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200906)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陈之政更多>>
相关机构:宿迁市气象局宿迁市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冬小麦
  • 2篇同播
  • 2篇气象
  • 2篇气象条件
  • 2篇小麦
  • 2篇播种
  • 2篇播种方式
  • 2篇不同播种方式
  • 1篇稻茬
  • 1篇稻茬麦
  • 1篇生育
  • 1篇生育进程
  • 1篇适宜播期
  • 1篇试验分析
  • 1篇暖冬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暖
  • 1篇气候变暖背景
  • 1篇籽粒

机构

  • 3篇宿迁市气象局
  • 2篇宿迁市农业局

作者

  • 2篇陈之政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气象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气候变暖背景下淮北冬小麦适宜播期试验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在宿迁、徐州、淮安观测站人工观测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冬小麦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北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积温增加了120~280℃,越冬前积温增加了50~100℃;越冬期缩短了23 d左右,越冬期平均气温升高了1.5℃左右。在气候变暖和暖冬背景下,淮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比常年推迟7~10 d,在10月中旬到10月下旬前期播种为宜。10月上旬播种,冬前易出现旺长;11月上旬或以后播种,叶龄偏小,不利于形成壮苗。温度越高,生长1张叶片所需要的能量越多,叶片生长速度越快。
吴新胜袁志勇贾昕远陈之政王炽
关键词:气候变化暖冬冬小麦适宜播期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试验共设计4种播种方式和3个播种量水平,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及气象条件对稻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水平以每亩20万株左右基本苗较理想。在粳稻收获较晚,冬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时,可以采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量要适当增加;籼稻腾茬早的,可以选择收获后7 d左右人工撒播或条播;在茬口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水稻收获后2 d左右进行冬小麦播种。条播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
吴新胜贾昕远王炽袁志勇李军
关键词:气象条件籽粒产量
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被引量:5
2012年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于2009—2010年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共设计7种不同的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田间出苗率、生长发育进程、群体动态、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抗逆性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浅旋后播种的田间出苗率明显高于板茬播种和稻田套播,其中浅旋机械均匀撒播田间出苗最高;稻茬浅旋机械均匀撒播各生育阶段群体茎蘖总数和穗数均最多;稻田套播麦冬前抗冻性较强,浅旋后播种比板茬播种和稻田套播更能抗御干旱灾害;稻茬浅旋机条播每穗粒数最多,稻田套播千粒重最大,稻茬浅旋机条播产量最高,稻田套播产量最低,浅旋后播种的最终产量比稻田套播和板茬播种高。机械均匀撒播基本实现了冬小麦均匀播种、播量可控的目标,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了温、光、热等自然资源,可在稻茬冬小麦播种中大力推广。
吴新胜何景瑞陈之政贾昕远张莹
关键词:播种方式气象条件生育进程抗逆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