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100332)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赵宏波周莉花包志毅王文鹏刘华红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夏蜡梅
  • 3篇蜡梅
  • 2篇杂交
  • 2篇植物
  • 2篇属间杂交
  • 2篇花粉
  • 1篇地理隔离
  • 1篇多态性
  • 1篇野生种群
  • 1篇园艺
  • 1篇园艺学
  • 1篇杂交亲和性
  • 1篇植物学
  • 1篇中国特有濒危...
  • 1篇属间
  • 1篇特有濒危植物
  • 1篇胚发育
  • 1篇亲和性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机构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赵宏波
  • 3篇周莉花
  • 2篇王文鹏
  • 2篇包志毅
  • 1篇刘华红
  • 1篇郝日明
  • 1篇石柏林
  • 1篇赖齐贤
  • 1篇胡绍庆

传媒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蜡梅与光叶红蜡梅和夏蜡梅属间杂交亲和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选育蜡梅科Calycanthaceae植物新品种,拓展育种亲本,以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glaucus和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利用低温或超低温保存花粉克服属间杂交花期不遇,应用荧光镜检技术检测花粉与雌蕊互作,来探讨蜡梅属Chimonanthus与美国蜡梅属Calycanthus和夏蜡梅属Sinocalycanthus属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以变色硅胶干燥2 h,而后利用液氮保存3个月的蜡梅花粉活力保持最高(12.7%),授粉后在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柱头上均能黏附和萌发,能用于属间杂交;而以类似方法保存的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花粉未检测到活力,授粉后在母本柱头上只观察到少量花粉黏附而未观察到花粉萌发。以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分别为母本,蜡梅为父本,其花粉黏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动态基本一致:授粉后6 h花粉在母本柱头上黏附,授粉后12 h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24 h至36 h花粉管继续向下生长,约48 h到达花柱基部,开始进入胚囊。这表明以蜡梅为父本,与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杂交在花粉-雌蕊互作和花粉管生长阶段不存在杂交障碍,而反交亲和性有待于改进花粉保存方法后进一步研究。
王文鹏周莉花赵宏波包志毅
关键词:园艺学蜡梅夏蜡梅属间杂交花粉活力杂交亲和性
夏蜡梅与美国蜡梅属间杂交障碍的组织学机理被引量:13
2013年
以夏蜡梅属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和美国蜡梅属美国蜡梅变种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oblongifolius)为试验材料进行属间杂交,通过荧光镜检观察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和萌发以及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杂种胚发育情况,探讨其杂交障碍机制。结果表明:不论正反交,花粉均能在柱头上粘附、萌发并生长到达胚囊;以夏蜡梅为母本时父本花粉管生长进程较以光叶红蜡梅为母本时更加一致,大部分花粉管在授粉后36 h到达胚囊,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阶段不存在杂交障碍。杂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无论正反交均可以实现双受精,但结实率极低,说明属间杂交存在受精后障碍,且正反交杂交障碍机制有所不同:当以夏蜡梅为母本时,杂交障碍主要由受精后杂种胚早期的不正常解体造成;而当以光叶红蜡梅为母本时,杂交障碍主要由母本雌蕊较高比例的发育异常和杂种胚的早期败育共同引起。
王文鹏周莉花刘华红包志毅赵宏波
关键词:夏蜡梅属间杂交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夏蜡梅的交配系统被引量:9
2011年
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具有局限的地理分布、片断化的生境、较小的种群规模和特殊的遗传结构,研究其交配系统,将为评估造成其目前这种遗传结构的内因、明确夏蜡梅遗传衰退机制和制定保护策略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实验室检测和人工控制交配实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夏蜡梅从开花到散粉雄蕊和退化雄蕊呈直立到平展再到合拢状的动态变化,当花药处于最平展状态时,柱头成熟具有粘性,可授性最强;说明夏蜡梅雌蕊先熟,雌雄配子存在一定的时空隔离,仅发育后期可遇。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和人工控制交配实验的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夏蜡梅的交配系统为以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部分自交亲和,完成授粉需要传粉者。综合种群结构、遗传结构和交配系统,夏蜡梅种群内遗传多样性降低而种群间遗传分化加剧最重要和直接的原因是生境的破坏、种群规模变小而导致的近交或自交比例增加。人工控制交配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远交和混合授粉即用含有天台种群的花粉进行授粉具有显著的远交优势,远交结实率高达79.6%,平均每果实结实9.1粒种子,平均每胚珠结实0.75粒。因此,人为地促进2种群间的基因流将有利于夏蜡梅自然种群的恢复和遗传多样性的增加,对夏蜡梅保护策略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赵宏波周莉花郝日明赖齐贤石柏林叶文国
关键词:地理隔离交配系统近交夏蜡梅
基于AFLP分子标记的不同类型野生桂花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研究野生桂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为新品种的选育以及野生桂花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江西全南(衰退型)和福建长汀(稳定型)这2个桂花自然种群96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估。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到330个清晰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76个,占83.64%。在物种水平,桂花的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428 3,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285 6,表明桂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种群水平,福建长汀种群的多态性指数均高于江西全南种群,表明包含不同世代、具有较好自然更新能力的长汀种群携带更丰富的遗传信息;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桂花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71%),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只占29%;2个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161 6),种群间基因流较小(Nm=2.594 9)。
徐沂春胡绍庆赵宏波
关键词:植物学野生种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