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855) 作品数:17 被引量:94 H指数:7 相关作者: 朱华旭 郭立玮 李博 潘林梅 段金廒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荣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反渗透浓缩对四逆汤物料体系理化参数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反渗透过程对中药复方物料体系理化参数、渗透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索复方体系反渗透工艺设计新方法。方法:以四逆汤为模型药物,配成高、中、低3种浓度的物料,分别经5万相对截留分子质量超滤膜预处理后,过反渗透膜,测定各样品的黏度、浊度、电导率、盐度、TDS、pH及渗透压,考察各理化参数之间及其各自与渗透压的相关性。并以HPLC特征图谱考察样品反渗透前后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各样品电导-渗透压、盐度-渗透压、TDS-渗透压3组参数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 8,0.932 7,0.973 7;反渗透浓缩液与其超滤液的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高达0.968以上(除低浓度组外)。结论:各样品体系的电导、盐度和TDS 3种理化参数与渗透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盐度、电导、TDS三者之间亦显著线性相关。四逆汤物料体系经过反渗透过程后的浓缩液比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化学组成。 金唐慧 张刘红 朱华旭 郭立玮 李博 鲁明明关键词:四逆汤 反渗透 HPLC特征图谱 基于“方证相应”原理的中药生物药剂学PK/PD研究模式初探 被引量:4 2013年 依据"方证相应"科学原理,借鉴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PK/PD结合模型),针对"中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技术关键问题①中药复方的组方配伍均可明显影响中药化学成分在体内的药动学,并与疗效和毒副作用密切相关,如何通过生物药剂学的模式描述此类作用?②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药动学过程有所不同,生物药剂学所用动物模型如何体现"证"的特征?③方作用于证,使证递减与转化,在机体生理、病理指标与药物分布等时空变化呈现动态对应状态下,如何确认方的药效物质种类及其数量?提出以PK/PD为基本研究手段的中药生物药剂学研究模式:①以"效"为核心,同时辅以成分药动学,更好的体现中医药的整体性;②综合多种主要药效成分的药动学与药效学,构筑"整合药动学/药效学"评价体系;③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时间-浓度-效应"三相同步表征的PK/PD数学函数,探讨"方证相应"有关"有是证即有是方,有证而为,无证而不为"机制的生物药剂学表达模式。 朱华旭 潘林梅 张启春 唐于平 郭立玮关键词:方证相应 PK 药效物质 黄连解毒汤的组合树脂精制物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uanglian Jiedu Tang active fraction,HLJDTAF)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药动学。方法:采用电凝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建立脑缺血模型(MCAO),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LJDTAF)后按不同时间点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建立整合药动学模型。比较单一成分的药动学参数与整合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假手术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C max分别为(17.95±3.18)mg·L-1·h,(1.37±0.51)mg·L-1,平均驻留时间(MRT)(0-t),t1/2z分别为(11.19±0.59)h,(68.28±44.56)h;模型组AUC(0-t),C max分别为(18.65±1.00)mg·L-1·h,(1.61±0.12)mg·L-1,MRT(0-t);t1/2z分别为(9.61±0.39)h,(15.04±3.73)h。可知,相对于假手术组,模型组AUC(0-t),C max较高,MRT(0-t),t1/2z较小。说明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吸收较好,达峰浓度更高;同时代谢加快,在体内停留时间较短。结论: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LJDTAF)的整合药动学特征与单个成分的药动学特征基本一致。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复方多效应成分整体的体内处置规律,为建立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王文哲 邱碧菡 周静 潘林梅关键词:黄连解毒汤 抗脑缺血 酶解等4种方法用于中药废弃物资源化研究初探(Ⅰ)——以脉络宁注射液生产中石斛药渣的多糖资源化研究为例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通过4种不同提取方法用于中药生产中废弃物的多糖资源化的比较研究,优选出脉络宁注射液生产废弃物石斛药渣中提取多糖的方法,实现对中药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方法:采用酶解法、湿法超微粉碎法、超声法和加热回流法分别提取石斛药渣中石斛多糖,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提取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对提取率最高的提取方法进行工艺优选;考察石斛药渣多糖(DD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代谢转化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一氧化氮(NO)能力的影响。结果:4种提取方法的多糖提取率分别为0.51%,8.79%,5.34%,3.44%,确定最佳提取方法为酶解;其最佳酶解条件:p H5.3,料液比1∶55,温度50℃,酶活性4 000 U·g-1,提取时间300 min;与对照组比较,质量浓度在62.5~125 mg·L-1,DDP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DDP与脂多糖(LPS)协同促进作用显著(P〈0.05,P〈0.01),质量浓度为62.5 mg·L-1时,DDP与Con A协同促进作用显著(P〈0.05),质量浓度在62.5~500 mg·L-1,DD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NO的促进作用极显著(P〈0.01)。结论:酶解法提取石斛药渣中多糖的工艺简便、得率稳定,具免疫增强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刘双双 刘丽芳 朱华旭 郭立玮 段金廒 潘永兰 徐向前关键词:脉络宁注射液 多糖 资源化 超滤-反渗透集成工艺浓缩黄芩水提液的可行性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超滤-反渗透浓缩黄芩水提液的可行性。方法:黄芩水提液经离心、超滤及反渗透处理,通过HPLC特征图谱考察处理前后黄芩水提液中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流动相甲醇(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5min,40%A;35-75min,60%A),检测波长280nm。考察反渗透膜的清洗液(碱液、酸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及纯水)。结果:浓缩4h后,经预处理的药液浓缩倍数为3.2倍,通量衰减了67.64%;未经预处理的药液浓缩倍数为1.6倍,通量衰减了85.35%。浓缩后药液中黄芩苷质量浓度由1.03g·L^-1增至8.87g·L^-1。各试液相似度均〉0.99,说明浓缩前后样品的相似性良好。采用不同清洗液清洗时,反渗透膜的通量恢复率依次为87.73%,81.50%,67.65%,93.35%,选择纯水清洗反渗透膜。结论:超滤-反渗透集成工艺化学成分保留率、浓缩效率高,适用于黄芩水提液的有效浓缩。 张刘红 钱余义 刘静 郭立玮 朱华旭 李博关键词:超滤 反渗透 黄芩苷 基于溶液环境调节理论的黄连解毒汤陶瓷膜微滤过程的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优化黄连解毒汤膜分离前的预处理方式,该文以黄连解毒汤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方式调节溶液环境及物料流变特征,分别考察不同溶液环境对膜通量、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指标性成分透过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絮凝时的膜通量最高,指标性成分透过率高(>94.8%),共性高分子物质截留率较高;减压抽滤和调节pH为9时次之;调节pH和絮凝时指标性成分透过率相对较高,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为膜堵塞阻力。综合各项指标,以絮凝的预处理效果最佳,调节pH为9时次之。 李博 张连军 郭立玮 付廷明 朱华旭关键词:无机陶瓷膜 预处理 黄连解毒汤 膜通量 中药水提液在反渗透膜过程中渗透压与电导率相关性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构建中药水提液在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渗透压与电导率的相关性方程模型。方法:通过对黄芩、栀子、六味地黄丸等25个单、复方中药水提液体系在反渗透膜过程中渗透压(π)与电导率(e)的相关性分析,以药液质量浓度为桥梁,提出渗透压-电导率相关性模型,选择栀子、六味地黄丸水提液加以验证。结果:中药水提液e在0.78~7.26 ms·cm^-1时,与其相应的渗透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64 2);栀子水提液渗透压与电导率在反渗透膜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且二者均与药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栀子水提液在25~250 g·L^-1时符合方程π=0.088 0e-0.050 1,六味地黄丸水提液在25~125 g·L^-1时符合方程π=0.368 4e-0.118 9,计算值与实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构建的中药水提液渗透压与电导率的相关性模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为中药反渗透膜过程实现渗透压在线检测提供简单、有效、可靠的手段。 张刘红 钱余义 王筱剑 朱华旭 郭立玮 李博关键词:渗透压 电导率 六味地黄丸 水提液 不同膜材料精制中药复方骨痹颗粒的比较 被引量:4 2016年 以中药复方骨痹颗粒为模型药物,选择川续断皂苷Ⅵ、柚皮苷、总黄酮和总皂苷为复方水提液需保留的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指标性成分(药效成分);选择淀粉、蛋白质、果胶和鞣质为复方水提液需主要去除的无效高分子指标性成分;选择中药复方精制后所得固含物(固含率)为精制效果指标,综合研究不同膜材料对中药复方骨痹颗粒上述各类成分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骨痹颗粒水提液中上述各类成分的截留率和保留率,评价不同膜材料对复方水提液的精制效果.结果表明,与聚醚砜(PES)平板膜和PES中空纤维膜相比,0.2μm陶瓷膜对骨痹颗粒水提液中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指标性成分的保留率较高,对高分子指标性成分(蛋白质除外)的截留率较高,且对固含率控制效果最好.将0.2μm陶瓷膜精制工艺与中药复方水提取液传统的乙醇沉淀除杂工艺相比较,结果表明,0.2μm陶瓷膜精制工艺与传统醇沉工艺相比,前者对中药复方的精制效果优于后者. 杨磊 宗杰 朱华旭 郭立玮 龙观洪 李博 潘林梅 段金廒关键词:膜材料 组合药物及黄连解毒汤对小檗碱在大鼠脑组织中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组合药物(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及黄连解毒汤复方对小檗碱在大鼠脑组织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小檗碱(247.39 mg/kg)组、组合药物(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247.39、130.11、113.01 mg/kg)组、黄连解毒汤(3.92 g/kg,小檗碱247.39 mg/kg)组,各组分别ig相应剂量的药物,分别于给药后0.083、0.25、0.5、1、2、4、6、8、12、24 h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脑组织,UPLC-MS法测定小檗碱在脑组织中的质量浓度。计算各组中小檗碱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小檗碱组达峰浓度(Cmax 108.01 ng/g)相比,组合药物组小檗碱的Cmax(368.59 ng/g)显著增加,明显高于黄连解毒汤原方给药中小檗碱的Cmax(31.97 ng/g);组合药物组的AUC0-∞(3 236.60 min·ng/g)远大于小檗碱组的AUC0-∞(2 701.37min·ng/g)和黄连解毒汤组的AUC0-∞(420.34 min·ng/g)。结论与小檗碱组相比,组合药物能促进小檗碱进入脑组织,而黄连解毒汤复方抑制小檗碱进入脑组织。 彭世陆 刘丽芳 朱华旭 李博 张启春 郭立玮关键词:小檗碱 黄连解毒汤 栀子苷 药动学 离子交联-喷雾干燥联用技术制备鼻用黄芩苷微球及其体外性能评价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制备鼻用干粉吸入剂,探讨以壳聚糖为载体的黄芩苷纳米粒组装成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释放性能、鼻黏膜渗透性。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黄芩苷壳聚糖纳米粒,利用喷雾干燥法将纳米粒组装成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及X射线衍射等对微球进行表征,考察其在人工鼻电解质液中的体外释放性能及模拟人鼻黏膜条件下的鼻黏膜渗透性。结果:黄芩苷纳米粒(一级粒子)平均粒径(170.5±2.3)nm,纳米粒经喷雾干燥后形成平均粒径(6.8±0.4)μm的微球(二级粒子),药物以无定形态分布于载体材料中,微球比流动能(5.46±0.37)m J·g-1。在正应力15 k Pa时,空气以2 mm·s-1的速度通过微球粉末时气压降值0.323 k Pa。该粒子遇人工鼻电解质溶液后能重新分散,释放出一级粒子。体外释放表明微球33 h累积释放率(78.85±2.71)%,体外释药过程符合Riger-Peppas模型。微球在7 h时单位面积累计释放量为黄芩苷原料药的1.77倍。结论:制备的黄芩苷微球能够释放出一级粒子,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透气性和一定缓释作用,可提高黄芩苷的透鼻黏膜性。 屈娜 郭立玮 朱华旭 鞠凤 李博 付廷明 潘林梅关键词:黄芩苷 喷雾干燥 微球 鼻腔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