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9JK549)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熊家晴杜敏娜杨茜高延雄王亭如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水源切换过程中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 2010年
- 在水源切换过程中,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的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引起水质恶化,发生"红水"现象。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际管网,观察切换水源过程对给水管网水质指标的影响,监测到浊度明显升高从0.32NTU上升到6.38NTU,pH从7.97上升到8.30,电导率从825s·m^-1降到779s·m^-1,总溶解性固体从403mg·L^-1下降到380mg·L^-1,余氯迅速下降从2mg·L^-1下降到0.02mg·L^-1。感官上色度增加,水浑浊有沉淀生成,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大到1.15mg·L^-1严重超标。经分析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及严格保证出厂水指标等可控制管网水质稳定性。
- 杜敏娜高延雄杨茜熊家晴
- 关键词:水质
- 复合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皂河复合人工湿地示范工程采用的植物主要有芦苇、香蒲、黑麦草,基质主要是豆石、沙层、砾石、粉煤灰、炉渣等,湿地组合形式主要有两级潜流湿地、(一级潜流+表流组合湿地)、(两级潜流+表流组合湿地)、两级表流湿地。主要研究了不同人工湿地组合对皂河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旨在为渭河湿地群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种植香蒲的湿地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优于种植芦苇和黑麦草的湿地;不同的基质组合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不同,在湿地床后接30m的给水厂污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当采用两级潜流+表流组合湿地形式时,对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60%和70%左右,优于其他组合湿地形式的处理效果。
- 熊家晴王亭如王晓昌
- 关键词:复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植物基质
- 地下水—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简要介绍地下水-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原理,分析了地下水-土壤原位修复技术影响因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溶解氧的输送方法以及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地下水-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
- 杨茜高延雄杜敏娜
- 关键词:原位生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