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1403110001)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宁郭晋平张芸香冯晓燕王芳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野生
  • 1篇油松
  • 1篇云杉
  • 1篇云杉幼苗
  • 1篇生理特征
  • 1篇适应性
  • 1篇树种
  • 1篇水分
  • 1篇水分胁迫
  • 1篇坡位
  • 1篇胁迫
  • 1篇落叶松
  • 1篇华北落叶
  • 1篇华北落叶松
  • 1篇黄刺玫
  • 1篇混交
  • 1篇混交树种
  • 1篇光合速率
  • 1篇光响应
  • 1篇海拔

机构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刘宁
  • 2篇张芸香
  • 2篇郭晋平
  • 1篇冯晓燕
  • 1篇李琛琛
  • 1篇李蕾
  • 1篇王芳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麦氏云杉幼苗生理特征的海拔变异及适应性被引量:1
2014年
以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来自3个海拔梯度(1650 m、1980 m和2268 m)的麦氏云杉2年生天然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海拔麦氏云杉相互移栽,测定移植1个生长季后幼苗的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以期了解来自不同种源麦氏云杉幼苗对海拔的适应性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低海拔种源麦氏云杉幼苗移栽至高海拔之后,气孔导度(gs)减小,蒸腾速率(E)降低,光合速率(An)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高海拔种源幼苗移栽至低海拔则有相反的趋势。2)最大量子效率(Fv/Fm)、电子传递效率(ETR)、1,5-二磷酸核酮糖最大再生效率(Jmax)和磷酸丙糖利用效率(TPU)指标在样地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麦氏云杉幼苗生理特性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拔来源的影响较小。
李蕾刘宁李琛琛郭晋平张芸香
关键词:海拔梯度光合速率
不同坡位野生三裂绣线菊和黄刺玫成年植株的叶特性被引量:3
2015年
以同一坡面不同坡位上生长的野生三裂绣线菊和黄刺玫成年植株为试验材料,于2013和2014年连续2个生长季内,通过监测上、中、下3个坡位上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测定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以及2种灌木的叶形态及叶营养等指标,研究3个坡位上生长的2种灌木成年植株的叶片是否存在响应和适应相应坡位土壤水分和营养特性的长期机制。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含量随坡位上升而显著下降,存在明显的梯度,且3个坡位的土壤养分均较为缺乏,但上坡土壤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中坡和下坡;2)不同坡位生长的2种灌木的叶特性显著不同,随坡位上升,三裂绣线菊和黄刺玫叶片均面积缩小、质量减轻,比叶面积却未改变;3)2种灌木上坡植株叶片的可溶性糖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以及全氮质量分数和氮磷比均显著小于下坡植株,仅碳氮比值显著高于下坡植株,但有机碳、全磷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无差异;4)野生三裂绣线菊和黄刺玫成年植株的叶形态和营养特性虽然差异较大,但随坡位变化的响应趋势相同、程度相近且与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耦合度更高;5)2种灌木的叶片对于坡位带来的天然土壤水分梯度具有相似的长期响应机制。
王芳刘宁
关键词:黄刺玫坡位水分胁迫
控制光照条件下华北山地4个混交树种幼苗幼树的形态响应和可塑性被引量:18
2013年
在华北山地次生林中,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杄以及油松和白桦混交林是重要的森林类型,这几种混交林的林下更新是林冠干扰后维持混交状态长期存在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揭示混交林的发育和演替规律,本研究以白桦、油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杄1年生幼苗和4年生幼树为材料,在大田环境控制试验条件下,以自然光为基础设置3种透光率(分别为全光照的100%,18.7%和7.2%),进行为期1个生长季的观测及形态指标和存活率的测定,探讨这4个树种在幼苗和幼树2个发育阶段对遮荫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白桦和油松1年生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分配和存活率未受影响,白桦4年生幼树茎生物量积累、冠根比和存活率下降;油松幼树叶生物量和冠根比增大,存活率无变化;遮光导致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苗存活率升高,华北落叶松幼苗茎生物量积累和白杄幼苗的地下生物量分配增加,而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树的根及总生物量积累随光强减弱而增大,其他形态和存活率指标未变化;在7.2%的相对透光率下,4个树种幼苗的存活率与茎生物量显著负相关,幼树的存活率与生物量分配显著相关;在幼苗阶段,白桦和油松的形态可塑性小于华北落叶松和白杄,但此趋势在幼树阶段逆转。这4个树种在幼苗、幼树2个发育阶段的形态和存活率上表现出对遮光的不同响应以及形态可塑性差异的结果说明:树木的光适应机制不仅与树种相关,也会随着树木的发育而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形态响应;其次,华北落叶松在幼苗阶段的形态响应与阳性树种白桦和油松相近,但存活率响应和形态可塑性与阴性树种白杄相近,在幼树阶段的存活率和形态光响应模式则与白杄趋同,说明华北落叶松发育早期的耐荫特性应该是华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云杉混交林群落大面积存在的内在原因之一。
冯晓燕刘宁郭晋平张芸香
关键词:白桦油松华北落叶松发育阶段光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