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300105)

作品数:11 被引量:410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志刚薛德升魏立华杜枫刘晔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城市
  • 3篇居住
  • 2篇珠三角
  • 2篇城市化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机制分析
  • 1篇移民
  • 1篇移民社区
  • 1篇人区
  • 1篇上海社会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隔离
  • 1篇社会空间
  • 1篇土地流转
  • 1篇农村移民
  • 1篇民社
  • 1篇居住分异
  • 1篇居住问题
  • 1篇空间分异
  • 1篇快速城市化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英国卡迪夫大...
  • 1篇伦敦南岸大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卡迪夫大学

作者

  • 8篇李志刚
  • 3篇薛德升
  • 2篇杜枫
  • 1篇魏立华
  • 1篇李郇
  • 1篇刘晔
  • 1篇何深静
  • 1篇刘玉亭
  • 1篇高向东
  • 1篇朱颖

传媒

  • 2篇规划师
  • 2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时期珠三角城镇空间拓展的模式与动力机制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2000年以来,珠三角城镇空间拓展的模式转型表现出正规化和多样化的新趋势。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迫使政府通过制度手段、政策调控推进近郊农村全盘"城市化";同时,通过生物岛、大学城等大型项目建设,实现农村地区的大幅度"城市化"。城镇空间拓展的模式正由原有的自下而上、内生化的旧模式向强调政府主导的新方向转变。"城中村"进入真正的转型社区阶段,成为转型社区,其改制与改造的推进使城市空间扩张格局正由"非正规化"转向"正规化"。城市土地稀缺问题暂时缓解,但新城市社区中社会与人的城市化进程将任重而道远。
李志刚李郇
关键词:城市化动力机制珠三角
欧美城市居住混居的理论、实践与启示被引量:51
2007年
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贫富差距带来日益明显的居住空间分化,社会群体空间分异居问题成为当前政府、社会和城市居民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居住分化问题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而欧美国家近年已经开始倡导采取住房混合战略以实现混居格局。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分析了欧美国家城市近年来的居住分化与混居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评述。
李志刚薛德升魏立华
关键词:分化
“全球城市”极化与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52
2007年
采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对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的当前趋势进行探讨,结合中国崛起的历史性、地域性,针对上海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问题,对全球化下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发展的趋向进行分析,发现上海目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尚未出现社会空间极化。通过对社会空间因子空间分布的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程度尚不明显。
李志刚吴缚龙高向东
关键词:极化
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被引量:124
2008年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城市的快速转型。近年来,针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很多,但对在全球化影响下出现的跨国移民族裔聚居区的研究尚不多见。对广州黑人聚居区展开研究,以越秀区小北路为例,探讨其社会空间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采用微观视角,针对典型案例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表明,广州黑人聚居区与西方同类族裔社会区存在诸多差异。小北路黑人聚居区因全球化下新的"自下而上"的跨国经济联系而生,因广州城市的商贸文化、宗教历史、贸易网络和地理气候条件而兴,其跨国移民多为来自西非地区的族裔散居者/漂泊者(Diaspora),其人口构成异质多元,且流动性强。小北路的社会空间机制既包含被动隔离也包含主动聚居,其经济形态已经开始向"族裔聚居区经济"(ethnic enclave economy)发展。
李志刚薛德升Michael LyonsAlison Brown
关键词:社会空间
全球化下“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地方响应——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例被引量:82
2009年
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面临新的重塑,以诸多大城市新近出现的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发展最为突出。本文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角检验法,综合利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手段,探讨全球化下中国城市所出现的新社会空间的地方响应。总体上,一个负面的黑人群体形象已经被建构起来。就居民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居住时间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而言,各类本地居民在对黑人聚居的看法上并无太大差别;但不同职业类型的居民看法差别很大。排斥心理的产生多源于外在信息的影响,亦即本地媒体排斥、矮化性的负面响应。
李志刚薛德升杜枫朱颖
中国城市的居住分异被引量:32
2008年
"新"城市主义下的当代中国城市体现出快速、明显的多元化、异质化趋向,尤以居住空间转型方面最为突出。已有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内生的体制转型和外生的全球化因素共同推进了中国城市居住分异,"择邻而居"式居住更在日益重塑居住格局。但是,对中固城市居住分异程度的认识尚待深入,居住分异研究往往"只闻雷声不见雨点",已有实证多以微观社区为载体,城市尺度的研究反不多见。为此,本文以广州为例,采用2000年五普数据,对广州中心城区的居住分异度直接进行测算,直观地展示出居住分异度。研究表明,空间分异度最高的社会群体是外来人口,其次是体力劳动者群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从业者);而在住房分布上,分异度最高的是购买的公有房(即房改房)和自建房等。
李志刚
关键词:居住分异城市规划
中国大城市农村移民居住问题的国际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农村移民在中国大城市的居住问题,作为反映其在城市生存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应该注意到,迄今为止政府对农村移民的住房问题关注很少,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同时,中国大城市也并没有出现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城市因大量移民而发生的大规模贫民窟现象。国外学者有关中国大城市农村移民居住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移民的住房状况,农村移民的住房选择和约束,农村移民的居住空间分布,农村移民聚居区等。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和总结,并在结束部分给出简短的总结和讨论。
刘玉亭何深静
关键词:农村移民移民社区大城市
“土地流转”背景下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村庄发展规划分析——以珠三角为例被引量:11
2009年
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攻坚战再从农村发力,"土地流转"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珠三角土地流转为村庄发展规划新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土地流转新带来的多元复杂的利益格局和空间机制,给珠三角农村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层面带来了利益,也带来了问题。在村庄规划中,应大量借鉴社区规划的诸多经验,从社区角度入手,从微观视角切入,以价值理性为基础,推动一个长时段的规划进程,在复杂的局面下推动空间的渐进优化。
李志刚杜枫
关键词:土地流转快速城市化珠三角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封闭社区国内外研究述评被引量:20
2010年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封闭社区已经成为当代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多重维度解读封闭社区的形成与发展之动力机制,探讨了全球化与后福特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策略、公共选择与制度经济学、社会隔离与社会冲突、文化权力与空间等五种研究范式。根据市场、权力、居民群体三方力量的消长,可将诸类案例划分为自发推动、资本驱动以及自上而下三种。对于封闭社区与社会隔离的相关性问题,存在社会结构体制与个人行为态度两个层面的争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内的相关领域研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刘晔李志刚
关键词:社会隔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