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HZHL0811)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宗芸刘缠民冯照军汤佳立戚大石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京杭大运河
  • 3篇污染
  • 3篇污染评价
  • 2篇徐州段
  • 2篇遗传毒性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彗星
  • 2篇彗星实验
  • 2篇硝酸
  • 2篇梨形环棱螺
  • 2篇酶分子
  • 2篇保护酶
  • 2篇蚕豆根尖
  • 2篇蚕豆根尖细胞
  • 1篇大运
  • 1篇大运河
  • 1篇底泥

机构

  • 10篇徐州师范大学
  • 5篇江苏省环洪泽...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李宗芸
  • 5篇刘缠民
  • 4篇冯照军
  • 2篇戚大石
  • 2篇费红梅
  • 2篇杨素春
  • 2篇汤佳立
  • 1篇曹清河
  • 1篇谢艳
  • 1篇孙建梅
  • 1篇娄莹莹
  • 1篇蔡婷
  • 1篇孙健英
  • 1篇罗娟
  • 1篇马代夫
  • 1篇郑桂红
  • 1篇屈艾
  • 1篇徐汉杰
  • 1篇景秀丽
  • 1篇张俞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玉米科学
  • 1篇遗传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河南科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江苏省遗传学...

年份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稀土铈诱导玉米根尖细胞hsp70 mRNA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总RNA作为模板两步法扩增hsp70。设置阳性(热应激)和阴性(蒸馏水培养)对照组,以actin为内参,研究硝酸铈[Ce(NO3)3]胁迫(浓度为1、4、16、64、256mg/L)下玉米根尖细胞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e(NO3)3各处理组的hsp70 mRNA的表达量高于阴性对照组,1~64mg/L处理组hsp70 mRNA的表达量低于阳性对照组,256mg/L处理组hsp70 mRNA的表达量高于阳性对照组,说明Ce(NO3)3可诱导玉米根尖细胞中hsp70 mRNA的表达。
费红梅杨素春罗娟李宗芸
关键词:玉米热激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Cytotoxicity and Genotoxicity of Sodium azide on Dunaliella salina
Dunaliella salina, an unicellular eukaryotic chlorophyte, can live in salt lake and seawater in the world. D. ...
谢艳李宗芸
文献传递
不同地域乌拉尔甘草基因组的FISH分析与染色体识别被引量:4
2010年
在核型分析与染色体识别基础上,分别以番茄45S和5S rDNA为探针,对3种不同地域的乌拉尔甘草进行FISH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乌拉尔甘草核型公式为2n=2x=16=6m+10sm(2SAT),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乌拉尔甘草核型公式为2n=2x=16=4m+12sm(2SAT),内蒙古喀喇沁旗乌拉尔甘草核型公式为2n=2x=16=4m+12sm(2SAT);其第8染色体均带有随体。3种乌拉尔甘草基因组内均有1对5S rDNA和1对45SrDNA杂交位点。核型分析显示,5S rDNA杂交位点均位于第2染色体的短臂部位,45S rDNA杂交位点均位于第8染色体的次缢痕和随体部位。45S与5S rDNA在3种乌拉尔甘草中期分裂相上的位点数和分布情况高度一致,表明来自3种不同地域的乌拉尔甘草在染色体结构水平上没有较大的分化。
徐汉杰汤佳立戚大石李宗芸
关键词:乌拉尔甘草RDNA荧光原位杂交
圆田螺保护酶分子在大运河污染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以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保护酶作为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测定螺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比较室内模拟法、样点笼内放养法和直接采样法测定保护酶分子标志物活性评价大运河污染方法的优劣。[结果]中华圆田螺组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SOD、POD、CAT活性是指示污染的敏感指标。CAT活性在污染环境中被抑制,且在临界范围内随着污染毒性作用的加强,抑制作用也加强。POD活性在污染环境中被激活,但各时间段的增幅变化却不尽相同。SOD的变化不稳定,它在30 d暴露后的降低表明其较适合作为短时间的检测指标。[结论]中华圆田螺保护酶作为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监测的分子标志物是可行的,样点笼内放养测定保护酶分子标志物活性评价法最优,直接采样测定保护酶活性法不可取。
刘缠民冯照军李宗芸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中华圆田螺保护酶污染评价
梨形环棱螺五种酶分子与大运河底泥重金属含量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样点笼内放养法,研究了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对梨形环棱螺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胆碱酯酶(CHE)的影响,进行了酶活性与样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组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SOD、CAT、GSH-PX和GST活性是指示污染的敏感指标,其监测结果与水化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10d暴露中,SOD酶活性被激活,CAT、GSH-PX和GST酶活性在污染环境中被抑制,CHE活性变化比较复杂。酶活性变化与底泥重金属的含量相关性很大。
刘缠民冯照军李宗芸孙建梅郑桂红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梨形环棱螺重金属含量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水质底栖动物多样性及BPI评价被引量:16
2008年
对京杭大运河徐州段8个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物学污染性指数(BPI)、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G.I)和Trent生物指数(TBI)方法对大运河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底栖动物涉及24种,其中水生昆虫2种,占总种数的8.33%;软体类9种,占总数的37.50%;寡毛类11种,占总数的45.83%;甲壳类和蛭类各1种,各占总数的4.17%.寡毛类中中华颤蚓(Tubifex sinicus)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在各断面都有出现,且它们也是各断面的第一和第二优势种,其它种类在各断面分布形式差异很大.除TBI外,其他3种指数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均表明大运河徐州段水质属于中污染,其中蔺家坝和解台闸两断面污染较轻.
刘缠民冯照军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底栖动物群落生物监测水质评价
梨形环棱螺保护酶分子标志物在大运河污染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运用室内模拟法、样点笼内放养法和直接采样法研究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对梨形环棱螺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组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SOD、POD、CAT活性是指示污染的敏感指标,其监测结果与水质化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CAT活性在临界范围内随着污染程度加深,抑制作用加强。POD活性在污染环境中被激活,但各时间段的增幅不尽相同。SOD活性变化不稳定,较适合作为短时间内的监测指标。比较而言,这3种测定保护酶分子标志物活性的试验方法以样点笼内放养法最优,直接采样法最不可取。
刘缠民冯照军李宗芸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梨形环棱螺保护酶分子标志物污染评价
彗星试验与微核测试评价硝酸铈铵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被引量:3
2010年
设置1、4、16、64、128、256mgL^(-1)共6个浓度梯度的硝酸铈铵溶液,双蒸水作对照,以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头部DNA百分率、尾部DNA百分率、尾距和Olive尾距等来评价硝酸铈铵对蚕豆根尖细胞DNA的损伤.随硝酸铈铵浓度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升高,有丝分裂指数降低,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当硝酸铈铵≥4mgL^(-1)时,3个指标均表现为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变化(P<0.05或P<0.01).染毒组的尾距和Olive尾距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增加;随硝酸铈铵浓度的增加,头部DNA百分率减小,尾部DNA百分率增加,各染毒组均表现为极显著性变化.研究表明一定浓度(≥4mgL^(-1))的硝酸铈铵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杨素春娄莹莹蔡婷李宗芸
关键词:彗星实验遗传毒性硝酸铈铵蚕豆根尖细胞
彗星试验评价硝酸镧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被引量:7
2008年
设置了0、1、4、16、64、256mg·L-16个浓度的硝酸镧梯度溶液,运用彗星电泳测试技术,以彗星尾长、彗星率、尾距和Olive尾距来评价La(NO3)3对蚕豆根尖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的彗星尾长、彗星率、尾矩和Olive尾矩随浓度增加而逐渐上升。一定剂量的稀土元素镧(≥1mg·L-1)可以使蚕豆根尖细胞DNA出现损伤,在1~64mg·L-1范围内随镧浓度的增加伤害程度加大,256mg·L-1时,遗传物质损伤严重,彗星尾长、尾距和Olive尾距反而下降,说明硝酸镧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杨定明费红梅景秀丽谢艳李宗芸
关键词:彗星实验遗传毒性硝酸镧蚕豆根尖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栽培种甘薯(Ipomoea batatas cv.XushuNo.18)染色体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解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 cv.XushuNo.18)的染色体结构,文章利用45SrDNA荧光原位杂交、自身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和银染技术对栽培种甘薯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银染结果显示,徐薯18间期核有6对、8对和9对银染点;45SrDN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徐薯18染色体上有8对或9对强弱不一的45SrDNA信号;自身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所有染色体的全长分布强烈而密集的杂交信号,着丝粒区、近着丝粒区和端粒区有增强的信号带。
汤佳立戚大石张俞刘慧娟孙健英曹清河马代夫李宗芸
关键词:甘薯银染荧光原位杂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