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5-002-02-02)

作品数:2 被引量:4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华罗青汪晶孙鸣梅宾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东南
  • 2篇盆地
  • 2篇琼东南盆地
  • 2篇层序
  • 1篇地层
  • 1篇地层特征
  • 1篇源岩
  • 1篇深水
  • 1篇深水勘探
  • 1篇深水区
  • 1篇烃源
  • 1篇烃源岩
  • 1篇频谱成像
  • 1篇频谱成像技术
  • 1篇区长
  • 1篇勘探
  • 1篇古近系
  • 1篇凹陷
  • 1篇层序地层
  • 1篇层序地层特征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篇王华
  • 1篇任金锋
  • 1篇甘华军
  • 1篇刘小龙
  • 1篇廖计华
  • 1篇肖军
  • 1篇梅宾博
  • 1篇孙鸣
  • 1篇汪晶
  • 1篇罗青

传媒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烃源岩分布预测被引量:19
2014年
在充分利用琼东南盆地北部浅水区钻井资料以及二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等理论方法,以陵水凹陷为主要研究区建立了古近系地堑式和半地堑式的层序格架样式,总结出了单阶断裂坡折型、多级断阶坡折型和挠曲坡折型等3种主要层序构成样式,理清了陵水凹陷古近系崖城组高丰度海陆过渡相含煤系烃源岩发育受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及古地形、沉积与沉降速率等因素的控制,并确立了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分频谱成像技术对研究区内发育的含煤系地层进行了识别,认为陵南低凸起与陵水凹陷东南缘相接的缓坡带、松南低凸起与松南凹陷西南缘相接的缓坡带和松南低凸起南侧构造脊的西倾没端等处为高丰度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区带。
王振峰甘华军王华任金锋刘小龙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烃源岩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长昌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层序样式的控制被引量:29
2012年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长昌凹陷的3条典型地震测线进行平衡复原,揭示长昌凹陷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同沉积构造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古构造格架,通过对凹陷内次级古构造单元及其演化类型的识别,综合分析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构建研究区沉积层序综合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昌凹陷的构造格局依次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期、晚渐新世断坳转换期和新近纪坳陷期3个发展阶段,由此产生了3个具有不同古构造格架背景的盆地原型相互叠加。在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主要发育上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陡坡断阶带层序样式,而裂陷Ⅲ幕发育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缓坡断阶带层序样式,在裂后热沉降阶段主要发育断裂型挠曲带层序样式以及少量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而裂后加速沉降阶段则发育简单挠曲带层序样式。与断坡带和挠曲带相关的大型低位三角洲、低位扇以及下切谷充填是长昌凹陷构造岩性或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
廖计华王华孙志鹏张道军肖军孙鸣李彦丽任桂媛罗青梅宾博汪晶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层序样式深水勘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