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60024)

作品数:25 被引量:81H指数:7
相关作者:杨卫诚黎道洪陶红梅徐承香苏晓梅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篇群落
  • 12篇环境因子
  • 10篇群落结构
  • 9篇动物群
  • 9篇动物群落
  • 9篇动物群落结构
  • 7篇洞内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5篇洞穴动物
  • 4篇洞穴
  • 3篇动物
  • 3篇多样性
  • 3篇群落多样性
  • 3篇小龙虾
  • 3篇龙虾
  • 2篇蜘蛛
  • 2篇生境
  • 2篇重金属富集
  • 2篇桫椤

机构

  • 26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杨卫诚
  • 14篇黎道洪
  • 5篇陶红梅
  • 3篇苏晓梅
  • 3篇徐承香
  • 3篇温清
  • 2篇梅杰
  • 1篇张竹青
  • 1篇徐海峰
  • 1篇巴家文

传媒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动物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Zoolog...
  • 1篇林业建设
  • 1篇河北渔业
  • 1篇贵州林业科技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松桃县锰矿区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主要选取松桃锰矿区周边大洞、下洞为对象,研究洞穴环境因子与洞穴动物群落的关系,探索两洞穴环境中是否存在重金属Mn污染,对比分析两洞穴动物群落结构,探讨不同重金属、环境因子与两洞穴动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一致。通过采集,共获标本1274号,其中大洞660号,隶属于5门10纲21目24科26种,下洞614号,隶属于4门7纲15目21科26种。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多样性指数由高到底的顺序为群落D(2.4745)>C(1.4036)>A(1.3549)>B(1.1935)>E(1.1384)>F(0.7265)。分析大洞、下洞洞穴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得出,大洞土壤中As、Mn与物种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29,下洞水体中重金属As与物种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0.021),重金属Mn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0.044),温度是影响下洞洞穴群落数量、分布的主要原因。重金属污染评价显示,两洞穴水质污染小,土壤中的重金属除Hg达到极严重污染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过中度污染等级。
温清杨卫诚陶红梅周旭林余源婵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重金属MNAS
中国洞穴蜘蛛多样性及其对洞穴环境的适应被引量:5
2009年
对中国洞穴蜘蛛的多样性、地理分布信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初步探讨了洞穴蜘蛛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及其进化机制。我国洞穴蜘蛛目前已知16科27属80种,其中暗蛛科、弱蛛科、泰莱蛛科和巨蟹蛛科物种最多;在属级阶元上,以弱蛛属Leptoneta14种、泰莱蛛属Telema10种、龙角蛛属Draconarius和中遁蛛属Sinopoda各9种,宽隙蛛属Platocoelotes8种居多。我国洞穴蜘蛛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海南、云南、北京、浙江、广西等喀斯特洞穴较为密集地区,在河北、河南、湖北和湖南也有部分报道。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洞穴蜘蛛类群或优势类群及区系成分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洞穴蜘蛛中约有20%~30%的种类因为长期生活在黑暗无光、食物匮乏以及缺乏温度和光周期的季节调节等特殊环境,出现了一些地表生境蜘蛛类群中所没有的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如缺乏体色素、眼退化甚至无眼、附肢延长、全身生有很多具较敏锐触觉和嗅觉功能的感觉毛、繁殖无季节性、耗氧量降低而新陈代谢缓慢、代谢率降低、产生的后代少、单个卵粒包含更多的营养等。
巴家文黎道洪
关键词:蜘蛛洞穴物种多样性
广西大岩洞洞穴动物体与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2007年7月,通过对广西大岩洞洞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调查,共获标本3324号,隶属26科30属50种。其中,斑灶马、螺类、蜘蛛、两栖类4类动物类群3052号,隶属42种;同时测定了所采集的水样、土样及4类受测动物体内重金属Fe、Mn、Cu、Cd、Pb、Hg、As的含量,计算了水、土样中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水、土壤中Mn含量最高,水样6.75mg·L-1,土样2112mg·kg-1,4个类群中斑灶马、螺类与两栖类Mn含量最高,分别为45.3、858和254mg·kg-1,蜘蛛体内Cu含量最高达79mg·kg-1;几种受试动物(或类群)除斑灶马对水中Fe含量富集系数<1000外,其余均对水中所测重金属富集系数>1000;几种受试动物(或类群)都对土壤中Pb、Cd、Hg有富集作用,富集系数>1;同种动物类群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不同,不同类群动物对同一重金属的富集也有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动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量与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呈正相关,洞穴动物对重金属的残留与富集,除了元素之间产生的协同、拮抗等复杂作用对重金属的影响外,还与洞穴土壤和洞穴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密切相关。
杨卫诚黎道洪
关键词:洞穴动物重金属
喀斯特洞穴内部分环境因子与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研究——以贵州省波多洞和甲良洞为例
在2002~2005年的2月和7月多次赴荔波波多洞和甲良洞对肉眼能见到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在波多洞共获标本1045号,隶属3门6纲13目27科46种或类群,其中发现的一新种已另文发表;在甲良洞...
黎道洪
关键词:环境因子动物群落结构
文献传递
贵州山岚桥洞内动物重金属富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2009年6月对贵州安顺市山岚桥洞内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了采集。共获标本637号,初步鉴定隶属于2门4纲7目12科25种,合并为螺类、马陆、盲蛛、斑灶马、山蛩虫5个类群。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仪测定洞内水、土壤及洞穴中5个类群动物体内的Pb、Cd、Hg、As、Cu、Zn、Cr、Ni8种重金属含量,计算水、土壤中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水、土壤及动物体内的Zn含量最高,水样为112.90μg/L,土样为224.60mg/kg,5个动物类群体内,螺类146.80mg/kg,马陆252.20mg/kg,盲蛛556.80mg/kg,斑灶马233.30mg/kg,山蛩虫722.50mg/kg;5个类群动物对洞穴土壤中Cd、Cu和Zn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富集系数均大于1;对洞穴水中As、Cu、Zn、Ni等有明显富集作用,富集系数大于1000。同种动物类群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不同,不同类群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也有差别。洞穴动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除了与元素之间相互关联外,还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梅杰黎道洪徐承香
关键词:重金属
贵州尧林2号洞动物群落多样性及部分环境因子测定被引量:1
2018年
对贵州省都匀市小围寨尧林2号洞进行洞穴动物及环境因子的调查与分析,共采集洞穴动物标本1 191号,隶属于4门10纲18目29科32种。经比较各光带群落的相似性,发现相邻两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较高,各群落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119 2(B-C)、0.069 6(A-B)、0.018 4(A-C);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温度和动物群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指数为1,与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0.997),均匀度与优势度呈负相关(-0.997);经欧氏距离进一步分析,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汞含量欧氏距离指数最小(0.712),表明二者相关性较大。
杨卫诚温清周旭林徐东山王学桥
关键词:洞穴动物群落多样性环境因子
贵州龙洞和万家洞内部分环境因子与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7年
分别在2005年的10月和2006年的2月赴遵义龙洞和万家洞对肉眼见到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在龙洞共获标本454号,隶属3门6纲13目20科29种或类群;在万家洞共获标本1726号,隶属3门7纲11目18科22种或类群。根据两洞内各光带中动物种类和数量组成不同,将其划分为6个动物群落,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最大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A(3.1932)、C(2.0788)、A(2.8332)、B(0.7828)、E(0.3789)和B-E(1.7854)。此外还研究了部分环境因子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8(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空气中CO2的含量与物种数、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和群落优势度指数都成不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0.263、-0.072、-0.117和-0.031。由此证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空气中CO2的含量是影响洞穴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
黎道洪
关键词:环境因子动物群落结构
云南省干洞和龙坪洞内蜘蛛物种多样性及夏季和冬季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于2006年夏季(6月)和冬季(12月)2次赴云南省西畴县对干洞和龙坪洞内的蜘蛛进行野外考察,共获标本290号,其中干洞内110号,经鉴定和分类,隶属9科18种;龙坪洞内180号,隶属10科20种.不论是种类组成还是相对数量,龙坪洞都比干洞要丰富.经物种多样性分析,从各光带不同季节的角度看,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是干洞夏季有光带(2.346 5),最低是龙坪洞冬季黑暗带(1.822 5);从夏、冬季平均值来看,最高是龙坪洞弱光带(2.248 3),最低是干洞黑暗带(1.891 9).干洞和龙坪洞同一光带蜘蛛多样性有明显的季节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夏季大于冬季;在夏季,两洞内蜘蛛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比较明显的成带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
黎道洪张竹青
贵州紫烟洞和莲花洞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2006年7月对贵州省织金县紫烟洞和莲花洞内肉眼可见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标本的采集,紫烟洞共获标本661个,隶属3门5纲32科68种或类群。莲花洞共获标本265个,隶属3门5纲18科25种或类群。根据2洞内各光带中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不同,将其划分为6个动物群落:紫烟洞有光带(ZY1)、紫烟洞弱光带(ZY2)、紫烟洞黑暗带(ZY3)、莲花洞有光带(LH1)、莲花洞弱光带(LH2)和莲花洞黑暗带(LH3)。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多样性、最大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指数最高的群落分别是ZY1、ZY1、ZY1、LH1、ZY1。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了环境因子对2洞穴内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中Ca含量、温度、湿度、N2、O2、水中Ca含量、CO2、pH值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其中湿度和CO2为负影响。
苏晓梅黎道洪杨卫诚
关键词: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贵州黑颈长尾雉对夜栖地的选择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物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其夜栖地选择进行研究,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化建议。2019年1—9月,通过直接观察法、守候寻找法、红外相机法、访问法和样方调查法,对贵州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黑颈长尾雉夜栖地进行研究,共记录10个夜栖地。黑颈长尾雉夜栖地主要位于针阔混交林中,夜间一般在乔木或灌木上休息,一树栖息1只,也有一树栖息2—3只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黑颈长尾雉夜栖地参数的差异性,除坡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存在差异性外(P<0.05),其余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对夜栖地坡位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坡位对于夜栖地选择呈显著关系(χ^2=6.40,P=0.01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黑颈长尾雉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黑颈长尾雉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栖树因素、水源因素、栖枝因素和上方隐蔽因素。黑颈长尾雉警惕性高,选择“适合植被环境-地形辅助型”的保温方式和采用“栖境隐蔽-易逃逸型”的安全需求策略。开展夜栖地研究,对保护其栖息地、维护种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周毅冉景丞杨卫诚张旭
关键词:黑颈长尾雉夜栖地主成分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