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D085)

作品数:15 被引量:97H指数:7
相关作者:陈清西谢倩王威叶清华林玉芳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5篇橄榄
  • 7篇果实
  • 5篇多酚
  • 5篇橄榄果
  • 5篇橄榄果实
  • 2篇紫外
  • 2篇鲜食
  • 2篇相关酶
  • 2篇相关酶活性
  • 2篇酶活性
  • 2篇果实品质
  • 2篇采后
  • 1篇短截
  • 1篇多酚含量
  • 1篇多酚类
  • 1篇多酚类化合物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心室
  • 1篇性状

机构

  • 15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农业职业...
  • 1篇福建省亚热带...

作者

  • 15篇陈清西
  • 8篇谢倩
  • 6篇王威
  • 4篇叶清华
  • 2篇林玉芳
  • 2篇黄敏杰
  • 1篇钟凤林
  • 1篇曾碧玉
  • 1篇黄丽娜
  • 1篇常强
  • 1篇苏明华
  • 1篇李泽坤
  • 1篇李惠华
  • 1篇袁亚芳
  • 1篇张舒婷
  • 1篇文志丰
  • 1篇叶玲
  • 1篇王伟
  • 1篇王伟

传媒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果树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强度冷激及紫外辐照处理对橄榄果实采后鲜食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筛选出能够改善橄榄采后鲜食品质的合适的冷激处理时间及紫外辐照(UV-C)剂量,以长营橄榄为材料,对果实进行10~50 min的冷激处理,0.6~4.8 k J/m2的紫外辐照。并对其鲜食品质相关指标(总酚、总糖、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冷激处理及紫外辐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橄榄果实中总酚、黄酮含量;冷激处理及0.6~2.4 k J/m2UV-C辐照延缓了果实中总糖含量的下降,而3.6~4.8 k J/m2UV-C辐照则加速了果实中总糖的消耗。其中,30 min的冷激处理及2.4 k J/m2UV-C辐照可以维持果实中较低的酚糖比,对于改善果实口感、提高其鲜食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杜正花王威陈清西
关键词:橄榄果实冷激处理紫外辐照总糖鲜食品质
橄榄类黄酮3'-羟化酶CaF3'H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以‘清榄一号’橄榄(Canarium album)果肉为材料,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橄榄类黄酮3'-羟化酶(F3'H)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CaF3'H(GenBank登录号KY189088.1)。CaF3'H全长为1 649 bp,包含一个1 554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17个氨基酸,5'和3'非编码区(UTR)长度分别为40 bp和55 bp,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P450结构域和半胱氨酸亚铁血红素结合域保守区。氨基酸多重比较分析表明:橄榄和芒果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8.89%,较之于其他物种相对最高。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aF3'H蛋白呈弱亲水性,存在跨膜结构域,没有信号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aF3'H在‘清榄一号’和‘檀香’2个橄榄栽培品种的表达量在花后50 d达到最大值,此后其表达量随果实的成熟呈现出波动,总体表达量比花后50 d都低,这与橄榄生长发育时期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相符,推测CaF3'H基因在调控果实多酚含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敏杰文志丰池毓斌彭真汾陈清西
关键词:橄榄实时荧光定量PCR
橄榄果实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橄榄中酚类化合物氧化分解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关。研究了橄榄POD与PPO的酶学特性,确定了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橄榄POD反应时间不宜超过8 min,Km值为44.22 mmol/L,最适pH值为7.6,最适反应温度为40℃。以儿茶酚为底物时,橄榄PPO反应时间不宜超过8 min,Km值为7.25 mmol/L,最适pH值为7.5,最适反应温度为60℃。同时在上述最佳条件下,研究了多酚含量差异较大的橄榄品种(檀头23和马坑22)中POD、PPO活性差异,结果表明,马坑22的POD、PPO活性都高于檀头23。其中,马坑22 POD活性比檀头23高12.44%,PPO活性比檀头23高27.31%。
谢倩陈清西王威叶玲黄丽娜袁亚芳
关键词:橄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法提取橄榄果实游离氨基酸工艺被引量:15
2017年
为获得橄榄果实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橄榄果实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法提取橄榄果实游离氨基酸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游离氨基酸提取量的影响力由高到低为料液比>提取次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响应面法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20 min、料液比1∶41(g/m L)、提取次数3、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270 W、乙醇体积分数60%,游离氨基酸的提取量实际值为79.88 mg/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2.62%,表明此优化工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彭真汾谢倩池毓斌陈清西
关键词:橄榄游离氨基酸超声法PLACKETT-BURMAN设计BOX-BEHNKEN设计
小叶女贞总黄酮的提取及对橄榄保鲜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本试验研究小叶女贞叶片总黄酮的高效提取方法及其对橄榄果实的保鲜效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用超声法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将总黄酮分别稀释成2、4、8倍用于橄榄的涂膜保鲜。得出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5∶1(m L/g)、功率540 W、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4 h,提取得率为4.71%;橄榄经总黄酮处理69 d后,好果率最高为稀释8倍、其次是4倍且与对照差异显著,2倍显著低于对照,另外,橄榄鲜食品质也均好于对照,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延缓,糖酚比提高,多酚含量下降加速。研究结果为利用小叶女贞总黄酮提供了试验依据。
周相助叶清华张舒婷陈清西钟凤林
关键词:小叶女贞总黄酮橄榄保鲜
2种提取工艺对橄榄果实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以橄榄果实为原料,利用正交实验探讨有机溶剂和超声波提取对多酚提取量和总还原力FRAP的影响,并分析比较2种提取方法,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料液比为1∶6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60℃、乙醇浓度50%,其多酚提取量和总还原力FRAP分别为79.07 mg/g和740.45μmol/g。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料液比1∶40、提取时间20 min、超声功率180 W及乙醇浓度60%,该条件下多酚提取量和总还原力FRAP分别为85.26 mg/g和952.27μmol/g。超声波提取具有多酚提取量高、抗氧化活性强、提取时间短、溶剂耗量少的特点,优于有机溶剂提取。
常强苏明华陈清西曾碧玉王伟王伟
关键词:橄榄多酚抗氧化
橄榄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6
2014年
采用酒石酸铁法、福林酚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3种方法测定橄榄多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出限及定量限的顺序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福林酚试剂法<酒石酸铁法,且3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种方法回收率顺序为:酒石酸铁法>福林酚试剂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差异不显著(P>0.05),这3种方法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福林酚试剂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酒石酸铁法(P<0.01),其中福林酚试剂法测得的多酚含量略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各方法测得的多酚含量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证明紫外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操作简单、快速、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橄榄多酚的方法。
谢倩王威陈清西
关键词:橄榄多酚紫外分光光度法
橄榄果实品质及采后生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橄榄果实品质主要包括多酚、总糖等鲜食品质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固形物、膳食纤维、矿质元素、蛋白质、VC、有机酸等贮藏品质。橄榄采后生理包括果实呼吸作用以及膜透性(电导率)、内源抗氧化物质及采后主要酶类的变化。对近年来橄榄果实品质及采后生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需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加以展望,以期为橄榄果实鲜食品质及采后生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杜正花陈清西王威
关键词:橄榄果实采后生理
橄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糖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以可溶性总糖含量差异明显的2个橄榄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对果实糖积累与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明确不同橄榄品种果实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为进一步在代谢与分子水平探讨橄榄果实糖积累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蔗糖快速积累期是橄榄品种间果实蔗糖积累差异的关键时期,并影响成熟时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高低,其中‘马坑22’蔗糖快速积累期较长,增长幅度较大,成熟时可溶性糖含量高;成熟时‘马坑22’、‘檀头23’果实内己糖与蔗糖比分别为0.668、0.904。(2)在蔗糖快速积累期内,‘马坑22’酸性转化酶(AI)活性低于‘檀头23’,为其蔗糖积累创造条件,而中性转化酶活性高于后者则有利于其增加果实库强;两品种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变化差异不大,说明SPS不是蔗糖积累的关键酶;‘马坑22’蔗糖合成酶(SuSy)合成方向活性在花后144~186d增幅显著高于‘檀头23’,说明SuSy为果实蔗糖积累的关键酶。(3)‘马坑22’蔗糖快速积累主要依靠SuSy合成方向活性变化促进蔗糖合成,‘檀头23’蔗糖快速积累主要依靠SuSy分解方向活性变化促进蔗糖直接进入果实。
李泽坤陈清西
关键词:橄榄糖积累蔗糖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
鲜食橄榄发育成熟过程中多酚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酚类物质由于本身的涩味而影响果实的鲜食品质,探究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中多酚及与酚类代谢相关酶的变化规律,以期探究影响果实鲜食的酚类物质及关键酶。【方法】选用涩味明显的普通橄榄‘檀头23’及适宜鲜食的实生变异株系——涩味较淡、回甘明显的清橄榄‘马坑22’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和苯丙烷类3个代谢相关酶(PAL、C4H、4CL)和多酚分解相关酶(PPO、POD)的活性变化。【结果】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马坑22’总酚、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与金丝桃苷的含量显著低于‘檀头23’(p <0.05),且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马坑22’酚类物质合成酶(C4H、4CL)活性显著低于‘檀头23’,酚类物质分解酶PPO的活性在成熟后期出现活性高峰且显著高于‘檀头23’,使得两个品种(系)中酚类物质含量出现明显差异。【结论】总酚及多酚组分间的含量差异导致普通橄榄和清橄榄苦涩味不同,其中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与金丝桃苷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鲜食橄榄口感风味不同的重要影响因子;PPO、C4H、4CL活性的协调差异调控与橄榄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形成有关。
谢倩张诗艳叶清华王威陈清西
关键词:橄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