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60058)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3H指数:7
- 相关作者:刘德伍彭燕王联群蓝蔚毛远桂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招标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芪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0
- 2009年
- 背景:课题组以往的研究证实黄芪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体外扩展生长和表皮干细胞增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它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作用如何特别是是否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样细胞分化的效应,仍不清楚。目的:观察黄芪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于2006-09/2008-06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临床骨髓穿刺检查正常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和家族遗传病史。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黄芪、胎牛血清、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组成的诱导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含黄芪的上述培养液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63和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黄芪诱导后部分细胞由长梭形转变为扁园形,呈表皮样细胞形态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部分诱导细胞p63、广谱细胞角蛋白表达均呈阳性。结论:黄芪可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细胞。
- 邹萍胡翔刘德伍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创面修复
- 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被引量:1
- 2008年
- 表皮干细胞是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强大的增殖潜能,被认为是皮肤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MAPK、Wnt、Notch、骨形态发生蛋白等信号转导通路上,通过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引起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以调控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近来有研究显示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造成表皮干细胞体外复制和扩增受限的主要原因。表皮干细胞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联群刘德伍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
- 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6年
- 黄培信刘德伍毛远桂
- 关键词:组织工程学研究组织器官先天性疾病生物替代物同种异体免疫排斥
- hTERT基因转染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pIRES2-EGFP-hTERT转入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与培养。应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TER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组hTER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强于非转染组。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具有可行性。
- 王联群刘德伍蓝蔚林尊文黄培信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体外
- 胎儿表皮干细胞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端粒酶不仅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多种干细胞中亦有表达,该酶活性与干细胞维持自我更新的潜能密切相关。表皮干细胞(ES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皮肤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1-3]。
- 王联群蓝蔚黄培信林尊文刘德伍
- 关键词: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表皮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皮肤组织工程肿瘤组织自我更新
- 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被引量:8
- 2009年
-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增殖分化潜能的差异,可能是创面愈合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p63转录因子和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5—09/2007—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流产胎儿皮肤标本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4~12周岁少儿、25~45岁成人烧伤整形植皮手术剩余皮片标本由南昌大学第~附属医院烧伤科提供。方法:标本取材后立即用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保存。所有标本经系列切片后,分别采用鼠抗人角蛋白19、β1整合素、p63转录因子、端粒酶反转录酶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以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200倍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测定表皮干细胞标志物阳性表达率。结果: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的基底部、毛囊周围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棕黄色阳性表达。胎儿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均呈强阳性表达:少儿表皮基底层细胞叶1大部分表达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阳性细胞均匀分布;成人表皮基底层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胎儿表皮基底层端粒酶反转录酶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少儿表皮〉成人表皮。随年龄的增加,β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在胎儿、少儿、成人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F=5.06,P〈0.01)。结论: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干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端粒酶表达阳性区域及信号强度与表皮干细胞的定位分布及阳性表达强度相�
- 黄培信刘德伍王肖蓉毛远桂陈剑平蓝蔚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皮肤端粒酶创面修复
- 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β-连环素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特征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SD大鼠皮肤与正常大鼠皮肤组织表皮β-连环素(β-catenin)、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角蛋白19(keratin19,K19)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糖尿病皮肤难愈创面修复中的意义。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DM组和正常对照组。DM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第4周取大鼠背部全层皮肤,并取正常皮肤标本作为对照,行HE染色及β-catenin、PCNA、K19和β1整合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表皮厚度及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平均值。结果:DM组皮肤组织表皮β-catenin、PCNA、K19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皮肤(P<0.01)。DM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表皮厚度[(12.45±1.46)μm vs(22.9±2.28)μm,P<0.01]及皮肤中β-catenin(169.78±37.29vs217.88±23.51,P<0.01)、PCNA(143.17±19.82vs175.05±20.84,P<0.01)、K19(139.54±20.69vs168.96±17.97,P<0.01)和β1整合素(150.58±19.98vs181.79±15.94,P<0.01)的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平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表皮β-catenin、PCNA表达均较正常皮肤明显减少,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表皮干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且创面难愈的重要机制之一。
- 钟清玲刘德伍刘繁荣彭燕王联群朱飞滨
- 关键词:糖尿病表皮干细胞Β-连环素增殖细胞核抗原创面愈合
- 羊膜负载表皮干细胞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愈合被引量:16
- 2010年
- 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具有强大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近期研究表明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是导致其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目的:观察表皮干细胞在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表皮干细胞,并以BrdU标记。建立糖尿病SD大鼠创面模型,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表皮干细胞组创面移植羊膜负载BrdU标记的表皮干细胞;羊膜组创面移植羊膜;空白对照组创面未给予干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创面愈合组织中BrdU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平均值。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组治疗后7d创面缩小明显,治疗后14d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羊膜组、空白对照组(P<0.01)。表皮干细胞组创面及新生表皮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而另两组皮肤创面组织中始终未见BrdU阳性细胞。各组创面组织中可见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表达,但表皮干细胞组的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平均值与羊膜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证实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与创缘表皮移行、创面的上皮化有直接关联,可有效促进其创面愈合。
- 钟清玲刘德伍刘繁荣彭燕于玫肖鲁良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糖尿病创面愈合羊膜干细胞移植
- 糖尿病创面与正常创面微小RNA差异表达谱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皮肤创面组织微小RNA(miRNAs)差异表达谱及其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 ~ 250 g,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取糖尿病成模大鼠及正常大鼠各6只,于背部制备全层皮肤切除创面;造模后3d,手术切取上述创面组织;用Trizol抽提总RNA并质检,纯化后进行荧光标记、芯片杂交,然后扫描得到杂交图片;利用软件提取数据并行差异分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筛选出在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上调的miRNAs有18个,下调65个.其中显著上调的miRNAs有mo-miR-496-5p、mo-miR-105、rno-miR-122-5p等;显著下调的miRNAs有rno-miR-196a-5p、mo-miR-134-5p、rno-miR-31-3p等.Real-time PCR的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明显的miR-31、miR-222、miR-449a等miRNAs分别参与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Wnt、Notch等与创面修复相关的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结论 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存在明显的miRNAs差异性表达,可能与糖尿病创面难愈合机制密切相关.
- 刘移峰刘德伍毛远桂汪显林彭燕胡洋红刘德明
- 关键词:糖尿病创面愈合微小RNA
- 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能满足临床严重皮肤缺损患者的需求,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无合适的种子细胞来源。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文章重点介绍了胚胎干细胞、表皮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有代表性的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研制出更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
- 林尊文刘德伍毛远桂
- 关键词:干细胞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