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66006)
- 作品数:59 被引量:154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峥赖丽燕李巍李海莹刘进更多>>
-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第一性原理研究Ni、V、Zr、N、P、S单掺杂及其共掺杂锐钛矿物相TiO_2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被引量:6
- 2018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Castep(MS 5.5)软件包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为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下的Predew-Burke-Ernzerhof交换关联泛函和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构建2×2×1锐钛矿相二氧化钛单掺杂Ni、V、Zr、W等金属原子及N、P、S等非金属原子的晶胞模型,对掺杂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Ni、V、Zr、W、P、N、S单掺杂二氧化钛的带隙宽度,除了W元素,其它掺杂元素都使带隙变窄,吸收光谱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同时计算结果也表明,在金属和非金属共掺杂的作用下,由于共掺杂元素的引入,均使得带隙降低,其中P-V和S-Ni共掺杂的带隙最小,光学性质显示S-Ni共掺杂吸收边带最宽,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最高,理论上S-Ni共掺杂锐钛矿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光致阴极保护效果.
- 刘峥王浩韩佳星张菁张淑芬
- 关键词:电子结构吸收光谱第一性原理
- K_2L-SAMs对碳钢在饱和CO_2油田水中的缓蚀行为与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邻氧乙酸苯甲醛缩对氨基苯磺酸钾盐席夫碱(K2L)缓蚀剂在20#碳钢表面制备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并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缓蚀剂自组装膜的最佳组装时间;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K2L-SAMs对碳钢在饱和CO2油田水介质中的缓蚀行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缓蚀剂分子的前线轨道、Mulliken电荷和分子静电势。结果表明:缓蚀剂在碳钢表面自组装3 h后,可以形成稳定、致密的缓蚀膜;在碳钢表面形成的K2L-SAMs能有效抑制碳钢的阴极还原过程,最高缓蚀效率达87.55%;K2L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为典型的化学吸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羧基是K2L分子的主要吸附活性区域,能与碳钢表面铁原子作用形成稳定的配位键。
- 陈世亮刘峥刘洁何育梅
- 关键词:碳钢自组装膜缓蚀机理
- 新型钠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晶体结构
- 2014年
- 用溶液法合成了未见报道的2-氨基-5-硝基苯甲酸钠配位聚合物,并得到晶体.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偷和循环伏安法对钠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标题钠配位聚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为a=0.681 30(7)nm,b=0.692 22(8)nm,c=2.068 83(18)nm,α=90.00°,β=94.877 0(10)°,γ=90.00°,V=0.972 15(17)nm3,Z=4,Dc=1.641g·cm-3,F(000)=496,钠配位聚合物是通过弱π-π堆积作用自组装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
- 赖丽燕刘峥李巍陈世亮
- 关键词: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质
- 壳聚糖原位合成复合炭材料及表征被引量:3
- 2016年
- 以壳聚糖、导电剂(PbO)为原料,利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复合炭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仪、比表面仪、拉曼光谱仪等对复合炭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为碳源的复合炭材料具有非晶态结构,活性炭与导电剂相容性良好,孔径分布集中在5~10 nm,,比表面积高达487.4 m^2/g。壳聚糖比炭黑更适合作炭材料的碳源。
- 云亮刘峥李海莹胡华胜
- 关键词:壳聚糖
-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在电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近年来,能源问题愈演愈烈,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在电化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在可充电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化学传感器等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供了未来在电化学领域研究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 李海莹刘峥李庆伟
- 关键词:电化学
- 含缩氨基硫脲席夫碱侧链的苯并菲阴离子受体的合成及识别研究
- 2016年
- 合成了3种含缩氨基硫脲席夫碱侧链的苯并菲阴离子受体R1、R2和R3,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合成的阴离子受体进行结构表征。采用比色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所合成的阴离子受体的阴离子识别能力。识别试验表明:受体R1,R2和R3均能有效识别F-,其中R3还可以对Ac-和H2PO4-的存在给予响应。在R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随着3种阴离子的加入,原345nm处吸收峰逐渐减弱,同时在455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合成的3种阴离子受体,通过氢键作用来实现对阴离子的结合与识别,F-因电负性最强,最易与受体硫脲部形成氢键,因而识别效果最佳。
- 魏席刘峥郭征楠李佩峰
- 关键词:阴离子识别苯并菲缩氨基硫脲
- 3种β-巯基乙胺类席夫碱分子荧光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采用量子化学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下对3种β-巯基乙胺席夫碱进行几何构型优化,经振动分析,均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用TD-DFT方法计算了3种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所得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相符.理论计算表明,巯基乙胺类席夫碱化合物是性能较好的发光材料.
- 袁帅刘峥李巍张宇哲
- 关键词:荧光光谱量子化学
- 席夫碱基聚乙二醇(400)月桂酸酯表面活性剂在碱性锌电池中的缓蚀性能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研发一种能应用于碱性锌电池的代汞缓蚀添加剂,以解决锌电极易变形、长枝晶等问题,合成了3种席夫碱基聚乙二醇(400)月桂酸酯表面活性剂(M1、M2、M3),通过失重法、电化学技术、表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在6 mol/L KOH电解液(饱和Zn O)中对锌电极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缓蚀率随席夫碱基表面活性剂浓度升高而增加,室温下3种席夫碱基表面活性剂中M3缓蚀能力最强,缓蚀率最高达92.14%,缓蚀能力大小为M3>M2>M1,属于抑制阴极型缓蚀剂;表面分析揭示3种席夫碱基表面活性剂在锌电极表面上形成吸附层,其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平衡常数较大,M1、M2、M3的Kads分别为5 875.441,18 750.012,187 500.117 L/mol,适合作为碱性锌电池的缓蚀添加剂。
- 黄叶钿刘峥李海莹赵永谢思维张淑芬
- 关键词:碱性电解液锌电极
- 巯基席夫碱荧光性质及其在盐酸环丙沙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2014年
- 研究了将对苯二甲醛缩邻氨基苯硫酚巯基席夫碱作为荧光分子探针和荧光分子开关的可能性,并以对苯二甲醛缩邻氨基苯硫酚巯基席夫碱(Ll)-Mn(Ⅱ)为荧光分子探针,建立了荧光分析检测盐酸环丙沙星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当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在4.0×10^-4-1.0×10^-2 mol·L^-1范围内,其工作曲线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7。方法检测限为3.26×10^-5 mol·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6%(n=5),加标回收率为99.72%-100.45%。
- 夏金虹刘峥李巍袁帅
- 关键词:荧光性质盐酸环丙沙星
- 原位合成铅碳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采用剑麻纤维、导电剂、粘结剂、膨胀剂、析氢抑制剂等为原料,利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了铅碳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谱(XRD)、比表面吸附法(BET)、拉曼光谱(RM)等对其形貌、相结构、孔径、石墨化程度进行表征和分析。同时把负极复合材料与电池添加剂混合成涂膏,组装成Pb-C模拟电池,利用电化学测量技术,对Pb-C模拟电池进行循环伏安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以评价原位合成负极复合材料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及其潜在价值,结果表明,以原位合成剑麻纤维为碳源的负极复合材料制成的负极板,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具有更小的电阻,其循环伏安测试的比电容为0.523F/g。
- 云亮云亮赵永刘峥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