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6B0101)

作品数:4 被引量:8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健刘萍王清印何玉英张俊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对虾
  • 4篇中国对虾
  • 2篇雄性生殖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雄性生殖系统
  • 1篇生长性状
  • 1篇生殖
  • 1篇生殖系
  • 1篇生殖系统
  • 1篇群体选育
  • 1篇人工选育
  • 1篇克隆
  • 1篇黄海1号
  • 1篇白斑综合症
  • 1篇白斑综合症病...
  • 1篇PCR检测
  • 1篇RAPD标记
  • 1篇WSSV
  • 1篇巢式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4篇王清印
  • 4篇刘萍
  • 4篇李健
  • 2篇孔杰
  • 2篇何玉英
  • 2篇张俊儒
  • 1篇孙昭宁
  • 1篇刘德月

传媒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相关遗传标记的筛选与克隆被引量:11
2007年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快速生长的第6代群体同一养殖池中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两个极端群体、海捕的中国对虾对照群体,进行生长相关遗传标记的筛选。采用240个RAPD引物,共产生标记数2156个。筛选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65个,其中正相关标记55个,负相关标记10个。依据这些标记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筛选出9个特异性标记,其中正相关标记7个,负相关标记两个。对这些特异性标记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6个完整的DNA序列(Genebank注册号DQ185932-DQ185937),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测得DNA的序列与数据库中已注册序列的相似性较低,未能找到同源性较高的功能基因。根据每一序列重新设计引物,已有两个RAPD标记成功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
刘萍何玉英孙昭宁李健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对虾RAPD标记生长性状克隆
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感染WSSV在其垂直传播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雄性亲虾进行投喂感染。在确定其携带WSSV粒子后,将被WSSV感染的精荚人工移植到健康的雌虾纳精囊内。在无其他病源的情况下,促其产卵繁殖,统计各组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及无节幼体至溞状幼体的变态率贸?式PCR技术对亲虾及子代进行WSSV检测。结果表明,受WSSV感染的精荚能够把病毒传播给健康雌虾,雌虾能产出携带WSSV的卵子,培育出带毒幼体。各组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变态率的统计结果表明,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受精率上没有明显区别,受WSSV感染的精卵细胞可以正常结合。对照组受精卵的孵化率明显高于感染组,差异显著(P=0.045<0.05)。对照组无节幼体的变态率也高于感染组。说明WSSV的入侵对受精卵及幼体的发育有影响,WSSV感染导致部分受精卵及幼体不能正常发育或死亡。
张俊儒刘萍王清印孔杰李健
关键词:中国对虾生殖系统
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黄海1号”的人工选育被引量:78
2005年
中国对虾经过连续6代的群体选育,表现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良的经济性状。选育群体的体长比对照平均增长8.40%,体重增长26.86%。抗逆性强,发病率不足10%,而未经选育的对照池发病率在40%以上。对不同世代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1)同工酶:在13个基因位点中,MDH 2、GPI、MPI、PGM 2和PGM 3五个位点呈多态。PGM 3位点上的变异程度最高,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减趋势,选育群体在MPI位点上发现c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增趋势,其平均观察杂合度呈依次递减趋势。(2)RAPD:对5个世代进行了RAPD分析,各世代间多态性比例呈下降趋势,F6代保持了F5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st除F3与F4之间遗传分化弱之外,其他世代间已发生了中等程度的分化。(3)SSR:对5个世代进行了8个基因位点分析,共产生108个等位基因,群体间的杂合度呈下降趋势,F6保持了F5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st值均小于0.05,说明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分化较弱。
李健刘萍何玉英宋全山牟乃海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对虾群体选育
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的PCR检测与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人工投喂携带WSSV的毒饵,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雄虾(♂)进行感染实验。采用nest-PCR(巢式PCR)技术,检测感染后的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受WSSV感染情况,同时选取感染严重的虾样进行电镜观察。巢式PCR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组中国对虾的精巢、输精管和精囊均被WSSV感染,其中精囊呈阳性的最多,输精管次之,精巢最少。通过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WSSV粒子只存在于精巢、输精管和精囊的结缔组织中,而在其他组织和生殖细胞中均未发现病毒粒子。其中,精巢中WSSV粒子存在于精巢内两个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输精管中WSSV粒子存在于管壁的结缔组织;精囊中WSSV粒子也只存在于精囊内膜的结缔组织和精荚膜的结缔组织中。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均表明,WSSV粒子能感染中国对虾的雄性生殖系统且对性腺感染存在着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张俊儒刘萍王清印李健刘德月孔杰
关键词:白斑综合症病毒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巢式PCR电镜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