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3BA712A09-01)

作品数:12 被引量:119H指数:7
相关作者:吕山刘和香张仪周晓农朱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管圆线虫
  • 10篇广州管圆线虫
  • 6篇福寿螺
  • 4篇幼虫
  • 4篇管圆线虫病
  • 4篇虫病
  • 3篇疫源
  • 3篇疫源地
  • 3篇自然疫源
  • 3篇自然疫源地
  • 3篇广州管圆线虫...
  • 2篇疫源地调查
  • 2篇源性
  • 2篇食源性寄生虫...
  • 2篇自然疫源地调...
  • 2篇寄生虫
  • 2篇寄生虫病
  • 2篇感染率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机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福建省疾病预...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出入境检...
  • 1篇海南省疾病预...
  • 1篇南安市疾病预...
  • 1篇南京市疾病预...
  • 1篇盐城卫生职业...
  • 1篇江苏省滩涂生...

作者

  • 6篇周晓农
  • 6篇张仪
  • 6篇刘和香
  • 6篇吕山
  • 4篇李莉莎
  • 4篇朱丹
  • 3篇林陈鑫
  • 3篇王显红
  • 3篇胡铃
  • 3篇林金祥
  • 2篇朱淮民
  • 2篇李燕榕
  • 2篇张榕燕
  • 2篇程由注
  • 1篇张超威
  • 1篇李凯杰
  • 1篇邱璐
  • 1篇陈宝建
  • 1篇吴争鸣
  • 1篇吴世芳

传媒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江县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07年
林陈鑫李莉莎张榕燕程由注晋承潮晋星南林金祥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三种方法检测福寿螺肺囊内广州管圆线虫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3
2007年
目的比较肺检法、匀浆法和酶消化法检测福寿螺肺囊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效果,以寻找快捷检测方法。方法将60只实验室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均分2组,分别解剖成螺肺囊与肌肉两部分。镜检两组螺肺囊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节数,用匀浆法和酶消化法分别检测螺肺囊中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效果。酶消化法同时检测福寿螺肌肉内幼虫数,分析螺肺囊与肌肉内幼虫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肺检法、匀浆法和酶消化法等3种方法检测螺肺囊内幼虫的灵敏度依次为96.7%、93.4%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9,P>0.05)。肺检法的检测速度明显快于匀浆法与酶消化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82,P<0.01);螺肺囊与肌肉组织内的幼虫数呈正相关(r=0.847,P<0.01)。结论肺检法的检测效果与匀浆法和酶消化法相似,但其检测速度更快,适合现场大规模螺体广州管圆线虫的定性筛查。
刘和香张仪吕山朱丹王显红胡铃周晓农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福寿螺
福寿螺休眠期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观察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了解福寿螺处于休眠期对其体内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影响。方法来自实验室的广州管圆线虫L1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后第1天螺置于25.0~25.5℃恒温室中休眠,观察体内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第13天起解剖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情况。感染后第20天福寿螺置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休眠2个月,每隔10d观察螺体内幼虫活力。检获的L3幼虫经口或腹腔注射感染SD大鼠,观察其感染性。同时观察螺的生存与体重变化情况,并以水族缸饲养螺作平行对照。结果25.0~25.5℃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且其幼虫发育历期为(16.3±0.6)d,显著快于水族缸饲养螺(17.6±0.96)d(t=5.72,P<0.01)。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休眠螺,生存率高于水族缸饲养螺(P<0.05),体重下降率为(33.5±4.3)%,也高于水族缸饲养螺[(9.0±2.3)%,t=10.68,P<0.01]。但随着休眠期的延长其死亡率增高(!2=18.31,P<0.01)。从存活螺体内检获的不同活力的L3幼虫均可感染SD大鼠。结论25.0~25.5℃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螺休眠或水族缸饲养,其体内幼虫均具有感染性。感染的福寿螺越冬方式,休眠明显优于水族缸饲养。
刘和香张仪周晓农吕山朱丹林金祥李莉莎李友松
关键词:福寿螺休眠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生长发育感染性
检测蚊虫感染黄病毒属病毒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建立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和筛选黄病毒属病毒方法。方法参照文献报道的通用引物,以JEV cDNA和DEN cDNA为模板,建立RT-PCR和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和筛选黄病毒属病毒,并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结果此黄病毒属引物适合两种反应体系,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的敏感性是RT-PCR方法的100倍,最低检出病毒浓度为0.5×10-2PFU/ml。结论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可用于黄病毒属病毒检测,以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于黄病毒属病毒初筛检测具有应用价值。
周晓俊朱淮民邱璐
关键词:RT-PCRSYBRREAL-TIMEPCR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蚊虫密度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调查江苏省射阳县新洋港滩涂湿地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内外蚊虫密度及蚊种组成。方法2004年5~10月每两周用紫外诱蚊灯采集蚊虫1次,鉴定蚊种、统计数量,记录气温、湿度和降雨量等。结果自然保护区捕获蚊虫37618只,其中中华按蚊22814只(占60.6%),淡色库蚊13970只(占37.1%),三带喙库蚊834只(占2.2%)。居民区捕获蚊虫3294只,其中淡色库蚊2508只(占76.1%),中华按蚊668只(占20.3%),三带喙库蚊114只(占3.5%),骚扰阿蚊4只(占0.12%)。自然保护区蚊虫总量占总采集量的92%(37618/40912),居民区采集蚊虫总量占8.0%(3294/40912)。保护区优势蚊种为中华按蚊,居民区为淡色库蚊。保护区7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为蚊虫密度高峰,蚊虫密度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r=0.765,P=0.005)。结论滩涂湿地是中华按蚊和淡色库蚊的适宜孳生地,7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为蚊虫密度高峰期。应当重视蚊媒对有关重要病原传播潜能的监测研究。
吴争鸣朱淮民常唐喜吕士成
关键词:湿地自然保护区蚊种
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调查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在福建省的分布状况。方法按不同方位与片区,对全省的41个县(市、区)的105个调查点进行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种类与分布调查。结果共检查样本25 595份,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13.0%(3 319/25 595),其中中间宿主阳性率13.8%(2 742/19 823);转续宿主阳性率7.1%(36/506);终宿主阳性率10.3%(541/5 266)。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宿主共24种,感染率最高为沼水蛙(34.5%),其它依次为褐云玛瑙螺(33.5%)、高突足襞蛞蝓(28.8%)、光滑颈蛞蝓(23.1%)和福寿螺(19.4%)等;瘤拟黑螺、树蛙和泽蛙为福建省首次报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新宿主。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遍布福建全省各地,传播宿主种类众多,且中间宿主大多数都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今后福建省重点防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
张榕燕欧阳榕林陈鑫陈宝健李燕榕李莉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
海南中西部地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调查被引量:7
2009年
童重锦胡锡敏李凯杰王善青柳坚
关键词: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食源性寄生虫病颈部僵硬
水温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福寿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水温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福寿螺的影响,了解福寿螺受感染的适宜水温和最低临界温度。方法实验室培养子代福寿螺和福建株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分别于5℃、10℃、15℃、20℃、25℃、和30℃的恒温箱中预温4h,达到所需温度后,分别将各温度组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倒入相应温度组的螺容器内使其感染,24h后观察记录各组螺的开厣率并移置(24℃±1℃)水温环境中饲养。20d后进行解剖,统计各组螺的感染率及感染度,分析感染率和感染度与感染水温的相关性。结果6组温度螺的感染率依次为0%、20%、55%、95%、100%、100%,福寿螺的感染率与水温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方程为Y=1E-05x4-0.0011x3+0.0292x2-0.2362x+0.5833,推算最低临界感染温度值为6.66℃。感染度与水温有相关性(rs=0.3448,P<0.0032)。其中25℃与30℃虫负荷较高,25℃感染温度大于500条幼虫的螺数最多。结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福寿螺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0~30℃,最佳感染温度为25~30℃,理论上水温<6.66℃,福寿螺丧失摄入幼虫的能力。根据温度范围及幼虫生长规律推断:春夏秋季为螺感染的危险温度;夏秋季为流行该病的危险季节。
刘和香张仪吕山朱丹王显红吴缨胡铃吴世芳周晓农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福寿螺水温临界温度
三种淡水螺与广州管圆线虫相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比较福寿螺、中国圆田螺、铜锈环棱螺等3种食用淡水螺与广州管圆线虫的相容性。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福建株感染3种螺,1、3、6、12及24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天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3种螺感染后第1周死亡数达高峰。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虫负荷与虫密度,福寿螺感染6、12及24h均显著高于感染1h的(P值均<0.05);铜锈环棱螺,感染24h的均显著高于感染1、3、6及12h的(P值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1、3、6、12及24h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福寿螺感染6、12及24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铜锈环棱螺和中国圆田螺(P值均<0.05)。感染6、12及24h,福寿螺及铜锈环棱螺虫密度均高于中国圆田螺(P值均<0.05)。结论3种螺对广州管圆线虫均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福寿螺的相容性较强。
吕山张仪王显红刘和香朱丹殷位刚周晓农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福寿螺铜锈环棱螺相容性
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观察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实验室培养的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禁食24h的福寿螺,61d解剖,取其肺囊和足肌,常规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Ⅲ期幼虫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Ⅲ期幼虫虫体卷曲,头部圆钝,咽管始于头部顶端的口孔,在咽肠连接处与肠管连接,尾部尖,肛管清晰。幼虫皮层为伊红染色,皮层外有一层无色透明的鞘膜。部分虫体尾部出现圆柱体,有些幼虫体内出现亚腹腺、很短的双管子宫等Ⅳ期幼虫早期特征。结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特征清晰,对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有一定意义。
张超威周晓农吕山张仪刘和香
关键词: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形态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