于体外孵育3、5、7、9、12、15d经过低温干燥后得到冻干组织工程骨(freeze-dried tissue engineered bone,FTEB),并将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点的TEB和FTEB行扫描电镜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TEB和FTEB内成骨相关蛋白BMP-2、TGF-β1、IGF-1的变化。将FTEB、TEB和DBM分别移植于30只6周龄BALB/C裸鼠皮下进行异位成骨实验(n=10),并行X线片评分、CT值检测以及HE染色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TEB中种子细胞保持正常形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分泌细胞外基质逐渐增加;FTEB内的种子细胞脱水皱缩而亡,细胞外基质位于疏松的DBM支架材料中。Western blot检测示,TEB和FTEB内BMP-2、TGF-β1和IGF-1表达均为阳性,除体外培养15d TEB和FTEB的TGF-β1蛋白积分吸光度(IA)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4周各种移植物未见明显钙化;术后8、12周,TEB和FTEB移植裸鼠皮下可以实现较好的异位成骨。通过X线片评分、CT值比较移植物钙化程度,TEB和FTE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BM未见明显钙化。HE染色示TEB和FTEB出现钙化,DBM降解吸收。结论 FTEB与TEB具有相似的成骨活性,为TEB的储存和运输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和方法 。
侯天勇罗飞刘杰边巴罗布许建中
关键词:异位成骨BMSCS脱钙骨基质裸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