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5A028)

作品数:5 被引量:115H指数:3
相关作者:项文化雷丕锋闫文德田大伦黄志宏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杉木
  • 1篇氮循环
  • 1篇栅格
  • 1篇蒸发散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杉木林
  • 1篇杉木人工林
  • 1篇生态系统
  • 1篇剩余物
  • 1篇树干
  • 1篇树干呼吸
  • 1篇水量平衡
  • 1篇碳氮循环
  • 1篇碳循环
  • 1篇人工林
  • 1篇林木
  • 1篇林区
  • 1篇林区公路
  • 1篇基于GIS

机构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4篇项文化
  • 2篇田大伦
  • 2篇雷丕锋
  • 2篇闫文德
  • 1篇唐嘉锴
  • 1篇方晰
  • 1篇赵梅芳
  • 1篇黄志宏
  • 1篇马玉娥
  • 1篇唐代生
  • 1篇赵仲辉
  • 1篇张雷
  • 1篇曾春阳
  • 1篇柴红霞

传媒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功能耦合研究综述被引量:81
2006年
在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增加等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减缓CO2浓度升高的作用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相互作用及功能耦合规律的研究是揭示这些不确定性的基础,也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与养分之间作用规律,涉及林地持久生产力(sustainability of long-term site productivity)的生态学机理问题。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耦合作用表现在林冠层光合作用的碳固定过程,森林植物组织呼吸、土壤凋落物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地下部分根系周转与呼吸等碳释放过程,这些过程存在反馈机理和非线性作用,最终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着重在生态系统尺度上,综述了碳氮循环耦合作用研究的一些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项文化黄志宏闫文德田大伦雷丕锋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
基于GIS的林区公路路线设计被引量:1
2007年
在林区公路建设中,传统的路线勘察方法成本高,耗时长。通过分析最佳路线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最佳路线选择的方法和步骤,并以某林场林区公路路线设计为例说明基于GIS的最佳路线分析的具体应用。基于GIS林区公路路线设计新方法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勘查中的工作量。
曾春阳唐代生唐嘉锴
关键词:GIS林区公路栅格
林木树干呼吸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7年
树干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每年消耗碳同化总量(NPP)的11%~33%。受测定技术所限,过去对树干呼吸的研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十几年来,由于大气CO2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升高,树干呼吸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测定树干呼吸的方法较多,早期一般采用气体交换法和密闭方法,最近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6400)或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对树干呼吸采用开路系统测定方法。大量研究结果表明:1)树干呼吸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即从早晨开始,树干呼吸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到午间有所降低,之后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降低。2)树干呼吸的季节动态为:生长季的树干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非生长季,即从春季到夏季树干呼吸速率呈持续升高态势,高峰值出现在7或8月,尔后逐渐下降。树干呼吸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影响因子较多。直接影响因子有气象因子(如温度、湿度和CO2浓度)和生物因子(如树种、树龄、径阶、边材积和树干氮含量等);而纬度、海拔和地形因子通过影响气象因子或生物因子而间接影响树干呼吸。诸多因子中,树干温度对树干呼吸的贡献最大(Q10可描述树干呼吸对温度升高的敏感性)。树干呼吸机理及其影响因子乃是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采用统一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影响树干呼吸的内外因素,建立树干呼吸的相关模型,为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
马玉娥项文化雷丕锋
关键词:树干呼吸CO2浓度
基于3-PG模型的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蒸发散估算被引量:9
2008年
根据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1990年1月~2005年12月的气象观测数据,确定3-PG模型的主要参数,估算此期间杉木林的月蒸散量和年蒸散量及其变化规律,并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的蒸散量对模拟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3-PG模型估算的会同杉木林月蒸散量、年蒸散量与水量平衡法相似,1月份的蒸散量最小,然后逐渐增大,7月份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减少。全年月平均蒸散量为90.1 mm,占全年月平均降水量(122.14 mm)的72.12%。除了8月和9月份的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其余各月份的蒸散量均小于降水量。会同杉木人工林年蒸散量各年之间的差异不大,多年的年蒸散量均值为1 049 mm,占年平均降水量(1 488 mm)的72.6%。在降水量大的年份,蒸散系数比降水量小的年份小。
赵梅芳项文化田大伦赵仲辉闫文德方晰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蒸发散水量平衡
湖南会同杉木林采伐剩余物分解速率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网袋分解法,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了湖南会同1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采伐剩余物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叶的分解速率最快,其次是小枝、皮、大枝和果。分解402 d时叶的残留率为72.58%;分解速率最慢的大枝和果的残留率仍分别为84.67%和82.58%。而且从整个分解过程来看,第122天至第246天这段时间各组成成分的分解速率普遍较快。回归分析及模拟结果表明,叶分解50%需6 569.4 d,分解95%需9 447.5 d;大枝和果分解50%分别需13 178.0 d和13 198.0 d,分解95%分别需18 944.5 d和18954.5 d;总采伐剩余物分解50%需8 785.3 d,分解95%需12 623.0 d。
柴红霞项文化张雷
关键词:杉木林采伐剩余物分解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