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63005) 作品数:25 被引量:79 H指数:6 相关作者: 刘紫燕 龙飞 冯丽 顾晓辉 邸忆 更多>> 相关机构: 贵州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兵器科学与技术 更多>>
基于分段线性混沌网络的序列密码算法 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Logistic混沌序列容易被重构的问题,引入一种外部密钥对Logistic方程的初始值和参数进行加密;然后给出一种分段线性混沌网络模型。利用Logistic序列对初值的敏感性对混沌网络进行敏感和扩散处理,通过更新控制参数使混沌网络迭代运算产生随机性良好的序列密码。最后的算法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的密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生成的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满足密码学要求。 林敏 龙飞关键词:混沌序列 序列密码 基于双维度变化的形态学多重分形的战场声目标识别 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战场声目标识别的多重分形特性,提出了基于双维度变化的数学形态学多重分形计算方法。该方法定义了基于双维度变化的配分函数(DDCDF),同时引入回归分析对分形尺度与配分函数进行高精度拟合,确保采用两点式斜率计算作为分形维数的准确性;以运算速度与识别率为标准,筛选出最优尺度组合,并计算多重分形维数。通过半实物仿真对比试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运算效率较现有的形态学多重分形维数算法有明显提升;此外,将多重分形维数作为特征输入,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声目标识别,识别结果显示了该算法所提取的多重分形维数特征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其识别率比现有算法提升了23.5%,为战场声目标的非线性特征快速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张坤 邸忆 顾晓辉关键词:数学形态学 声目标识别 基于最小模型组最优模型扩展的机动目标跟踪方法 2015年 针对变结构多模型算法中模型集自适应较复杂,且模型扩展受模型结构限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小模型组最优模型扩展的机动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以最小模型组作为基础有效模型集,采用模型组切换方法进行模型组自适应;并根据Kullback-Leibler距离准则在连续的模型空间中对基础模型组进行最优模型扩展。因此,该算法具有模型集自适应简单、模型激活不受模型结构的限制等优点。多组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既可以对相同结构的模型进行激活,也可以对不同结构的模型进行激活;在没有明显增加计算量的同时,提高了目标的跟踪精度,具有较好的跟踪效果。 张文杰 龙飞 刘霞 王韶关键词:机动目标跟踪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载波聚合技术 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取得高达1 Gbit/s的峰值数据速率,3GPP LTE版本10引入载波聚合技术来扩展系统带宽,使其高达100 MHz。同时,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各种新兴应用程序的发展,例如,公共安全、智能电网、宽带蜂窝网络等。因此,提出将载波聚合技术与认知无线电技术有效结合,利用载波聚合技术将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探测到的空闲频谱进行聚合,并将这两种技术协作得到的带宽资源按比例公平算法进行分配,通过仿真结果验证此项结合带来的带宽与传输速率的提高。毋庸置疑,此项创新将使未来无线通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郭璐 龙飞 张文杰关键词:载波聚合 认知无线电 资源分配 一种基于声阵列信息融合及改进EEMD的信号降噪方法 被引量:9 2017年 针对声阵列多通道信号的去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传声器信息融合辅助的改进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的被动声信号去噪方法。对标准EEMD进行改进,通过多通道信号频谱分析,选取多传声器信号最小有效频率作为各通道信号EEMD分解的筛选截止频率,采用改进的EEMD算法将原始信号快速分解为完备的IMF分量,有效抑制了模态混叠现象并提高信号分解效率;引入声阵列时延矢量封闭准则(Time Delay Vector Close Rule,TDVCR)概念,结合多传声器数据一致性融合及信号相关性理论,对各IMF分量进行相应的权重计算,再由已确定权值对各IMF分量进行加权重构得到去噪信号;最终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以及同传统EMD去噪的比较验证了该算法在多通道信号去噪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邸忆 顾晓辉 龙飞关键词:信号去噪 闭环扩展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设计研究 2013年 基于复正交设计的空时编码在发射天线数大于2时不能同时达到满速率全分集,针对这个问题,利用正交空时分组码系统的等效信道矩阵的正交性及系统信道信息的反馈,提出了两种针对闭环扩展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改进设计方案。系统在接收端以最大等效信道增益为目标进行设计,分别结合天线选择技术和功率自适应分配技术进行信道信息的反馈,并对其性能进行理论分析与比较,仿真结果显示,两种改进方案均能减小系统的误码率,提高系统的信噪比增益,和结合天线选择技术的方案相比,与功率自适应分配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性能更为优越。 丁阿丹 龙飞 李卓越关键词:闭环反馈 信道增益 天线选择 功率分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6 2016年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利用电磁谐振感应原理,实现电能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传输。利用电磁感应定律使得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两个线圈在高频下发生自谐振,提出了基于线圈耦合感应传输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其传输电能的特性已达到一般要求,且实际测量数据得到的效率也还是可观的。相对于传统的接线式电能传输技术,该技术更加灵活、安全、可靠,能实现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之间的中程距离电能传输。 朱云龙 余雷 刘文杰关键词:BOOST变换器 数字信号控制器 基于GSO-SFLA算法的多中继OFDM子载波分配 2017年 为研究多中继协作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子载波分配,提出了萤火虫算法与混合蛙跳算法相结合的联合优化算法(GSO-SFLA)来搜索最优子载波对。在总功率约束条件下,以最大化信息传输速率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子载波分配模型,给出了基于GSO-SFLA算法的子载波分配步骤,并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子载波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与固定子载波算法和传统的萤火虫算法相比,所提出的基于GSO-SFLA子载波分配方案能获得较大的信息传输速率。 毛攀 刘紫燕 唐思腾关键词:子载波分配 协作通信 传输速率 LTE-Advanced系统与S-band雷达共享频谱的载波聚合资源分配 2015年 频谱共享可以缓解频谱资源有限以及已分配的频谱资源利用率非常低的压力,而且载波聚合技术可以应用于频谱共享场景中。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提出一个具体的MIMO雷达与LTE-Advanced蜂窝系统之间的频谱共享场景,利用载波聚合技术实现两载波聚合。其次,由于不同的用户设备运行的应用程序不尽相同,导致其所需带宽也不尽相同,于是,提出基于用户应用类型的资源分配最优算法,给予实时应用用户优先权。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平台对此算法的性能进行仿真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载波聚合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从而提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资源分配最优算法可以保证用户的最小服务质量。 郭璐 龙飞 周俊敏关键词:载波聚合 MIMO雷达 频谱共享 资源分配 多中继协作系统量子遗传算法的功率分配仿真 被引量:1 2014年 考虑了功率受限下多中继协作系统功率分配问题。以最大化系统容量为优化目标,将量子遗传算法应用到多中继协作系统中,提出了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功率分配方案,研究了功率分配方案对系统比特差错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等功率分配方案及基于遗传算法的功率分配方案相比,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功率分配方案能获得更小的比特差错率。 刘紫燕 唐思腾 冯亮关键词:功率分配 协作通信 量子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