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作品数:32 被引量:303H指数:10
相关作者:林纲李云武杨从金贺兵包灵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水稻
  • 11篇选育
  • 11篇杂交
  • 10篇杂交水稻
  • 5篇恢复系
  • 4篇水稻新组合
  • 4篇小麦
  • 3篇杂交水稻新组...
  • 3篇香型
  • 3篇抗病
  • 3篇高产
  • 3篇不育
  • 3篇不育系
  • 2篇性状
  • 2篇优质恢复系
  • 2篇育猪
  • 2篇生长肥育
  • 2篇生长肥育猪
  • 2篇品种(系)
  • 2篇香型杂交水稻

机构

  • 17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宜宾市农业科...
  • 5篇四川省农业科...
  • 4篇宜宾市农业科...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省草原研...
  • 1篇四川省制糖糖...
  • 1篇四川省原子核...

作者

  • 10篇林纲
  • 9篇李云武
  • 8篇杨从金
  • 6篇包灵丰
  • 6篇贺兵
  • 6篇廖宗永
  • 5篇陈代文
  • 5篇张杰
  • 5篇赵德明
  • 4篇江青山
  • 4篇颜泽洪
  • 4篇任光俊
  • 4篇魏育明
  • 4篇兰秀锦
  • 4篇郑有良
  • 4篇李伟
  • 3篇刘光春
  • 3篇陆贤军
  • 3篇丁雪梅
  • 3篇高方远

传媒

  • 11篇杂交水稻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稻米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甘蔗(福建)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 5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新恢复系宜恢1979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2
2007年
宜恢1979是宜宾市农科院用特三矮2号/明恢63的F5代株系作母本与宜恢1577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佳,前期叶片反卷,后期上部3片功能叶正常张开,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稻瘟病抗性较强,穗大粒多,花粉量足,制种产量高,2005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所配组合宜香1979(宜香1A/宜恢1979)于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李云武林纲张杰杨霄贺兵杨从金包灵丰廖宗永
关键词: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
小麦新品种(系)的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选用15个亲本配制50个杂交组合,对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农艺性状普遍存在优势,对照优势、平均优势、母本优势和父本优势均值分别为6 84%、6 31%、8 95%和6 26%。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均表明,杂种F1相对亲本,提高了农艺性状间相互作用。通径分析揭示亲本中千粒重对穗粒重直接作用最大,而杂种F1中穗粒数对穗粒重直接作用最大。本文还重点考察了川农16优势情况,指出其千粒重较低和穗粒数较少的特点可以通过杂种优势来克服。
李伟郑有良兰秀锦魏育明颜泽洪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杂种优势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产量评价和分析被引量:10
2003年
利用AMMI模型对2001年和2002年国家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农16稳定性和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采用逐步回归法获得川农16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415 2685+16 0237x1+7 9396x4+8 0625x5-1 4065x6。结合偏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川农16是典型的穗数型品种。其有效穗对产量贡献最大,千粒重和穗粒数次之。有效穗与千粒重易协调,而与穗粒数协调较困难。
李伟郑有良兰秀锦魏育明颜泽洪
关键词:小麦AMMI模型通径分析
生长肥育猪日粮铜添加水平与生产性能动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54头杂交猪(杜×长×约)研究日粮铜添加水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建立日粮铜添加水平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动态模型,探讨促生长的最适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分别设0、100、200、300、400mg/kg的铜添加水平,试验从20kg开始,100kg结束。结果表明:在20~100kg的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100~300mg/kg的铜,都可不同程度的起到改善生产性能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试猪全期ADG提高7.67%~10.59%,F/G降低4.58%~11.76%(P>0.05)。ADG(y1,单位g)和F/G(y2)与铜添加水平(x,单位mg/kg)的动态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737.21+0.9343x-0.0025x2(R2=0.900,P=0.100);y2=3.1063-0.0036x+8.7×10-6x2(R2=0.795,P=0.205)。根据回归方程可知,在试猪20~35kg、35~80kg、80~100kg和20~100kg各阶段,当铜添加水平分别为223、269、147和186mg/kg时,ADG最高,分别为910、808、803和825g。当铜添加水平分别为300、311、158和206mg/kg时,F/G最优,分别为1.86、2.79、3.28和2.73。
袁施彬陈代文苏振刚余丹
关键词:
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中优448被引量:1
2005年
中优 44 8是用中 9A与抗病恢复系成恢 44 8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抗稻瘟病能力较强 ,叶瘟 2 .3级 ,穗瘟 3 .5级 ;稻米品质达国家优质稻谷 3级标准。于 2 0 0
陆贤军任光俊高方远刘光春李青茂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油菜短花序突变体不同生育期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短花序突变株系"M112"及其野生型亲本"112"在不同生育期茎尖内源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Ks)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M112"中CKs含量的增高促进了一次分枝的增多,在花期CKs含量增高刺激茎尖的IAA流向腋芽,从而阻碍花序的伸长。
王月赵云高勇李婷婷王茂林
关键词:油菜内源激素酶联免疫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被引量:10
2004年
将模拟退火方法引入遗传算法中,对多参数问题进行优化。该算法克服了SGAs的过早收敛的问题以及算法易陷于局部极小点的问题,使得搜索沿着全局最优方向进行。将该算法应用于解决土地资源优化分配的问题中,优化结果同样具备上述特点。参3。
何鑫王昌全李琼芳
关键词: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优化
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被引量:6
2008年
宜香1A是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香型、优质D型胞质不育系。以宜香1A为母本配制的香型杂交稻组合已有33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本文介绍了宜香1A的主要特征特性,及33个宜香系列组合的区试产量和米质表现。
江青山林纲赵德明李云武贺兵王峰
关键词:米质
三系籼型糯稻不育系糯9A的选育与利用
2006年
糯9A是以海南当地常规酒谷大粒糯与N1B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糯稻不育系,2005年7月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糯9A不育性稳定,植物学特征明显,分蘖力强,配合力高,穗大粒多,穗平均着粒数为146.3粒,可恢复性好。糯9A×糯恢515组合2004年在四川省糯稻组区试中,平均产量7.42t/hm2,比对照荆糯6号增产6.4%,达极显著;与糯恢1008配组,经两年品试产量突出,抗性好,已参加2005年四川省糯稻组区试。
刘勇强匡应龙吴万义冯磊孔德伟
关键词:杂交糯稻选育
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1577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1
2004年
根据宜香 15 77(宜香 1A 宜恢 15 77)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 ,结合多年制种实践 ,总结了在川南制种的高产技术要点。
李云武林纲赵德明杨从金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