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2501)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晓岚唐文如李明郝丽霞钟华更多>>
-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学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NA甲基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2年
- 近期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以帮助阐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环境等因素导致的DNA甲基化状况改变,特别是低甲基化引起异常基因表达而导致免疫紊乱,使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SLE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环境因素导致DNA甲基化状况改变的原因,及其如何导致免疫功能异常而引起SLE发病。
- 张曌李晓岚
- 关键词:自身免疫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
- 雌激素受体α和β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和β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SLE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697例云南汉族女性SLE患者和638名云南汉族女性健康体检者ERα基因Xba Ⅰ和PvuⅡ,ERβ基因Rsa Ⅰ和Alu Ⅰ等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和x^2检验比较2组间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并根据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ERα基因分型结果:SLE组PvuⅡ位点低频等位基因C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15.427,P=0.001);Xba Ⅰ位点各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PvuⅡ位点低频基因型CC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17.371,P=0.011);Xba Ⅰ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XbaⅠ和PvuⅡ位点的两座位单体型AATT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x^2=6.333,P=0.012);AACC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7.771,P=0.038).②ERβ基因分型结果:SLE组Rsa Ⅰ位点低频等位基因A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x^2=12.595,P=0.013);Alu Ⅰ位点各等位基因频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Rsa Ⅰ位点低频基因型AA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41.456,P=0.000);Alu Ⅰ位点各基因型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Alu Ⅰ和Rsa Ⅰ位点的两座位单体型AAGG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37.063,P=0.000);AAGA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x2=21.086,P=0.001).②分层相关分析发现SLE患者PvuⅡ位点等位基因C与脾肿大相关(x^2=4.212,P<0.05);Xba Ⅰ和PvuⅡ位点的两座位单体型AGTC与水肿相关(x^2=7.898,P<0.05).SLE患者Alu Ⅰ和Rsa Ⅰ位点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两座位单体型与各临床表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ERα和ERβ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SLE具有相关性;ERα和ERβ基因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SLE的易感基因.
- 李晓岚邱平唐文如张慧宿兵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
- TLR9基因沉默对SLE患者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siRNA-TLR9基因沉默对SLE患者和健康人B淋巴细胞体外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功能的影响,探讨TLR9基因功能缺陷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择3例SLE患者和3例正常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磁珠法从外周血分离B细胞,并用慢病毒转染shRNA片段抑制TLR9启动子区域,ELISA方法检测体外B细胞中Ig G、Ig M以及抗ds-DNA的水平。结果我们设计的质粒能有效抑制SLE患者B细胞中TLR9 mRNA的表达(P<0.001);SLE患者B细胞分泌的Ig 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未检测到Ig M和抗ds-DNA抗体。结论 TLR9可能在SLE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 李晓岚李齐
- 关键词:SIRNA
- ETS1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ETS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各种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对564例SLE患者和504例健康人对照进行ETS1基因SNPs分型,并将SLE组中临床资料完整的450例根据11种临床表型进行分层,针对以上SNPs分型与SLE各种临床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TS1基因的rs6590330和rs4937333与SLE呈强相关,且均与SLE 8个临床表型(包括蝶形红斑、光敏感、关节炎、浆膜炎、肾脏损害、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紊乱和抗核抗体)呈强相关。结论:ETS1基因是中国南方人群SLE发病的常见风险因子,并与SLE多种临床症状的发生有关。
- 李晓岚郝丽霞钟华李明向坤宿兵
- 关键词:临床表型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